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陀螺
焦小桥
小时候,每逢冬天,男孩们经常聚在一起在冰上打陀螺,我们东北方言叫玩“冰嘎”打“duo luo”。用木头削成一个面平底尖的圆椎体,更高级点的是在尖脚部按一粒钢珠。
先用一根小鞭子的鞭梢缠住它的腰部,再用力一拉,使之旋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断抽打,令其旋转不停。这种游戏称为抽陀螺或鞭陀螺。陀螺越抽打旋转越快,谁的陀螺转的久,谁就是获胜者。
有首儿歌:“小陀螺,身子圆,小小脚儿尖又尖。鞭子抽,他就转,越抽他越转得欢。嗖嗖嗖,歌儿甜,一直转到日落山,开开心心把家还。”打陀螺欢乐的场面,至今难忘。
陀螺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民俗游戏活动,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玩时,以绳绕陀螺使其旋于地,再以绳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故称“抽贱骨头”。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作“陀螺”,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各地对陀螺有不同的称呼,如“地黄牛”、“老牛”、“牛牛儿”、“菱角”等……
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它是一个长约三公分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这是当时嫔妃宫女用来打发深宫内无聊时光的贵族游戏。
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此游戏从明代就已流行。陀螺是一种木质旋出的,像个漏斗上圆下尖样的一个锥形体,在尖头上安有一个小钢珠。
为了转起来好看,亦可在陀螺上着几圈环形色彩,转起来就非常好看,另外还需制作一个鞭子,即用约二尺长的一小木棍,在棍的一头系上一根绳或细皮条、布条即可。
“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的记载。
陀螺一般在地上耍,但也有不沾地,只在空中旋转的,甚至有些高手可以在头顶耍陀螺。由于经常相互间切磋,民间玩出了不少“陀螺达人”。
陀螺有木制、竹制、石制、陶制及砖瓦磨成的。近代的木制陀螺在接触地面的尖底部多加铁钉或钢珠,以减少摩擦。
现在陀螺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像塑料或铁制……当然,还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老少皆宜的玩具,风靡全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陀螺的样式和玩法越来越五花八门,令人津津乐道爱不释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