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是修道之士一种重要的修炼术,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了解和认识,挖掘出对人们养身健体有益的一面,而不能简单地把其定位为纯粹的迷信和神话传说。
辟谷,通常又被称为“绝谷”。意思是指人们不吃饭就可以长生不老。在道教创立之前,类似辟谷的说法就早已存在。
古书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大戴礼记·易本命》)
意思是说:民众不用吃五谷杂粮,只是靠着呼吸空气,渴了饮食露水就可以存活下去,最终能成为神仙。当然以今天科学的视角来分析,这显然是一种主观的虚幻梦想。
道教产生之后,辟谷术的理论和实践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道教在吸取以前辟谷术思想的基础上,再增加上自己的神仙传说,使辟谷术充满了更多的神话色彩。
道书记载:“昔留侯张良,吐出奇策,一代无有……而曰:‘吾将弃人间之事,以从赤松游耳。’遂修道引,绝谷一年。”(《抱朴子内篇·至理》)
修道之人认为食用了五谷杂粮后会产生污秽之物。而人的身体是不能接触这些不洁之物的,否则会影响到自己的修行,倡导所谓的辟谷术来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辟谷术讲究的是不吃饭能够养生,最终可能成为神仙。
道书记载:“呼吸吐纳,服气养身。”(嵇康《养生论》)这说明辟谷和养生有着内在联系。
“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三洞珠囊》引《太平经·第一百二十》)
其实,辟谷也并不是绝对的什么都不食用,否则那样真的成为“神仙”了。修道之士采取辟谷法术时只是有选择性地吃一些不同于常人的食物,如菊花、人参、地黄和菟丝子等。道教徒认为这些都是上等药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去(却)谷食气》篇记载一种名为“石苇”药草的食用方法:“朔日食质,日驾一节,旬五而止……至晦而复质,与月进退。”
道书记载了常见的辟谷方法,如:“取成蒸者一斗二升,茯苓二十四两,泽泻八两,捣三万杵。每服如潬丸,日三。”(《太清经断谷法》)
从中可以看出,辟谷的方法很复杂。辟谷之后还可以返谷,即重新正常饮食,但是应该遵循一个大致的规则。“欲去之,服热粥二升,豆即下,后欲去,当服葵茎灰方寸匕,即服猪膏及酪苏,亦下,欲还食谷者,当先服葵子汤下药,乃可食也。”(《太清经断谷法》)
辟谷术主要有五种类型:
一、不食五谷杂粮,诸如米面之类;
二、不食人间烟火,即不食熟食;
三、不食油盐;
四、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气;
五、服用药物以代替食物。
今天看来,一方面很是晦涩难懂,再加上一些药草在今天已不复存在了,很难再去还原当时的辟谷之术,我们只能是大致了解一下而已。这在日常生活中,常人是不可能践行的。它不仅需要一种坚强的毅力,更要习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往往在基本的营养都不能保证的情形下,身体自然是会垮下去的,更不要说得道成仙了。
总之,辟谷并不是道教的首创,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道教在之前辟谷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把辟谷术与神仙信仰结合起来,增添了更多的神话色彩。今天看来,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科学养生的成分,理应值得重视和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