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的教育
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白夜私语续20
96
每天中午放学,小学生们都会排队放学,一直到离学校最近的路口和家长接送点。值班的老师们要把所有孩子都送到路口接送点才算完成工作,老师下班时已经很迟了。期间,还要组织孩子们背安全条例、核心价值观、古诗文等,孩子们摇头晃脑,一边背,一边闹,一边走,声音宏亮,蔚为壮观。这也是一种独有的特色。
有时候想,这样的做法到底有没有用?如果说有用,那孩子们记住的践行的应该没有任何问题,那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事故呢?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三观不正的孩子在社会上混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97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就是在一天天的对比里受到伤害,又在一天天无法对比里老去,在一天天老去里丧失激情与斗志,最终在无能为力中走向终点。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评了中职想晋高职,挣到五千想挣一万,没有工作想要工作,有了工作又想要舒服的工作,又想要想做的岗位想去的城市。人们把追求这些变化的想法称之为正能量,称之为积极向上,而人的烦恼也由此产生,源源不断。有了烦恼还不能向人倾诉,倾诉就是向人传递负能量,所以只能憋屈的窝在心里,越发感觉到世界对自己不公平,委屈的一天天过下去。现代人活得累,压力山大,幸福指数低,也是因为对比,因为欲望无法满足。
所以,知足者常乐。常乐才能轻松从容,轻松从容才会更易成功。成功是什么?于我来讲,身心健康不拖累家人足矣。完成工作后的一杯老茯茶,灿烂温暖的阳光,洋溢在嘴角的笑容,仍是我想要的诗意和惬意。
98
期中考试将至,师生都进入备考状态。我不喜欢紧张和压迫,也一直没有备考状态。我喜欢看别人紧张,有幸灾乐祸的嫌疑。孩子们在课堂上复习,我从教室后的书架上挑了本书看。读上几段,看一下复习的孩子们。我喜欢这种大家都静心读书的状态,各取所需,互不打扰。浮躁和喧嚣也在这样的静读中一扫而光。在这种状态中时间过得很快,一个短篇小说未读完就下课了。
对比今天上的两节生物自由复习课,两个班孩子们的复习状态差别很大。一个班的孩子投入的快,投入的深。布置完复习任务的同时,他们的复习也开始了。所有人都很安静,只能听到窗外的雨声。四十分钟,没有几个人看过老师,他们在做自己的功课。老师走过身边也不觉。即便偶尔出声背诵,你从他们的眼神和口型就能看出,他们在复习。另一个班的孩子却投入得慢,投入的浅,很多孩子不停地在看老师做什么。还有两个孩子悄悄的抄数学作业。从平时上课的状态来讲,两个班的听课状态也有很大差别。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投射出了班主任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管理理念,也投射出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对于中学的孩子来讲,如果自由复习时间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基本上没有搞清楚自己哪些知识点懂了会了哪些知识点不懂不会,在学习上已经落后于别人了。
99
早晨升旗仪式上,校长亲自指挥老师们站队。开学时定的位置排序又变了,老师们列队站在主席台左右两侧,孩子们面向东站在操场上,意思很明确:老师们要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上周升旗时天气很冷,国歌唱起来时有的老师手插在衣服兜里,校长很生气,强调站姿要标准规范。这周又改变排队形式,女老师站在前排,男老师站在后排,个子矮的站前排,个子高的站后排,这样站队看起来整齐好看。老师们在校长的指挥下站好了队伍。原先的定位排队法被废弃了,不再考虑好不好考勤的问题。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是时下流行的一种观念,许多人在忠实践行,仿佛缺少了仪式生活就缺少了完整性似的,甚至于有因忘记了某个仪式而分手的夫妻和吵翻的朋友。显然,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观念也深入到了工作中,似乎仪式感也要渗透进工作中,来一个工作也需要仪式感?或许吧。其实,有没有仪式你都需要认真地工作下去,你都需要热情地生活下去。
100
升旗仪式结束去吃早餐,还未吃完就接到教导处电话,十五分钟后替同事上一节化学课,只得狼吞虎咽解决了早点,迅速赶回去上课。铃响前两分钟站在十二班的教室里,孩子们依然在吵吵闹闹,没有一点要准备上课的样子。两名班干部看到我站在讲台上,轮番提高嗓门大喊:“再不要吵了,上课了!”铃响过之后,教室里仍然很吵,很多孩子还在自顾自的吵闹,我只轻声的说了句:说话的让说吧,我们学习。我向前排的一个孩子问了一下进度,开始复习。这时,大部分孩子已安静下来,还有个别孩子嘻嘻哈哈,好像老师不存在一样。我手指正在嘻笑的一个男孩,“这一排第三位同学,请站起来说一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那个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左右看了下旁边的同学,那些同学看到我严厉的目光,都没敢说话。我说:“这是学过的内容,说不上就出来,蹲在讲台下听别人说。”看着我严肃的表情,那男孩乖乖的拿了书蹲在了讲台下,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许多。如法炮制,我又逮着一个男孩,也让他蹲在了讲台下,教室里完全安静下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复习的问题上了。一节课,复习了新学的两个课题,从孩子们的表情上来看,还是有很多收获的,重要的是体验了不同风格的讲授不同风格的思路。初次给他们上课,有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思考。一是这种维持纪律的方式,在很多班级都在使用,但实际效果很差。熊孩子们连非班主任老师在场都不在乎,还在乎班干部们的那几声管理吗?很多时候,嗓门大并不能解决问题。另一个是惩罚或体罚的问题。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惩罚是必要的,罚站一节课或几节课可以有效地纠正熊孩子们的某些恶习。但站在家长的立场来讲,这可能就是不可接受的体罚。
2021年01月0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