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中鲷为尊

作者: 金俊杰 | 来源:发表于2016-10-10 15:14 被阅读572次

    炎炎盛夏,在餐厅吃了一道柠檬鲷鱼,煎到橘红的鱼肉涂上柠檬汁,筷子夹下露出雪白鱼肉,蘸着一碟酱油吃。作家苏枕书是用“鲜甜”这个词形容鲷鱼肉,再贴切不过。

    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中华小当家》的动画片,里面有道菜品很奇特,一尾大红鲷鱼,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做成一种风味,并且将整道菜排成中国地图的模样,叫”真鲷大陆图”。鱼背肉洒盐烤就包以面饼葱花,这是北京风味;鱼身肉油炸之后淋辣椒红油浓稠酱汁,这是四川风味;鱼尾肉裹和蟹黄,这是上海风味;鱼肚肉搭配蔬菜调着耗油,这是广东风味。想像奇特让人赞叹!不知现实里是否能做出这么一道别出心裁的美味来。

    时隔十几年,终于有幸吃到鲷。这是上等鱼,国宴的传统食材,寻常百姓的饭桌上此鱼难得一见,即使偶尔看到鱼摊里在售卖,大部分人也叫不出名字,据说山东沿海盛产此鱼,可是青岛朋友对我说从没见过,听也不曾听过。有点蹊跷,也许在那绝迹了。

    此鱼样子奇特,头大体扁,鱼唇下弯,一副愁眉苦脸。背部胭脂色,到鱼身逐渐淡去呈银红,肚子泛白。因为喜欢吃海洋里的甲壳类小动物,摄取的虾红素呈现在了皮肤上,是不渗入鱼肉的。所以皮红肉白。有个现象很有意思,鲷鱼是鱼类里著名的雌雄同体鱼,鱼群一夫多妻,一条强壮的雄鱼带领一群雌鱼觅食,假如雄鱼死了,鱼群里最大个的雌鱼会变性成为雄鱼,继续领导妻群。这样的性逆转现象真是奇异。生物学上的解释是雄鱼色彩最鲜艳,雌鱼能感知这样的艳丽,一旦雄鱼死亡,雌鱼感知不到这样的色彩,神经会受影响,分泌雄性激素,逐渐发育成雄鱼。

    中国古文献里记载这种鱼的名字叫“鲯”。许慎《说文解字》“鲯鱼,出东莱”,桂馥《札朴》“莱州鲯,析而乾之,作羹,似鲖蟹肉”,都提到鲷鱼产自山东沿海渤海湾一带。那儿有个传说,蓬莱有庙岛,里面供奉着身披粉红莎袍的娘娘,她看鲷鱼王带领鱼群繁衍有大功劳,就将自己的粉莎袍赠给鱼王,鱼王不愿自已一人受赠,就将莎袍撕碎撒向鱼群,沾了仙气灵气,所有的鱼都变成了红色。蓬莱十景之一的"渔梁歌钓‘’,讲的情景就是几个老翁在礁石上彼此唱和,怡然自得,“一声矣乃千山静,万里沧浪试濯缨”,忽然提竿,也许就一尾鲷鱼上钩了,那时候,想必鲷鱼资源还是极丰富的。

    民间叫这种鱼为”加吉鱼”,来源两个和帝王有关的传说,足见这种鱼的尊贵。汉武帝乘船巡幸东莱,一条红鱼跳上甲板,大家都不认识,东方朔随口称呼加吉,何为加吉?他解释,今是陛下生日,此为一吉;偶遇红鱼,意寓吉祥,再加一吉。

    另一则传说是唐太宗游览蓬莱,捕到一条红鱼,烧起来吃,感觉十分鲜美,他问左右这是何鱼,左右均不能答,他就亲自取名为加吉鱼,吉利多多之意。

    红色的鲷鱼,早已是吉利的象征。小小鲷鱼虽在中国不出名,在日本却家户喻晓。

    歌川广重的浮世绘鲷鱼

    横井也有俳文集《鹑衣》里有句著名的“花属樱,人乃武士,柱乃桧木,鱼乃鲷”,所提到的均是极佳之品,花里樱花,人里武士,柱里桧木,鱼里鲷鱼。

    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画过一个系列的鱼类画,排在第一的就是鲷鱼。可见日本民间对鲷的追捧程度之高。

    电视剧《笃姬》,主人公笃姬给贫困的朋友送鲷鱼,朋友那叫一个高兴。

    电影《武士的家计簿》,一户人家家道富裕,那有鲷鱼吃,家道中落,那只能吃一般的鱼了。

    日本的财神爷惠比寿神,其形象就是一位渔夫抱着一条大红鲷鱼。

    日本古人搞过一个各地美食大比拼的排名,海里的好东西排在前三的是,鲷鱼,鳗鱼,鲣鱼。

    民俗里,祭神要用鲷,新年要用鲷,婚礼要用鲷。日本这个民族可以说全民爱鲷。

    手提红鲷鱼的惠比寿神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喜爱鲷鱼。这和中国人喜爱鲤鱼是一个道理的。鲷鱼不仅好吃,更是文化的传承。日本人有两大文化,公卿文化和武士文化,一文一武,一雅一犷。公卿们认为鲷鱼殷红漂亮,极具喜气。武士们认为鲷鱼头大如斗,威武霸气。所以,小小鲷鱼即征服了公卿,亦征服了武士。

    有句谚语说“就是坏了,也还是鲷鱼啊”,大概的意思是好人即使落魄,品性也好啊。

    “花中樱为王,鱼中鲷为尊”,这句话倒是真响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鱼中鲷为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qa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