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舍不得睡Sound&Fury
【书评】中产阶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

【书评】中产阶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

作者: 挑灯之夜 | 来源:发表于2016-02-13 21:35 被阅读1499次
安·比蒂

春节期间,我花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安·比蒂的《<纽约客>故事集》,读完后可谓是既爱又恨。

其实,我们在阅读大部分文学作品时的状态一般分为两种:高冷把玩式和自我代入式。

高冷把玩式指的是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跟赏玩古董艺术那样,咂摸,玩味。它适合于语言上精雕细琢的作品,或者说实验性突出、纯文学or美学类作品。比如大部分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先锋意识流小说等等,很多我们看不懂也不是写给我们看的你都可以善意地把它归为此类。高冷把玩式作品在文学圈很受欢迎,因为他们认为这才符合艺术美的本质。

自我代入式指的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将自我投射到作品中,它适合故事型作品。比如现实主义小说、爱情小说等等。自我代入式作品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看着看着,你就会认为书中的某个人物是自己,所以很吸引人。

当然,高冷把玩式和自我代入式肯定有互相融合的地方,就不废话去扯了。

很显然,我们在阅读安·比蒂的小说时,大部分时间开启的是自我代入式状态。她的《<纽约客>故事集》虽然没什么情节,但是给人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氛围,这种氛围小说能给你带来强烈的共鸣感。

安·比蒂被认为是与卡佛同属于"极简主义"的文学大师。什么是"极简主义"?其实这是从文学形式上对这类小说的概括,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可以,不用费心纠结是啥。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类小说在内容上的特点:

“表面的平静,主题的普通,僵硬的叙述者和面无表情的叙事,故事的无足轻重以及想不清楚的人物——赫金格”

是的,卡佛和安·比蒂的小说里都没有《了不起的盖茨比》式的美国梦,这里只有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而且是乏味、琐碎、绝望、无助、无聊、无奈的流水账。

《<纽约客>故事集》是安·比蒂自1972年以来在《纽约客》杂志上陆续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它写的是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中产阶级孤独无助、混乱迷茫的生活状态,它既有嬉皮士的颓废式疯狂青年,又有婚姻出轨爱情乱性的中年,还有老到足以看透一切的无奈与淡定。反正事无巨细、无关痛痒,通通展现。

他们的生活有多混乱与无助?书中开篇《柏拉图之恋》就讲了一位女音乐教师拼命想离开自己的律师丈夫,摆脱那种压抑的婚姻。后来莫名地就跟一位大三男生同居了,而丈夫也没有很受不了的样子,并且可以愉快地聊天吃饭。后来这名学生对国家社会感到绝望,于是辍学买了辆摩托车,一路向西,周游全国。女教师这时却又跟丈夫走到一起去了,不过那位男学生似乎在她心中留下了波澜。

又如在《科罗拉多》中,佩内洛普、强尼、希瑞尔、罗伯特曾经合住在一套房子里,彼此都是朋友。佩内洛普一开始跟一个叫丹的男人同居,后来跟强尼同居,而强尼此时在跟另一个女孩约会。罗伯特一直喜欢佩内洛普,就在佩内洛普要跟罗伯特在一起的时候,佩内洛普却告诉他她跟希瑞尔睡过。。。

诸如此类,每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二婚三婚四婚、劈腿单亲出轨,大家都习以为常,游戏视之。要不就是陷入无限的家庭无聊琐碎与争吵当中。

不过大家不要一看到"出轨劈腿"这种狗血剧情就以为此书很刺激,恰恰相反,安比蒂以她那看破一切不以为意的笔触,把小说写得没有任何故事性情节性,所有的出轨混乱争吵你都不会觉得惊奇。安比蒂通过人物一次次不经意的对话,以及轻描淡写的叙述,让你一眨眼就错过了很多内容,回过头来之后却惊讶不已。

不要说别寄希望于读到让你肾上腺素爆棚的刺激内容,你能做到不被小说的氛围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就该叩恩了。在一连串的琐碎与争吵之后,你满心以为会来一个升华结尾了,然后小说便戛然而止,让你想骂娘都没处说去。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风格的小说,为何吸引了那么多的读者特别是文艺青年?

70年代的美国反战情绪浓重,让无数文艺青年向往的嬉皮士也在那个时候盛行,"Make love,No war"的口号也是那个时候喊出来的。所以,安·比蒂的小说有着记录特定时代的魅力,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当然,这种共鸣可能只产生于对那时的美国有感情、有向往、爱怀旧的读者。

一般认为,卡佛写的是美国底层老百姓,安·比蒂写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在情感上安·比蒂比卡佛温情得多。主人公大多过着一种感情受挫但生活品质尚可的生活:听唱片,做糕点,修草坪,有情人,爱喝酒,抽大麻。而且你时不时看到他们在看书,唱鲍勃·迪伦,遛一两句海明威。。。总之,这本书很小资。

当然,说这些都是太肤浅了。回到我开头说的,这是一部氛围小说。它本身就没想要构造什么情节,讲述什么感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寓意一个大道理出来。作者就是在讲述一些日常琐碎,但是在讲述的时候给你营造了一种氛围,或压抑,或小资,并通过这种氛围显出了某种态度,或戏谑,或讽刺,或依恋。正如在《私房话》中,芭芭拉慵懒地一说话,整个那个世界就出来了。。。

所以,我们喜欢的仅仅是小说营造出来的这种氛围、这种生活状态,哪怕这是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因为你知道,要想获得阅读小说的那份享受,你必须承受这份压抑,并且在小说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升华式"的苦尽甘来,一切尽在体验之中。

