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复知常
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之道,发现了天地之道最本质的规律浸。那么圣人在观察天地之道后,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又是如何,今天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阴符经中的自然之道。
悟道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从这里说,阴符经的自然是比天地万物大的一个概念(到底古人对天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有次读一个经典就看到了,后来琢磨了好久好久,偶然间有那么个发现,才明白古人的天地之间是有范围的。在天地之间以外的部分叫天,地面以下叫地,古代流行语:人生天地间)。那么自然到底范围有多大呢,反正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地球上的自然界。道德经中有句道法自然,好多人理解自然为自然界,说道效法自然界,由此可见恰属不当。
那么道法自然是个什么意思呢,我们得按古汉语去理解,我觉得是道法它自己原来的样子,这样就通了。这样我们再来解释自然之道,就是道本来的样子,即道的道。道的道是什么呢,其最本质的特征为静。
我们来论证一下到底是不是静。
我们学过物理学就知道,动是这个世界恒长规律,静是相对的概念。这貌似与道最本质的特征静相矛盾嘛。为了印证这个结论,我找来清静经里的两句:(1)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2)动者,静之基。更是进一步的证明,道是恒动的。即使有静,也是建立在动的基础之上的,与我们现代物理学的认知完全一致。
那么到底是哪个错了,谁的问题。
其实,两个都没有错,我不是牵强附会的去解释,而是思考了好久明白的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物理上所有的动静都是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得出的。但如果就一个事物呢,你说它是动还是静,自己和自己比较时(自己的内部暂时不论),我们怎么判断,肯定是静。而道是什么,这就涉及到道的另一个特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是这个世界恒一的东西,它相对于它自己而言当然是静的。
至此,我们明白了道最本质的特征是静。
为什么要明白这个特征呢。
我们想如果道最本质的特征不是静,而是动,那会怎么样,动到哪里去。时而这,时而那,就会带来各种突变,比如一个物体它一会这个方向动,一会那个方向动,不断的有状态改变比如有了加速度,势必带来它内部的所有东西跟着一起改变,这样我们的世界不就乱套了么。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没有乱套,就是道的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在起作用。
刚才我们说了坏处,那么自然之道静,有什么好处呢,天地万物生。在这个状态下,道孕育了天地,天地孕育了万物,多么伟大的成就。不伟大?不伟大你就看不到这些文字啦,没有天地,哪有万物和人类,人类都孕育不出来,一切都妄谈。
静自然之道静,才给了它内部所有东西有规律动的可能,这就是物理学恒动理论和各种物理定律,天地万物才有了各种有规律运转的可能。自然之道是比天地之道更伟大的规律,它在更高的层面上制定这个世界的各种运行规律。
我们通过本文知道了自然之道最本质的特征:静,又通过阴符经-天地之道浸一文知道了天地之道最本质的特征:浸。有什么用呢,这就是另一篇文字阴符经-黄帝的道要阐述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