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2年6月10日,注定忙碌的一天。
早八点出发,晚九点返回到学校。
上午在老家处理一点私事,耽误了两个多小时。毕竟,到雨季了,只有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在家,检查检查一些设备、设施,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
中午匆匆进城,去一个朋友家借用电脑,一是检查之前已经弄好的分享讲稿;二是完善昨晚收到的一个读书会启动的讲座邀请相关材料,昨晚已经弄到两点,只完成了讲稿,ppt需要梳理。
时间就是这样,当你着急、当你忙的时候,它就和你开玩笑,悄悄从你身边流失。
还算不错,基本完毕,赶到交流学校,迟到了几分钟,错过了随团队参观美丽的校园。
一天的不顺便从这个迟到带来的自责和焦虑开始。
第一项任务是代表我校党支部分享关于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把主题定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需要学习会议精神很多,我摘取部分重要信息归纳为“123”,即“一项决议”“两个确立”“三方理解”。类似理论性的内容,我们大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解读。
我更想谈的是与我们教育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词:初心与使命,自信与担当。
我们所面临的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事业,越是这样浮躁不安、复杂多变的教育,才越能体现我们的价值。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自信勇于担当”。
时间有限,泛泛而谈,呼吁为主,共创美好教育。
第二个任务是到一所我县知名学校参加读书会启动仪式,我分享的主题是《阅读,遇见不一样的自我》。
我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样读”三个方面,结合自我的一些成长经验做了简单的分享。旨在“提高意识”“明确目的”“完成阅读”。
如同上述所言:不顺的一天从迟到开始,并走向“不应该”。
迟到的邀请(零时安排,万分理解)
一是该校共读的100本书籍今天才到,二是称早及时启动读书会,三是周末让大家读起来、感受一下,四是今天正好是他们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时间,所以趁早而临时决定。
我是昨晚的八点多正在监考我校音乐、美术模拟考接到校长的邀请计划,晚十二点完成每日常规的更文才进行这个任务的构思。
迟到的构思
于是我果断采用黄金“三点论”,从晚十二点到凌晨两点,完成了三个方面共近两千字的构思。看来,自我感觉基本满意。安心睡去。
迟到的完善
由于时间太紧,本来学校并没有要求我用ppt,再说分享时间也短,就弄点标题就行。
但我本着负责的态度,还是挤出时间,紧张地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转化并修改了课件。
检查两次,感觉不错。没时间多斟酌,纵使这样“赶”,我的第一场活动迟到了几分钟。
慌慌张张,容易产生问题!果真如此。
原本简单转化修改的时候已经考虑了众多因素,比如字号、配色、配图,而且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但是,想着他们的“仪器”应该很好,加之时间关系,没有做更好的处理。
这不算粗心,或者说是简单的粗心。
唉,做事还真的马虎不得。就因为这一点“调大字号”“改变颜色”的简单的是不重视了,结果引起了不该出现的错误。
这个错误发生的预感是从入场开始的。
首先,“观众感”
我入场前是在他们会议室的隔壁办公室休息,前半小时是领导动员讲话,过程中我能听到“讲台上领导的讲声”、也能听到“后面大多老师的杂声”。
这是我不应该在乎的在乎!因为我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通过一场分享就能改变他人、提高意识,这样的交流,基本都是走过场,我也会。
但是,偏偏我把自己想得多神圣,偏偏想着“他们要听我的”。
带着这样的要求,带着这样的想法,站上两台,我就被无关紧要的“观众感”干扰了。
甚至于,我几度尝试把内容讲得快一些,或许吧“有效无效,责任尽到”。遗憾的是,我做不到。
我会常常讲“尽我所能,爱我所爱”。
其次,突发事件
多媒体投影不清晰:色调和结构就出问题。
链接的笔记本电脑不可用:就只能看投屏。一是翻页笔在车上,二是眼镜也在车上。
急死我了,前面已经说“我并没有调大字号”,那一定讲不下去——看不见投屏的字怎么讲呢。
还好,记忆里,就“修心”的“修”没回忆分享出来,一直看不清什么字。
我们可要清楚,大讲堂上这样的挑战是会让分享者极度紧张的,当然我也不例外。
于是,紧张得短暂语无伦次,紧张得不知所措,紧张得恨不得怪台下发出“杂声”的听众。
我不停地告诉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下来,现在怪中午完善的不认真已经毫无意义,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
我或者我们,纵使懂得很多应急的技能,但是真正遇到事都不会太睿智。
事后才想:这是多么不该有的尴尬,这是不该出现的差错。倘若我再一次面临这样的客观的条件变化,我为什么就不诚恳地说:稍等片刻,由于……我需要回车上取需要的用具。
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差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