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三线城市,钢铁产业盘踞在市区的西面儿,由南向北拖着整个在工业污染严重雾霾下苟延残喘的生活区和商业区。
因为钢厂生产排放的缘故,隔道雨和隔道雪时有发生,这很操蛋,因为往往我刚刚刷了车,顶着晴好的大太阳奔向另一处的时候,混杂着黑色排放物的雨雪就莫名其妙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让人欲哭无泪。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湖北上学。快要毕业实习的节骨眼儿,一个特别能白话满嘴跑调东北话的当地老师在某次课程上放了一个段儿ppt,他指着一张太空鸟瞰浑浊的图片,说这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卫星看不到的城市,我夹着书扭头就走了。我觉得受到很大侮辱,都在宇宙里混的,凭啥看不见我。
不过正因为不适宜人类居住,我一直到初中,都没在溪城见过外国人。或许也是有的,只是我看不到,就像卫星看不到我一样。
第一次见到老外,是高中一年级,我请班里几个女生吃kfc,隔桌坐着一男一女俩人,正用外语对话,男的黄头发蓝眼睛女的黑头发黄皮肤。
“你们敢不敢去和那男的说句话?”我怂恿英语最好却长得最丑的女生。
“说啥啊,我可不敢!”
“你问他,你叫啥名儿,今年多大了,一个老外来我们这嘎哈!”这都是很常见的口语,我相信从技术层面,丑姑娘完全胜任。
“我不去,万一说的磕磕绊绊,多丢中国人脸啊!”
“你不负责争脸,那个女也是中国人,她替你把中国人的脸挣完了,你可以尽情丢脸。加油,你准行。”我不死心,希望她能成为整个kfc除了那女的,唯一一个和老外说话的溪城人,我幻想着她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那种流利程度的英语,和老外夸夸其谈,然后老外送她一份薯条,对我们这一桌摇一摇手中的可乐,最终大家一起切而死。
同学拗不过我,其实我想当时她也是很渴望了外国人来一次触及不了心灵也触及应试英语教育的深刻对话。所以她放下老北京鸡肉卷,擦了擦嘴边的甜面酱,上前搭话。
“嗨喽,鼓得猫腻!”
老外愣了一下,赶紧回复到:“猫腻。”
“麦内幕椅子xxx,我吃药内幕?”
“oh,xxxx”(原谅我记不住了。)
“豪偶大右!”这里就显示出丑姑娘的水平来了,因为她使用了连读,如果我说这句,一定会说“豪偶的啊右”。我和小伙伴们都在心里暗自叫好。
老外看着如同打了鸡血,脸涨的通红,小腿肚子直达哆嗦的同学,笑了笑没有说话。对面的中国女人却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小孩儿,你要嘎哈阿?人家法国人,回去,别闹!”
女同学在原地呆滞了两秒,赶紧跑回来坐下,只顾着吃还剩下一半的鸡肉卷,不再说一句话。我憋着乐,满是歉意的给她买了个小薯条,多要了两袋番茄酱,然后十分尴尬的结束了那次午餐。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理我。
但其实,这并不怪我,只能怪应试教育,它让我乃至我们对外国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老美和英国人,我哪知道还有法国,奥地利,南斯拉夫,洪都拉斯,刚果,不丹等等人。这是当时年龄段始料未及的事儿。
从那天开始,我对英语产生了巨大的抵抗心理。我费尽心思的补课,一对一,找家教,碰上个外国杂毛儿连句话都搭不上,我学它干屁。我是实用主义者,而且只局限与眼前。
大学毕业以后,我只身来到北京工作,开始大量看见乃至接触外国人,可是童年的阴影还是不能在我内心彻底消除。我非常讨厌外国人,因为他们让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并且让我间接出丑,尤其法国人。所以,无论是白人还是有色人种,我统称他们为“杂毛儿”。
直到我回到东北的某一天,女朋友吵着要去沈阳逛街,到中街的时候我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个黑人,和她说:“看这个老杂毛儿,后脑勺跟洗不干净的脚后跟一样,恶心不,你以后没了我,也不准跟杂毛儿搞上,虽然他们器大活儿好。”
黑人突然听下脚步,转过身黑着脸(本来就黑)对我说:“艹你妈,你说谁腻!”
我拉着女朋友转身就跑,她边跑边乐:“你说你,梅珈瑞,是不是嘴贱,是不是贱!”
从那天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当众叫过老外杂毛儿,毕竟他们都比我块头大,比我个高。而且东北老外和北京老外不一样,很多都能听懂中国话,也能学会东北骂。说到这,黑脸老外的声音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说真的,那天的事儿我至今都后怕。
不叫杂毛儿了,可是我更加讨厌他们了。
上个月去上海面基简叔,下飞机从浦东机场奔市区的地铁上,身边坐着一对儿外国夫妇,絮絮叨叨一直在聊天。他们下了地铁,我问在飞机上认识的辽宁老乡,他在上海某英语培训机构当讲师。
我说,你听见他俩聊什么了么?
听见了。
都他妈说的啥啊,絮叨一路。
他特别好心的用普通话帮我翻译了,大致是这样的对话。
那男的问,今晚上回家吃点儿啥?
那女的说,你想吃啥?
我想吃牛肉,冰箱里还有了么?
有你脑袋有,你跟个大肥猪一样那么能塞,一会儿到超市再买点儿吧。
太麻烦了,坐飞机坐的我后腰疼,弄点儿别的吧。
吃馅儿饼?
不吃派。
奴都怎么样。
滚一边子去,我不爱吃奴都。
爱吃不吃,自己叫外卖,我不饿。
艹,我下方便面。
外国女人没在回应,有些生气。
男人接着找话题,唉,我这袜子两天没换了吧。
还有几站地,唉,你说话啊…我烟瘾要范了。
快了快了,安静一会儿大傻逼!
好的。
听完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帮杂毛儿和我没什么不同,毕竟,我也两天没换袜子了。
网友评论
😂
这并不怪应试教育啊,莫扎特是维也纳人,贝多芬是德国人,伏尔泰是法国人,列宁是俄罗斯人,安徒生是丹麦人。
还有外国历史啊,难道高一的时候没有学?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奥匈帝国,当时情急一时忘记了可以理解,但不是应试教育的锅啊,你说是不是?
和你看的一样,人们不就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吗?
你不是为了把你和外国人分开。
而是想把周围人对外国人的看法和你的看法分开罢了。
你不讨厌外国人而是讨厌周围人和你不一样的看法。
没人要求外国人跟我们不一样。
也没人要求别人跟你一样。
你可以在心里鄙视你们,但又何必说出来了。
说出来别人就要评论你。
就像你评论别人一样。
笑死我了!!!
敲黑板,嗯,给大家划重点了。
瑞瑞两天不换袜子,希望大家读完后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