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闽南地区的大街小巷,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不是什么高楼大厦,而是那些沉静的红砖古厝。甚至那些红砖古厝的废墟,红砖白石的残垣断壁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美感。红砖古厝在布局、造型、色彩方面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让我们来说道说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248c75a3ac31969e.jpg)
样式
早期的闽南红砖厝以官式大厝为主,在建筑造型上华丽古典、肃穆大方,其墙面的红砖镶嵌等建筑风格与古罗马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极其相似。
后期红砖厝主要以洋楼为主,大多由衣锦还乡的归国华侨修建。因为建造者和设计者的原因,洋楼既表现出了西洋的建筑风格,如欧式的圆形廊柱、栏杆以及百叶窗等,又保留了传统官式大厝的特色,如屋脊飞檐的华丽外饰、砖石门墙、楼房前后的花圃设置等,这种中西合璧的洋楼,是传统红砖厝的一个更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1518253818df076d.png)
布局
红砖厝按以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为布局特点;其基本型是以三间张双落厝、两落一院,平面为口字形的四合院,由此向纵、横两个方向扩展而逐渐形成聚落。
在闽南红砖厝中,高大开敞的厅堂是大厝的主体,它的主要功能是敬神祭祖、举行婚丧礼仪和接待宾客。
高狭的天井兼具采光、通风、遮阳、拔气、排泄雨水、种植花卉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红砖厝中的居室则比较小、封闭,祖父母居住厅东的上房,父母就住厅西的上房,孩子们则在前落的下房或两边护厝。
“厅井合院”格局的闽南红砖厝, 主次分明,秩序井然。呈现出敬天法祖、长幼有序的中华文化理念和数代同堂、天伦之乐的追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37343a9e59b4554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f667384a8b7d9776.jpg)
造型
红砖厝的屋顶以两端上翘“燕尾脊”和曲形的“马背山墙”为主要的造型形态。燕尾脊主要用于主厝,装饰相对华丽;马背山墙用于护厝,二者相互结合,呈现房屋错落有序、层层叠叠、凌空欲飞的轮廓线。
不同于其它传统建筑平直的屋脊。“燕尾”和“马背”二种脊线都是带有弧线,两头翘起。“燕尾”在脊线的两端更是夸张地翘向天际,洋溢着飞扬的生气。“马背”有金、木、水、火、土之别,这种带有强烈中华传统文化意义的多样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燕尾脊”还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古时“番客”远涉重洋,将“番客婶”孤单一人留守家中,“番客婶”寂寞煎熬,盼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每当春天来临,成对的堂前燕就会飞来,“番客婶”听到这“信使”的阵阵呢喃,心里就有了莫大的安慰。从此,这堂前燕就成了侨乡人民的吉祥物,从而演变成屋脊上那类似燕尾的屋脊高高地翘起。这样的故事难辨真伪,但体现了红砖厝正是闽南人其根脉所系的精神家园。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74d3ba9ed8178d4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fe96fc9635831c6b.gif)
色彩
红色是喜庆、吉祥、富贵的象征,它大量用于砌墙,铺设室内地板,形成无处不见“红”,这是红砖厝的一大特色。
闽南红砖厝使用的红砖,是以闽南稻田中的泥土作为砖坯,入窑后以松枝烧制而成,色泽艳丽,质地极佳,表面有两三道紫黑色纹理,也称为“烟炙砖”。
在许多红砖墙在墙面中,有规则地嵌入花岗岩石块,被称为“出砖入石”。这种红色为主调、红白相间的风格,既和谐又美观。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44c0cb210ed87d4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3711/ccdc1c73402702cf.jpg)
-THE END-
编辑/黄宜欣
素材来源
1.闽南红砖厝,王治君
2.闽南红砖大厝辨,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网
3.“红砖厝”的建筑表征,潘峰
4.图解闽南传统建筑之基本布局,吉利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