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人生 (续) ‖ 虚拟世界的真实人性

作者: 大地倚在河畔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3:39 被阅读340次

    图/文: 大地倚在河畔

    题记:微信,生活的一面镜子。



    微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爛的精彩世界

    微信乃至整个网络的虚拟性无需赘述。社区是虚拟的,平台是虚拟的,朋友圈和群也是虚拟的,网络的整个世界都是虚拟的。但是,我们在这虚拟世界的生活却是真实的,或者说,在极高程度上是真实的。

    -1- 色彩斑爛的精彩世界

    这虚拟世界实在是一个人生大舞台,各行各业各式人等、各方各面各路精英,也包括如我等无名之辈,差不多悉数登场。微友们或积极喧哗,或偶露峥嵘,又或按捺不发沉潜静默。总之此伏彼起,每日都有海量信息。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色彩斑爛的精彩世界,一如现实世界所见——

    那些生活家,深谙生活道理和志趣,教导我们如何生活,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哲理至多,美文可赏。也有许多心灵鸡汤专家,指导我们应该如此这般,不该如此这般,谆谆善诱,言之凿凿,时常还伴有精美图片和动人乐韵,实在感人至深;那些美食家,每每将饭局上的美味佳肴,一盆一碟拍摄得如此逼真诱人,香气直冲手机而出。还有众食家饱餐后满足感的生动特写,连同整个场景的欢歌笑语高潮澎湃,直令观者感觉有此美餐与友情,此生足矣!

    还有那些军事专家,每日及时转发最新国际军事动向,展示种种无与伦比的军事利器,陆海空俱备,犀利又美观。为激发我们爱好,图文末尾往往带有 “不转就不是 ××× ” 这样有着巨大激励特效的字句,可见良苦用心,也是令人感佩;特別有趣的是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一些内情秘密:某领导将到某地视察,今早已经抵达;某人将任某职,今日启程赴任 …… 其具体,其精确,让人猜测他定是 “省委大院”、“镇委大院” 甚至 “村委大院”的家属子弟。

    还有,还有,那些传媒综合打包的新闻、天气预报以及准时而至的“表情”问候……

    这一切多么美妙。每日清晨打开手机,就可看到如此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风景,让我们得以畅快地开始新的一天。即使当中某个角色货不对板,你也在所不计。其实某个角色货不对板也是真实的。它的真实性就在于它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

    -2- 此专家,彼专家……

    时常接到一位老师发来的保健知识链接,每一条都似经过精选 , 内容形式俱佳 , 实用而 “冇花假”(粤语, 真实而不装腔作势之意),让我和身边的人受益非浅。未必每则都用得上,仍然心存感激。

    但在朋友圈,并非每条信息都货真价实。你偶尔会读到一位 “老中医”,这些包医百病的高手,通常 “ 保你百病全消一年不生病 ”、“几剂搞掂十年顽疾 ” 。若你在现实生活中有幸见到这样的高手,他涛涛不绝向你讲述一个秘方妙效之后 ,  往住一脸诚恳地说:“我不骗你 , 这是×× 台说的。”你忍俊不禁,但也不能笑出,你该有绅士般风度。每个人都不容易,高手们只是时有不济错过好运,他们渴望充当或者扮演这个幻想角色。

    在这样一个舞台,所见还有更多,包括人的种种生存状态——

    -3- 我们如此焦虑,焦虑是普遍人性

    有位职场朋友,好不容易与领导、上司加了微信好友,从此每日朋友圈所发,无非讲述自我如何废寝忘食工作:大清早想起某项目将要启动,时间紧不放心,于是提早上班打点;傍晚将要下班时有员工报告某事,决定处理问题不过夜于是加班;晚上在家刚睡下,脑子里忽然跳出一个事关本单位发展战略的好点子,于是一骨碌爬起来敲键记下 …… 谁个领导不欣赏这般下属?为取悅领导 ,  甚至连私人空间也搭上了——散步时想的是工作, 休息日所想还是工作。如此每时每刻汇报,只能说明竞争激烈 “揾食”(粤语,谋生之意)艰难。我对此君怀有深深的同情。

