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家长问到:
老师说他俩最近天天在一起玩,说他俩在玩耍的时候都不会交往,所以容易发生冲突,打架!但是,不能容忍的是对方打架总是抓脸,孩子每天回来脸部都有抓痕或者抓破的痕迹,家长能否干预,怎么干预?
看完您的描述,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很担心。
肯定很想知道孩子到底该怎么办?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交往呢?该如何教育孩子保护自己呢?
身为一名资深幼教,各种与幼教相关的工作我都从事过。传统园,非传统园,公办园,私立园,早教园我都做过。现在想要把我的经验分享给你!若想关注更多育儿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感谢!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孩子打架的原因
1.行为比语言快
孩子喜欢打架的原因,多半是行为比语言快。很多事情直接上手不上脑,欲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事情,上手比上脑容易。
2.身体界限不清晰
孩子的身体界限不清晰。所以,对于伤害别人的行为,没有意识。
孩子的身体界限不清晰,意味着孩子会随意触碰别人的身体,甚至做很多伤害别人身体的行为。而对于自己的身体,有时即使被别人伤害了,也不一定会有感觉。
3.不懂得如何交往
孩子的交往问题,是孩子的一大难题。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会有。
当孩子不懂得如何交往时,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直觉办事。而他们的直觉就是直接上手。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当遇到不能接受的事情时,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引导的话,就会打起来。
其实谁都不愿意看到有孩子互相打架的行为,包括老师!但老师真的不是圣人,没有三头六臂。一双眼睛也不能同时看着二三十个孩子。
而且,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一瞬间。一瞬间的事情能阻止得了多少?其实是家长自己带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交往,打打闹闹总在所难免吧。
家长的做法
1.气势汹汹的找老师,要求老师下不为例!不允许再出现任何孩子受伤的行为!
如果,你气势汹汹的找老师,要求老师,保证下不为例,不允许再出现任何孩子受伤的行为!
那么,老师的做法很可能就是,把你的孩子保(gu)护(li)起来。
只有保(gu)护(li)起来了,不接触任何孩子,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呀。
试问一下,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2.家长直接出面,到班上找肇事者
如果家长直接出面,气势汹汹的到班上找出肇事者,声称一定要把打自己孩子的那个孩子打回来,或者,对着肇事者,大喊说,你爸妈是怎样教育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敢再交往,又或者,再次遇到事情,不敢再告诉自己的父母。
孩子虽小,也是有自尊心的。当家长如此气势汹汹的去找肇事者,孩子也是能感受到的。而且孩子也能感受到肇事者的情绪,肇事者肯定也很害怕。
孩子就会觉得是自己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以后,才导致这种结果,是自己不好。所以再次遇到同样的事情时,自己就不敢再告诉父母了。
3.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责备老师,质问老师如何看管孩子的?
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责备老师,质问老师是如何看管孩子的?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也只是,我打架了,我被打了,不是我的问题,是老师的责任。我没有问题,老师有问题。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
这样的孩子,永远也学会不了自己解决问题。敢问,家长能保护孩子一时,能保护孩子一世吗?
一点建议
1.帮助孩子理清事情缘由
帮助孩子理清事情缘由,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引导孩子把事情的详细经过说出来。这能帮助孩子更清晰的看到问题的真相。
2.帮助孩子建立界限
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我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别人如果想触碰我的身体,需要先经过我的同意。
同样的,如果我想触碰他人的身体,也需要经过他人的同意。
3.帮助孩子把行为与人剥离开
帮助孩子把行为与人格剥离开,错误的只是打人这个行为而已,孩子还是好的。
即使双方打架了,也只是打架的行为不可以而已。我们只需要纠正打架的行为。
4.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交往
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孩子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有哪些行为做了以后就会引起别人的某些反应,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交往。
例如,如果想加入某些小朋友一起玩时,可以询问,我可以加入吗?或者想玩某个小朋友的玩具时,可以询问那个孩子,请问我可以玩吗?
引导孩子学会交往,自己解决问题,比家长出面保护孩子更重要。
5.引导孩子保护自己
如果,某些伤害行为依然频繁发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当这些行为发生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例如,当其他小朋友想要打自己的孩子时,可以引导他大声的说,我不愿意!你没有权利打我的身体!
如果伤害性行为仍然发生,可以引导孩子躲闪,躲避这些行为对自己的伤害。
如果,仍然发生,可以建议老师,暂时把他们分开。不过,通常这样的建议,老师会执行,但也有执行不了的时候。
孩子都会有交往的需求,尽管在一起,偶尔会发生伤害性行为,但还是喜欢彼此在一起玩的感觉。
成人是不可能完全阻止得了孩子自发的交往行为的。
6.尊重孩子的选择
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特别喜欢与某个孩子在一起玩,是因为那个孩子身上有自己没有的特质。
这种特质会吸引孩子持续与那位孩子一起玩,尽管也许彼此会出现伤害性行为。但也是孩子的选择。
孩子不像成人。通常他们上一秒还在对彼此说,不要再跟你做好朋友了,下一秒就能和好如初,开开心心的,又蹦又跳去玩了。
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愿每个孩子都有五彩缤纷灿烂的童年。
愿每个生命都能被爱所照亮。
我是资深幼教,专注正面管教,教您科学育儿!更多精彩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