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阅读者【最美阅读者】精选作品读书让生活美好
导读一百四十二|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3』

导读一百四十二|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3』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21:51 被阅读0次

    我们继续来聊聊这本书,主要的第1个思想要点呢,就是这本书里面提到就是为什么要读经典的书?在今天我们也有很多人呼吁,不要读那些快消品的书,要读经典的书,那为什么要读经典的书呢?

    在阅读经典的书籍过程当中,就能够去训练我们的这种所谓深度阅读或者说深度思考的能力,因为经典的书籍他总能够让你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理解。

    同时呢,你像文学类这样的经典书籍,他其实有着深刻的思想,有一个恒定的主题,会给我们一个视角去重新思考我们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美国有个哲学家叫做迈克尔・林奇,他在《失控的真相》一书里批评所谓的“谷歌知识”,什么叫做谷歌知识呢?就是像我们今天啥不会百度一下获得一个知识,那这个呢,我们叫百度知识,他们那边用谷歌,那就叫谷歌知识。

    那这样的知识和我们的这种所谓批判性思维下的获取知识不太一样,批判性思维之下获取的知识呢,它是要怀疑和挑战一切的这种所确定性的这种知识。

    尤其是这种权威提供的知识,它是需要质疑的,并且需要通过验证来不断的挑战这种所谓权威提供的知识,那在作者看来啊,这种验证其实也体现出了我们作为一个人它的自由意识以及它的自我主体性的展现,这也是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一大重要价值成果。

    第3个思想要点,就像维基百科或者说百度百科这样的词条,创建其实给了每一个这种普罗大众去构建知识的这样的一个权力,那我们开始说知识民族化,但这个知识民主化,也有可能会异化成什么呢?就是完全的反对专家或者说精英。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知识其实很大部分的来源还是来自于这个细分领域的某个专家的一个代表性的发言,那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给专家保留大一定的席位。

    如果说我们完全陷入到一种反专家反精英的这个思维路径当中,那么我们的知识的来源或者说新知识的开创,就显然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源头活水,而这个知识的质量也可能会变得很次。

    第4个思想要点,就是作者讨论了一下,什么叫做学问引用了这个新儒学八大家之一的这个唐君毅先生,对于这个学问5个阶段的一个思想内容。

    第一个阶段,相信他人的话:父母、师长、学问大家,第二阶段是疑惑或怀疑,第三阶段是开悟,也就是自己有所领悟,人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领悟一点一点积累,达到相当程度便能进入学问的第四阶段,“一点一滴的心得,连系成线,成蛛网,成面,成体”。例如,思考知识分子学术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第五阶段是“知言”,也就是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学术问题,而是能对人的认识、道德、政治社会、历史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是另一个问题),把个人学术转化为公共言说。这也就是杜威所说的,反思不仅是个人思考,而且是把思考的结果公之于众。

    学问的社会作用与启蒙意义皆在于此,学问乃培养超出个人利弊因素的“思索之心”,意义也在于此。学问不只是一种知识实在,而且更是一种观念的构建。

    第5个思想要点,我们来聊聊真实这个话题。当大多数人都戴着假面生活的时候,人们渴望真实,但又感觉真实可望而不可即。

    在许多人看来,剩下的唯一生存方式便是放弃对真实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以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的态度去与虚假的生活现实妥协,并让自己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

    一开始也许只是“适应性选择”,但久而久之,逐渐习以为常,便会在内心将之合理化为“正常选择”。

    虚假的社会环境影响会诱使其成员对其适应行为做出过度调适,这就像专治社会会诱使其臣民在束缚下做出过度调整一样。

    托克维尔曾说:“法国人在所有的事情上肆意而行,甚至在显示奴性时也是如此;他喜欢做的超出了他所受到的指示。一旦他拥有了奴性,就会有所超出奴性的行动。”

    他们断言,具有普遍意义的真实是“现代性”制造的一个神话,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真实”,一切真实无非是观念和知识的建构,既然是建构,自然也就能解构。

    如果说思考真实还有什么意义,那就是解构真实。他们还坚持认为,真实是相对的,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某国特色的真实,主张这种“真实”是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积极抵抗一方面,人们痛感于真实的匮缺,另一方面,他们又要让自己相信,真实要么不再值得坚持,要么从来就不曾存在。

    那是不是真实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的呢?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哲学教授迈克尔・林奇在《真实对待生活真实为何重要》ー书中讨论了四种有关真实的自明之理,分别是真实有客观性,真实是好的认知规范,真实是值得探索的目标,,真实本身值得我们爱护(care)。

    真实的价值在于,它本身值得关注,而不仅仅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其他东西,如友谊。我们不可能脱离为什么要爱护真实(真实本身的价值),而单单去讨论什么是真实。

    真实拥有的不是像黄金或珠宝的那种价值,而是像自由、尊严和正义那样的价值。也就是说,真实只对那些爱护它的人オ有价值真实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具有“真理”的那种确定性。

    真实具有的是低程度的客观性,它只需要我们在可以合理论证的信念与无法合理论证的信念之间做一个区分。

    真实的客观性并不要求我们否定一切形式的“相对论”(这是一个颇有歧义的概念),因为有的相对论比别的相对论要更为合理,因此较能合理论证。

    真实是好的认知规范,说真实有这个价值并因此重要,并不意味着真实是唯一的价值,因为不同的价值之间会有冲突。“相信真实”是好的,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好。

    真实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这不等于说就不能追求其他有价值和正当的目标。追求真实需要与别的正当追求之间保持联系与平衡,如追求自由、幸福和正义。

    重要的是真实本身值得我们在意和爱护,为了真实本身,把真实当成目的,而不是把真实仅仅当成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另一方面,在意真实本身,不等于一定不把真实当成手段,例如,我们解数学题或猜迷语,是出于智力的好奇,纯粹就是想知道真相。

    人的本能反应所提示的是,人对真实所做的“基本选择”说明这个选择对人的重要性。

    其次,真实首先要拒绝的便是关于真理的神话,“只有一个真理”“绝对真理”,或者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此,在真实中包含着一种有益的、积极的怀疑。

    它不是绝对的(一种什么都不相信的犬儒怀疑主义),而是有限度的。某种有效的真实是存在的,但任何被认可的真实也许都不能揭示真实的全部,或者根本就存在着讹误。

    可积极的怀疑拒绝单一的真理,但主张探寻在具体事物和问题判断中的真实以及寻求这种真实的价值,《思虑20世纪》中提出的“关注小真相”。

    小真相针对的是不公不义的社会现象、生活中的阴暗面、被隐或扭曲的真相、民众权利被侵犯的事实、公权力的失责、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危机等。

    他们以知识根据和真诚之心来揭示这些真相,而不是主张或宣扬某种“更高的真理在具体事情上坚持真实的原则,这对于个人、群体和国家社会都具有不寻常的重要性。它是一种重要的个人之善,也是个人对群体的个贡献。

    第6个思想要点,对知识具有理解能力的人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追问“怎么会”和“为什么”。这不是所有专业人士都具备的智识素质和能力,越具备专业知识并不等于越有理解能力。

    一个法律教授可能拥有关于“财产权”的专业知识,但对强拆民居、侵犯个人财产权的现象不能提出“为什么”和“怎么会”的质疑,问题不在于他的知识不足,而在于他的理解力缺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四十二|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jo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