    另有稍年长的或退休者,已是极难得地获得了宁静,进入如福柯生存美学所认为的宁静的人生最理想境界。但有朋友似乎特别担心被遗忘或失去某种重要性。微信群和朋友圈自然成为他们展示个人光荣史的好平台。他们还热衷于展示参加各种会议的照片,一个已退休的人,还有很多会要开,应接不遐,在会上时常还座次居中,与领导及名人为邻,这对于那些懒得开会、有会也不开唯恐避之不及的人,确系一个很好的鞭策。更有趣的是,我甚至见到过有退休者的自我介绍文字,所列曾任和仍在任职衔,从全国性机构或协会理事什么的,及至以前在单位某个项目科研小组付组长之职,足有十几个之多!可见此人之重要。

    以前曾读蒙田的散文《人, 可怜的怪物》, 说的是历史上人们热衷战争相互倾扎的可怜愚行。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可怜还在于那种对于人生状态的挥之不去无时不在的焦虑,一种关于身份的焦虑。

    “我们的日常工作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会议、虚情假意的握手、闲聊和官僚主义,搞得人精神紧张、妥协退让。我们会为了同事的支持大讲我们并不相信的鬼话,会为了那些我们并不真正关心的东西又是红眼又是焦燥。”  英伦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叙述一幢好建筑可以让人怀想及复归真实的自我时说道,“不过, 当我们终于独自一人透过大厅的窗户望着屋外的花园以及渐渐四合的夜色,我们就能慢慢地重新跟更加真正的自我建立起联系,而他一直就在舞台边静候我们结束我们的表演。”①

    这段见仁见智的描述,已经触及现代生活中关于焦虑的问题。德波顿在他另一本书《身份的焦虑》中说道: “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或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②

    某些年青朋友之所以如此艰难也要取悅老板与上司,正是内心有着这种关于身份的深深的焦虑,他们不惜委曲为着拥有一个渴望中的身份或晋升一个更高的身份等级;一些已退休的朋友之所以时时展示个人光荣史或什么的,亦系因为这种身份的焦虑,希望提示人们记住他们曾经拥有、现今仍一定程度拥有的身份,从而确保自身的重要性而不被遗忘

    显然在许多人眼中,求得或保住一个尊贵身份是如此重要,正如德波顿书中所述:显耀的身份让我们备受关注——“注意到我们的出现,记住我们的名字,倾听我们的意见,宽宥我们的过失,照顾我们的需求。因为这一切,我们快乐地活着。”所以 , 任何可能导致卑微或被忽略的迹象都让我们深感不安而焦虑。

    然而这可能是一种普遍人性,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 历史证明, 社会保障了生活的基本需求之际,就是身份的焦虑滋生之时。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总爱拿自己的成就与被我们认为是同一层面的人相比较,身份的焦虑便缘此而生了。”

    德波顿分析了这种焦虑的种种起因,包括我们持有的期待过高、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以及社会眼光的势利,如此等等。德波顿还深入探究了我们对导致身份焦虑的种种状况或应持有的态度,譬如降低我们过高的期待是明智的,还有哲学的、艺术的乃至波希米亚的解决之道。

    但这些已经不是微信的份内事了。微信只是让事情彰显出来,至于我们如何看法,又或如何面对,那是我们诸君各位自己的事情了。

    -4- 微信是照见真实人性的一面镜子

    如同地铁是潜行于地下的另一座城市,它有所在城市的一切特征,微信,则是现实生活的另度空间,它有现实生活的一切特征。

    我们所有的优点、弱点和缺点,都不可避免地投射于此,明显可见;又或者说,我们于此所见人与事的全部优点、弱点和缺点,我们自身也存在着,包括你和我和他,包括我们的坚定与懦弱、优秀与平庸、梦幻与虚荣 …… 微信是一面镜子,一面照见我们真实人性的镜子。

    这就是微信生活,尽管不是全部。

                                              (写于流花湖畔)

    我们如此焦虑, 焦虑是普遍人性

    ※注释

    ①见[英]阿兰·德波顿著 冯涛译《幸福的建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P.117

    ②见[英]阿兰·德波顿 著  陈广兴 南治国 译《身份的焦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4月 第1版)P.6



    微信是一面镜子。

    2018010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人生 (续) ‖ 虚拟世界的真实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wg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