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郡国(五)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32/d1575b3d2acc51f6.jpeg)
陈留郡:汉武帝时期设置,在洛阳以东五百三十里处。郡中共有十七座城池,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户,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口人。
陈留县:县中有鸣雁亭。
浚仪县:是原来的大梁县。
尉氏县。
雍丘县:是原来的杞国。
襄邑县:县中有滑亭,还有承匡城。
外黄县:县中有葵丘聚,齐桓公曾经在这里会盟。县中有曲棘里,还有繁阳城。
小黄县。
东昬县。
济阳县。
平丘县:县中有临济亭,田儋在这里被杀。县中有匡城和黄池亭。
封丘县:县中有桐牢亭,也叫做古代的虫牢。
酸枣县。
长垣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匡城、蒲城和祭城。
己吾县:且台有大棘乡、首乡。
考城县:原来叫做菑县,汉章帝时期改名,原属梁国。
圉县:原属淮阳国,县中有高阳亭。
扶沟县:原属淮阳国。
东郡:秦朝时期设置,在洛阳以东八百多里。郡中共有十五座城池,十三万六千八十八户,六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三口人。
濮阳县:是原来的古代昆吾国,春秋时期叫做濮县。县中有咸城,有人说是古代的咸国。县中有清丘、鉏城。
燕县:原来是南燕国。县中有雍乡。县中的胙城是古代的胙国。县中有平阳亭、瓦亭、桃城。
白马县:县中有韦乡。
顿丘县。
东阿县:县中有清亭。
东武阳县:湿水从县中发源。
范县:县中有秦亭。
临邑县:县中有泲庙。
博平县。
聊城县:县中有夷仪聚,还有聂城。
发干县。
乐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名叫做清县,汉章帝时期改名。
阳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莘亭,还有冈成城。
卫县:原本是公国,就是观故国,姚姓,刘秀时期改名。县中有河牧城、竿城。
谷城县:春秋时期叫做小谷县。县中有巂下聚。
东平国:是原来的梁国,汉景帝把一部分划分为济东国,汉宣帝时期改名,在洛阳以东九百七十五里。国中有七座城池,七万九千零一十二户,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七十口人。
无盐县:是原来的宿国,任姓。县中有章城。
东平陆县:六国时期叫做平陆县,县中有阚亭、堂阳亭。
富成县。
章县。
寿张县:春秋时期叫做良县,汉朝改名为寿良县,刘秀时期改名为寿张县。县中有堂聚,原来属于东郡。
须昌县:原属东郡。县中有致密城,是古代的中都。县中有阳谷城。
宁阳县:原属泰山郡。
任城国:84年从东平国中分出任城国,在洛阳以东一千一百里。国中有三座城池,三万六千四百四十二户,十九万四千一百五十六口人。
任城县:是原来的任国,县中有桃聚。
亢父县。
樊县。
泰山郡:刘邦时期设置,在洛阳以东一千四百里处。郡中有十二座城池,八千九百二十九户(疑为八万),四十三万七千三百一十七口人。
奉高县:县中有明堂,汉武帝时期建造。
博县:县中有泰山庙。岱山在县西北。县中有龟山,还有龙乡城。
梁甫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菟裘聚。
巨平县:是古代的诸侯国,县中有亭禅山,还有阳关亭。
嬴县:县中出产铁矿。
山茌县:是原来的诸侯国。
莱芜县:县中有原山,潘水从县中发源。
盖县:沂水从县中发源。
南武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颛臾城。
南城县:原属东海郡,县中有东阳城。
费县:是原来的诸侯,原属东海郡。县中有祊亭、台亭。
牟县:原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附庸国。
济北国:90年,从泰山郡分出一部分设置,在洛阳以东一千一百五十里。国中有五座城池,四万五千六百八十九户,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九十七口人。
卢县:县中有平阴城、防门、光里、景兹山、敖山、清亭,还有长城直到东海郡。
蛇丘县:县中有遂乡、下讙亭,还有铸乡城。
成县:是原来的诸侯国。
茌平县:原来属于东郡。
刚县。
山阳郡:原为梁国,汉景帝时期划分出来设置,在洛阳以东八百一十里。国中有十座城池,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八户,六十万六千九十一口人。
昌邑县:是刺史治所,县中有梁丘城,还有甲父亭。
东缗县:春秋时时期叫做缗县。
巨野县:县中有大野泽。
