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4c10d8b277672957.jpg)
文/水湄青萍
01
若说最能代表秋天的花,大概非菊花莫属了。但当西风渐起,掠过我心头的,总还有“木芙蓉”依稀摇曳的花影。
向来,菊贵黄色,和秋天是很契合的。但木芙蓉不同,那娇艳粉嫩的花朵,总让人觉得它该生在姹紫嫣红的春天,疑为司春之神未离人间亦可。
玉兰家族谱写的是一曲春之歌,而锦葵家族众花,如木槿,蜀葵,包括被视为蔬食的秋葵,几乎占尽了夏秋两季大半的风情。
木芙蓉因在秋季盛开,有不惧风霜的品性,及美颜色,则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秋天的“当家花旦”。在中国名画,如《秋庭戏婴图》《芙蓉锦鸡图》中,木芙蓉亦是点明时令的经典花卉。
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木芙蓉之色竟能“一日三变”。《花镜》有载:“一种早开纯白,向午桃红,晚变深红者,名醉芙蓉”。
又因为一棵树上,各花的开放时间有先后、受阳光照拂的强弱有差异,色彩深深浅浅、彼此交杂间,或一朵全红,或红白参半,或白中一点红,怕是画者也难绘其多姿。而重瓣木芙蓉,尤能以层层叠叠的花瓣,演绎色彩的无穷变幻。
不过,今年我在野外所见到的,多是单瓣木芙蓉。它的花期比重瓣者提前了许多。早在8月底的暑假,我带着孩子回老家,便见此花在山上灼灼开着了。
这花大概是几年前将后山改造成公园时栽种的,今年倒是迎来了一个盛大的花期。只是,这里虽名为公园,忙于农务的乡人是极少来打理的,以至于四处葛藤漫生、蓬草乱长。这些芙蓉花也几乎处于野生状态,自开自落,鲜少人来观赏。
那是我第一次在群山的背景下,看一丛丛盛开的木芙蓉。傍晚时分,夕阳挨着青山,映红了半边天,将落未落。而身旁的这朵木芙蓉,似也染上了晚霞的色彩。花瓣微微合拢着,作少女娇羞状,让人误以为它才始盛开。
这种白里透红,颇像中国传统色朱颜酡,即美人醉酒后,脸上浮现的红晕。想来,于花而言,那阳光就如醇酒,不觉饮至微醺啊。只是,抬眼看时,已是暮色四合,花期也至尾声。浮生如梦,恰如大醉一场。
待到第二天再来至树下,昨天的枝上花,已缩成了地上的一团。可是,既便如此,她依旧是美的。不似茶花凋谢后,就像过了沸水的茶叶,黯淡无光地粘在绿叶上,让人不忍再看。
02
因单瓣木芙蓉开在夏秋交接之际,此时,荷花虽已过了盛期,但依旧有几朵在水中开着,如此,在同一时节便可欣赏到两种芙蓉花的美。
一个生于池中,一个长在岸上,生境不同,却同样的风姿绰约。诚如笠翁先生所说:“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
荷花摇曳在水池中央,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很难凑近一睹花容。记得今年在苏州的狮子林,几乎绕了池子一大圈,才找到一朵挨着岸边的。但也不敢探身过去,生怕一个不留神,就滑入水中。倒不如坐在亭子里,看那风吹莲动,花影落池,鲤鱼戏水,觉得饶有趣味。
而木芙蓉居于岸上,一丛树上,花量繁多,高低远近,任人观赏。且如今道路旁,也栽有许多木芙蓉,即使坐在车里,也是容易看的。
不过,大概木芙蓉即借了荷花的别名“芙蓉”,总觉得要像柳树、水杉、水仙花临水而种,方觉得更有灵气些。
历代诗人描写木芙蓉时,也多是赞美花水相映的意趣。譬如苏东坡的“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范成大的“袅袅芙蓉风,池光弄花影”。
笠翁先生甚而说:“如或傍水而居,隔岸不见此花者,非至俗之人,即薄福不能消受之人也。”谁要是住在水边,却没有栽种几棵木芙蓉,那简直是十足没品味的人啊!
何以见得?大概水就如观照自我的一面镜子,像是镜花水月,总能将时空无限延展出去,从而引发人的遐想吧。想那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克索斯,因爱慕自己水中的倒影,赴水求欢溺水而死,最终化为了水仙花。那水岸边的木芙蓉,莫不是天上仙女所化?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坦然接纳命运的安排,兀自绽放在寂寥的秋江边,与它作伴的,唯有落于水中的影子罢了。但孤芳自赏,又何妨?人生更可遗憾的,或许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曾发现自己身上的美好。
摄于老家后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9cdff5affd4d153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7687c7391b9298a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35b145b079d36e5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061271/3710af02e94e1ee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