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如同蓝调

作者: 周行止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17:4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九月星空推荐团推荐阅读,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正是北京短暂而美丽的秋日,天比往日更蓝,树木也正由绿转为深浅不一的黄、橙、红色,一切的色彩似乎都更浓烈了一些。

    跟久违的朋友约去看马可鲁的展览,午后的画廊洒着一层金色的光晕。好久没看展了,更深刻地感受到白盒子空间的气质,大挑高、白得发亮的墙面、用昂贵费用保养的水泥自流平地面相互映射,更显示出作品高贵、清冷的气质,仿佛空气都比别处清新一些,不禁有一种梦回纽约切尔西画廊街的感觉。

    展览的名字叫做《一曲布鲁斯》,引用自Leonardo Cohen的Almost Like the Blues。在一幅幅巨大的抽象画作之间,艺术家用ipad展示了自弹自唱这首歌的画面。听着艺术家唱:“世界如此忧伤,忧伤如同蓝调。”被Cohen有力而深刻的歌词冲击,同时感受一种很深很深的悲伤,不禁动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可鲁是北京“无名画会”的一员。那时候的他生活艰苦而简单,为了白天能够有时间画画,常常晚上上夜班炸油糕,也常起个大早从鼓楼骑车到紫竹院画晨曦,下班后再急赶着去玉渊潭画夕照。在那时侯,艺术对于这样一群人而言并非是闪亮的酒会和惊人的拍卖数字,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绘画就像热恋的情人,挤着时间也要去约会。

    和很多当时“无名画会”的艺术家一样,马可鲁并没有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一切对于艺术的知识完全来自平日自发的学习,绘画也不是日日苦攻技法。他们和古代文人一样享受着和自然神交的乐趣,在日复一日的写生之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读着马可鲁的相关文献,我不禁想象着那时候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印象派的画面,一起骑着自行车去自然中写生,他们激烈论证、嬉笑玩乐,是多么有激情和憧憬的生活啊!

    后来的马可鲁成为了第一批前往纽约深造的中国艺术家之一。在纽约居住二十余年,马可鲁也在强烈的文化冲击之下重新思考更为本质的问题:“我是谁?”,“我要表达什么?”,“绘画的下一步往哪里走?”。如今几十年过去,艺术家和绘画的关系几经流转,直到现在沉淀为一种更为纯粹而不可言说的状态。

    刚刚进入展厅的时候,面对巨幅的抽象画作,看着画布上极度精简、偶发的笔触,我不禁疑问:“这些作品和其他抽象艺术家的创作有什么不同呢?和中国的黄锐,美国的波洛克、Cy Tombly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仔细去看层层拓印的笔触质感,听完艺术家唱Cohen的歌,再从艺术家口中了解到部分作品实乃日日在画室中留下的色彩痕迹,便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并非核心。也因此想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用笔——画的都是相似的山水,情感和个性却在用笔的方式中含蓄显露。

    学了六年西方艺术史,或许也沉溺在视觉分析中太久了,忘记了去感受画外的气息、能量和生命节奏。

    在这个时代,不可言说的东西是否更加珍贵呢?

    就像小王子说的,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忧伤如同蓝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we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