这让我想到了亨利·米勒,想到了麦克尤恩,他们的小说都能给我这种阅读体验。而且,我还想到了一些影视作品,像《卡罗尔》、《革命之路》,像《广告狂人》。看电影《卡罗尔》时的体验几乎跟安·比蒂小说一毛一样。《卡罗尔》也几乎没什么情节,虽然它讲的是女同,但如果你忽视了它对日常琐碎和时代背影这种氛围的营造,那真是太可惜了。而且在述说感情上《卡罗尔》也非常的隐晦。

《卡罗尔》剧照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小说无聊,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懒得去想象。如果别人帮你把它变成影像,你可能会感兴趣得多。因此,对于某一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是要带着情绪,带着气息,带着基础的。否则,我们只会觉得它无聊,无病呻吟,难以共鸣。很多文学作品是没有 所谓的寓意或中心思想的。它只在你阅读的时候给你享受、慰藉,让你暂时超脱现实,进入某种状态——不管是压抑还是轻松的状态,但一定是你喜欢的状态。

安比蒂的《<纽约客>故事集》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小说:读完后没什么收获,但是阅读体验非常棒。反正读完后你没有懂得任何道理,更不要奢望借此过好这一生了。但是它就像毒品一样,让你欲罢不能。


【书评】中产阶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

《<纽约客>故事集》中译版由译林出版社于2014年引进,分三册:

《纽约客》故事集I:一辆老式雷鸟

《纽约客》故事集II:你会找到我的地方

《纽约客》故事集III: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不过它的英文原著也不难读,四六级水平就可以应付。

相关文章

  • 【书评】中产阶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

    春节期间,我花了四天的时间读完了安·比蒂的《<纽约客>故事集》,读完后可谓是既爱又恨。 其实,我们在阅读大部分文学...

  • 【育人幼教部  百日行动派 】DAY53

    孤独症孤独症是一种神经性障碍。孤独症患者的大脑结构与别人的不同,有研究指出孤独症患者的大脑体积以及某些细胞的数目与...

  • 2018.3.9

    我是孤独症患者!

  • 书评 | 亲爱的孤独症患者

    回想小岩井上一本书出版,恍如昨日。一年时间倏忽而过,他的第二本书《孤独这种病,遇见你就好了》也上市了。 不太矜持地...

  • 你那么懂事,爱你的人一定很少吧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内容讲述的是关于“外向孤独症患者”。文章中表明“外向孤独症患者”平时外表嘻嘻哈哈逗人开心,自己...

  • 剽悍读书营,谢谢你的关照

    【成绩】 2018年7月以前,我是深度潜水患者,拖延症患者,孤独症患者,轻度抑郁症患者,亚健康患者,书呆子。。。。...

  • 孤独症患者

    热闹的大街 身体在随波逐流 心灵却是孤独上路 寂寞的人呐 愿你一往无前 孤独症患者的我啊 无所畏惧

  • 孤独症患者

    01 摇下了车窗,对面的保安师傅走了过来,热烈地打了声招呼:“小史,又来了。” 小史赶忙递了一根烟过去,堆满笑容地...

  • 孤独症患者

    静静的陪着你 一言不发 不是没有话 想要表达 对不起 孤独症患者 习惯了 一个人 在自己的世界里 画话

  • 孤独症患者

    “闭上眼睛我们都是一个人,这个孤独是谁也逃不开的。” “”死亡是终究会到来的一件事情,何必着急,过好当下。” 记不...

网友评论

  • 青山云海:一切皆是能量载体的体现,你接触什麽样的事物书籍、影视,将被同化到同样的能量层级,也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然压抑为何选择去看,自找苦吃,人生本就多种不确定性的疯狂,只想安好在当下,体验着实像,皆是头脑的映射。这种书不看也罢。
    青山云海: @挑灯之夜 人生在世怎能轻易评价谁的灵魂厚与重,😊。
    挑灯之夜:@青山云海 咖啡是苦的,很多人人喜欢喝。学习是苦的,每个人都要学习。高跟鞋是磨脚的,但是女生穿了很漂亮。所以,你以“没意思”排斥很多东西,生活就真的没意思了。如果要轻松,只看鸡汤段子就好了。但是你一定不能得到一个厚重的灵魂。要知道,有些镣铐,它专为美而存在
  • 青山云海:所谓的嬉皮士,在物质的泛滥、精神的荒野、情感的挫折夹缝中生存,国人拿来膜拜,被物化了的欲望,只能是罪恶的深渊,丢失了传统的精髓,一切皆在取舍间,或是天堂或是地狱。
  • d9d401a1d6c3:第一次听这个作家
    挑灯之夜:@呵哒之术创始人 嘿嘿
  • 不闹海就闹心的哪吒:赞!
    挑灯之夜:@不闹海就闹心的哪吒 谢谢~
  • fdd1b3ef1780:好像是这么回事,读书别以为能直观得到什么,而是一种感受
    挑灯之夜:@大中枢派发 bingo
  • 秋未完:会去看~期待有很棒的阅读体验~
    挑灯之夜:@秋未完 要做好有心里准备哦~建议你可以看英文版
  • 潜绿: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得脉络清晰,或者说短篇小说这个文体时代印记就比较重
    潜绿:@挑灯之夜 多读,少写:smile:
    挑灯之夜:@潜绿 你有段时间没更新了?
    挑灯之夜:@潜绿 是的,同感

本文标题:【书评】中产阶级孤独症患者的日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gu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