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的“安边”大策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15:19 被阅读0次

故人欣面款,令我得眉伸。/ 意有千金重,诗无一字陈。/ 清规看后裔,贤业想前人。/ 会续安边策,何当谒紫宸。——摘自范浚《次韵富修仲见赠二首其一 》

南宋形势图

一是臣愿省冗官之大费,以益募兵,省遣使之大费,以赏战士。这是先贤范浚先生在进策《节费》中所倡导的。

在他看来,理财之要,莫先于节费。他借用唐德宗时左拾遗沈既济上疏中的原话:天下财赋耗费大者唯二事,一兵资,二官俸。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 ,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死,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官礼部员外郎。在唐朝后期,官僚机构日益庞大,边疆战争也连年不断,政费、军费支出日益增多,因而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再加上统治集团的挥霍浪费,无形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是以由汉至唐,征战艰难,未尝不省吏员以救弊。”唐高宗对中书侍郎薛元超的谋划能力称赞有加,说:“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对孙处约的执行力(办事能力)十分相信,说:“处约一人,足办我事,何须多也。” 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蒲州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出身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 ,袭封汾阴县男,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迁黄门侍郎,出任饶简二州刺史,入为东台侍郎,进爵汾阴县侯。仪凤元年(676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辅佐唐中宗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孙处约(603~671),隋唐时期郏县的著名历史人物,曾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拜相。

《节费》全文从体制、机制两个方面,即在战乱时期,兵资无法减少的情况下,从省冗官之大费和省遣使之大费两个方面对如何节省朝廷财赋以资兵事进行论述的。(未完待续)

注:紫宸为宫殿名,天子所居,泛指宫廷,也借指帝王、帝位。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3月6日早上

相关文章

  • 范浚的“安边”大策

    故人欣面款,令我得眉伸。/ 意有千金重,诗无一字陈。/ 清规看后裔,贤业想前人。/ 会续安边策,何当谒紫宸。——摘...

  • 读“范浚集”(一):文体

    《范浚集》和《范香溪年谱》分别收录了兰溪籍理学家范浚大量的诗文。 单就文章来说,只要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范浚集》的目...

  • 唐代诗人诗咏“终南山”

    近来,受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范国梁之托,在编《范浚研究集》,其间,我断断续续地写了长文《韩愈之范浚》。也因此,对韩...

  • 转化与创新(简牍812)

    范浚学说研究心得—— 范浚先生及其范浚学说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更能做得到,相信今后也能研究与应用得更好。因此,...

  • 诗歌创作的“机缘巧合”

    一大清早,我在梦里与文友一起谈“诗歌”,且独步庭院,慷慨激昂。看来,范浚的诗歌把我的心打动了。范浚写了很多四季歌、...

  • 朋党之“论”(儒学系列之六)

    南宋范浚作为进策之一,写过“朋党”一文;北宋期间,与范仲淹共事并进行庆宁新政的欧阳修则写过“朋党论”。这两篇文章有...

  • 高山与流水(写作提纲)

    范浚(1102~1150)的生卒年龄,不能按时间计算。如果一定要计算,那就自出生那天起,一直到永远。范浚怀圣人之心...

  • 张剑: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范浚(1102——1151年),字茂明, 世称香溪先生,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他...

  • 范浚笔下“百工”汇集

    南宋范浚是个理学家,也是写实大师。 1——农民(农夫、渔翁) 出身在“官宦人家”的范浚久居乡下,对四季气候十分敏感...

  • 韩愈之范浚

    本文重点讨论韩愈对范浚道、辞之影响 首先,我们来重现韩愈。 道统之说。韩愈第一个确立了由尧、舜、禹、汤、文、武、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浚的“安边”大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nk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