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作者: 柚子的学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23:35 被阅读59次
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正当王维、孟浩然以一种隐逸的心态将山水田园诗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北方大漠边关有一群诗人为了功名先后出塞,将雄浑壮阔的诗句抒写在历史的肌骨上。阳关、瀚海、美酒、铁骑从此遗留在遥远的西北,与江南春色、长安胜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批最先出仕的是一个叫王翰的诗人,山西太原人,他最先考中进士,并且狂放不羁的认为自己文学才能很高,结果他确实不负众望,写出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的诗句,他的旷达代表了那个时代文人追求功名利禄,及时行乐的思想。

王昌龄紧随其后,写出了更多精美的诗句,他也是个慕侠尚气的性情中人,曾中进士做官,后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安史之乱时被亳州刺史杀害。他多次被贬斥与自己放纵不羁的思想有关,但因出身贫寒和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身上的豪气又带有深沉的意识,观察问题也比较敏锐,带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全诗表现出来的卫国豪情,悲壮浑成,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如此深厚的感情熔炼在四句诗中,意脉细密曲折而豪情迭起,堪称大手笔。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写的七言诗比较出名,如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名句倍出“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诗从景色描写到直接抒情,从边关风月到英雄气概,都显得悲壮激昂,前后章法井然,有气骨,婉而健,为七绝中的神品。

除了边塞诗外,王昌龄还写过很多送别诗和以女性生活为题的诗,他被贬之后和王、孟二人交往密切,加上受到南方风物的熏陶,晚年的诗歌清逸明丽,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送友直写胸臆,用冰心、玉壶自喻高洁,含蓄而清刚。

盛唐的豪侠型诗人创造的清刚劲健之美,基于北方士人的阳刚气质,还带有南方的清虚情韵,是南北交融的产物,这些诗人多有去过西北和南方的经历,这种南北漫游的经历成了诗风转折的关键期。崔颢、李颀、祖咏就是这样一类人。

崔颢年少时很任性,爱喝酒赌博,找媳妇以貌美为准,不美就抛弃,因此史书评之“有俊才,无士行”,但人都是会长大的,他的改变从南游的经历开始,那次去武汉的游玩他写了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诗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作者以古歌行体入使,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得大气磅礴,这种气势连李白读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后面的诗句对仗工整,用典恰当,使得整首诗亦古亦律,大巧若拙,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风格,也表现了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后来崔颢还写了一些乐府古诗,将豪侠之情融入明丽的叙事之中,具有清劲爽丽的特点。他的又一次改变发生在他北上入河东时所做的边塞诗,这些诗歌保持了他一贯的豪爽俊丽风格,也多了一丝阳刚之气。

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李颀的创作经历和崔颢很像,他是河南登封人,他最出名的作品是一些边塞诗,如《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诗歌显得刚建有力,充满灰暗的基调,蕴含着狂生末路的不平之气,透露出一种苍凉悲怆的情怀。李欣信奉道教神仙之说,因此他的雄浑刚建中带有幽冥之气。

祖咏也是值得一提的诗人,一首《终南望余雪》让他成了进士,也成就了他的才名。他的代表作还有《望蓟门》“少小虽有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诗风豪迈,气格雄健,仍不失为盛唐之声。

盛唐的边塞诗歌有很多优秀的代表,高适在反映现时的深度方面超过了很多诗人,追求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的现实相结合,让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之美。

高适是一个非常自负,功名心很强的诗人性格不羁,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想通过建立军功封侯,结果还真让他成功了,安史之乱中他随玄宗入蜀,回来后官运亨通,封侯拜相,在盛唐诗人中他是唯一一个做了高官而封侯的男人。但是他的诗歌大多是安史之乱前写的,后来做官了写的就不行了。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写了《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首诗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英雄气概的表彰,还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高适写的一些绝句也有气质沉雄,境界壮阔的特点,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我之前总是拿来给同学写同学录,他表达的意思深沉而悲伤。

在当时出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他是南阳人,生在湖北,他的祖辈都做过高官,到到他这一辈已经沉沦,他靠着自我努力做到了参军的位置,他曾与高适、杜甫都有结交,后来经历蜀中叛乱,流离成都而死。他曾两次出塞,第一次出塞写下的作品并不出名,第二次却写了很多流传后世的佳作,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这些恶劣的生存环境在诗人的作品里成了一种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只有开阔的胸襟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将困难看作美景。后来他继续写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关于雪花的描写“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直为后人称道。他的这类送别作品突破了以往边塞诗苦寒和战士辛苦的传统格局,极大的扩宽了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形式接近乐府,却又自立新意。

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此外,岑参还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是其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在以边塞诗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岑参是留存作品最多的,他的艺术成就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高适。

与高适、岑参诗风相近的诗人还有王之涣,陶翰等人。王之涣是山西绛州人,他少有侠气,常击剑悲歌,后来做官被诬陷,他主动辞官遍游大江南北,不过他留存的诗太少,至今只有六首,最出名的那首《登鹳雀楼》,几乎人人都能吟诵。另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于壮观中寓苍凉,慷慨雄放而气骨内敛,深情蕴藉,音韵沉响。此诗在当时就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

相关文章

  • 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正当王维、孟浩然以一种隐逸的心态将山水田园诗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北方大漠边关有一群诗人为了功名先后出塞,将雄浑壮阔的...

  •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4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 4.边塞诗人(下篇)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

  •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3

    重温经典:大唐诗韵 3. 边塞诗人(上篇)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 夜读·唐诗(9)

    在大唐诗歌的仪仗队中,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展示着国威;在雄健的边塞诗人中,高适可谓是旗手。 高适,字达夫...

  • 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词丨第一季 08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 诗人们来...

  • 大历才子的爱情悲剧—李益

    大唐盛世,诗人辈出, 大历年间,有所谓的“大历十才子”一说,李益正名列其中。他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

  • 话说边塞诗人--岑参

    说到“高岑”,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岑边塞诗成就最高。...

  • 《学唐诗之他和你不一样》

    2021.9.28 晚 爸爸:湉湉,边塞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你还会背吗? 湉湉:爸爸,边塞是什么? 爸爸:边塞...

  • 边塞诗与边塞诗人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起于汉魏六朝(六朝指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的孙吴、东...

  • 物有所值,一张门票3千的景区有钱也未必能去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楼兰古城这个地方,而且很多人是从大唐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那首《从军行》中的诗句得知:黄沙百战穿金...

网友评论

  • 一隅偏安:个人见解还是太少。
    柚子的学长: @筱郁 嗯嗯,鄙人如今所学还是浅薄的,所以以后融会贯通之后,会写的更深入一些,余秋雨先生写的《中国文脉》,是我所钦佩的。感谢你的点评😬
    一隅偏安: @筱郁 没有全才的,你让李白写老杜那么纪实的诗他就未必写的出来,这和性格、喜恶、经历都有关系,所谓得读诗不如说是去读一个诗人,所以单从诗入手还是有点流于表面了。
    柚子的学长: @筱郁 嘿嘿,对文学史了解的不透彻,只能以复习为主了,重在掌握知识点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32:大唐边塞诗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fs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