高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名叫做橐县,汉章帝时期改名。县中有茅乡城。
湖陆县:原来叫做湖陵县,汉章帝时期改名。
南平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漆亭、闾丘亭。
方与县:县中有武唐亭,有鲁隐公的观鱼台。还有泥母亭,有人说是古代宁母。
瑕丘县。
金乡县。
防东县。
济阴郡:原为梁国,汉景帝划分出来设置,在洛阳以东八百里。郡中共有十一座城池,十三万三千七百一十五户,六十五万七千五百五十四口人。
定陶县:是原来的曹国,也是古代的陶邑,帝尧居住的地方。县中三鬷(音zōng,宗)亭。
冤句县:县中有煮枣城。
成阳县:县中帝尧冢、灵台,还有雷泽。
乘氏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泗水,还有鹿城乡。
句阳县:县中有垂亭。
鄄城县。
离狐县:原属东郡。
廪丘县:原属东郡,县中有高鱼城,还有运城。
单父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山阳郡。
成武县:原属山阳郡,县中有郜城。
己氏县:原属梁国。
以上为兖州刺史部,共有八个郡、国,八十县、邑、公、侯国。
东海郡:刘邦时期设置,在洛阳以东一千五百里处。郡中共有十三城座城池,十四万八千七百八十四户,七十万六千四百一十六口人。
郯县:是原来的诸侯国,为刺史治所。
兰陵县:县中有次室亭。
戚县。
朐县:出产铁矿,县中有伊卢乡。
襄贲县。
昌虑县:县中有蓝乡。
承县。
阴平县。
利城县。
合乡县。
祝其县:县中有羽山。春秋时期叫做祝其县,属于夹谷地。
厚丘县。
赣榆县:原属琅邪国,29年恢复设置。
琅邪国:秦朝时期设置,建武年间裁撤城阳国,划归作为一县,在洛阳以东一千五百里处。国中共有十三座城池,二万零八百零四户(此处有误,疑为十二万),五十七万零九百六十七口人。
开阳县:原属东海郡,29年划归。
东武县。
琅邪县。
东莞县:县中有郓亭、邳乡,还有公来山,有人说是古代的浮来。
西海县。
诸县。
莒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城阳城。县中出产铁矿,有峥嵘谷。
东安县:原属城阳国。
阳都县:原属城阳国,县中有牟台。
临沂县:原属东海郡,县中有丛亭。
即丘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东海郡,春秋时期叫做祝丘县。
缯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东海,县中有概亭。
姑幕县。
彭城国:刘邦时期设置,汉章帝时期改名,在洛阳以东一千二百二十里处。国中共有八座城池,八万六千一百七十户,四十九万三千零二十七口人。
彭城县:县中出产铁矿。
武原县。
傅阳县:县中有柤(音zhā、zǔ、zū,渣、阻、租?)水。
吕县。
留县。
梧县。
淄丘县。
广戚县:原属沛郡。
广陵郡:汉景帝时期设置为江都国,汉武帝时期改名,建武年间裁撤掉泗水国,作为其中一县,在洛阳以东一千六百四十里处。郡中共有十一座城池,八万三千九百零七户,四十一万零一百九十口人。
广陵县:县中有东陵亭。
江都县:县中有江水祠。
高邮县。
平安县。
淩县:原属泗水国。
东阳县:原属临淮郡。县中有长洲泽,吴王刘濞修建的太仓就在这里。
射阳县:原属临淮郡。
盐渎县:原属临淮郡。
舆县:是原来的诸侯,原属临淮郡。
堂邑县:原属临淮郡,县中出产铁矿,春秋时期叫做堂县。
海西县:原属东海郡。
下邳国:汉武帝时期设置临淮郡,72年改为下邳国,在洛阳以东一千四百里处。国中有十七座城池,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户,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口人。
下邳县:原来属于东海郡。县中有葛峄山,原名叫做峄阳山。县中出产铁矿。
徐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县中有楼亭,有人说是古代的蒌林。
僮县:是原来的诸侯国。
睢陵县。
下相县。
淮阴县。
淮浦县。
盱台县。
高山县。
潘旌县。
淮陵县。
取虑县:县中有蒲姑陂。
东成县。
曲阳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东海郡。
司吾县:是原来的诸侯国,原属东海邵。
良成县:原属东海郡,春秋时期叫做良县。
夏丘县:原属沛郡。
以上为徐州刺史各部,共计五个郡、国,十二个县、邑、侯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6286832/35e0e7dcab47fa26.jpeg)
黄其军
作于2023年10月6日(古历癸卯年八月廿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