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弦更张
陆逊改名的原因众说风云。小年选了其中两种供大家参考。
第一,陆逊之名死后孙权改的,因为蜀魏当时听到的名号是陆议,所以也记载陆议,吴因为皇帝“赐”名,所以史书统一修订为陆逊,而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吴书是参照吴国的史书写的,所以也就写成了陆逊。某种意义上,魏书蜀书均记载陆议,而吴书则一直记载陆逊是为这种猜测提供了一个证据
第二,当时陆逊可谓掌握了军权政权,俩手抓的都很硬,在吴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吴王会不会对他起疑心呢,陆逊很聪明,这就是他改名的因由了。
1,逊,乃是谦逊的意思,意思就是我就算再才华横溢,始终是臣,而你吴王才是主,我始终都是逊你一等的。
2:逊。分开就是走之与孙,孙在上,就是孙氏在上,走之就是撑起,意思就是我永远会撑起你们孙氏这份基业,永远都是你们的臣子,不要怀疑我的忠心。
穷寇莫追
首先,北方曹丕虎视眈眈。《三国志•陆逊传》: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为了防止双线开战,必须放弃这次进军。
其次,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战力依在,而且脱离本土作战,战线必然拉长,不能够保证后勤运输等。
最后,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对蜀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长时间的拉锯战,会使双方的国力大损,曹丕自然可以乘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将蜀、吴灭掉。
无论如何,吴国继续进军蜀国,将是弊大于利的决定。陆逊的选择还是明智的。
青出于蓝
刘备失败的原因,我认为是:
1、 没有水陆并进,将水军留在后面,而以陆军单独进军。这是刘备最大的错误。在山地,由于刘备已经在各险要扎营布寨,陆逊要想迂回切断蜀军,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由于刘备将水军留在后方,陆逊就可以发挥水军的作用,以战船沿长江把部队偷偷运送到蜀军后方登陆,而后切断蜀军。蜀军的前军就是这样被包围消灭的。由于刘备的水军估计比较弱小,而且是顺流而下不易撤退,耽心水军被陆逊消灭,所以将其留在后面。实际上,即使水军打不过吴水军,也可以迟滞敌人的行动,为陆军赢得时间。刘备的前军被消灭后,已经决定了本次战役的结果,以后的作战,只是刘备能否逃回的问题。因为这时刘备在夷陵战场是以2。5万对敌军的5万多人,而且军心大乱。
2、 思想麻痹,警惕性太低,极容易被敌人的袭击得手。由于很长时间两军没有交战,部队的警惕性已经完全松懈,才会被敌军的突击打的全线崩溃。其实陆逊开始还做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没有引起蜀军的警惕。刘备这时没有及时命令部队提高警惕,大概与其身边缺少法正这样的优秀谋士有关。
3、 深入敌国,应速战速决,拖延时日,士气低落。由于战事拖延过久,刘备应果断采取措施。或者寻求谈判和解,或者再作最后的攻击,或者直接主动撤退。这样主动权在自己手中,相信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唯一的问题是刘备的面子,这时刘备已经是大汉皇帝,不是从前四处逃命的小军阀了。以上观点,希望为刘备正名:七百里连营是真,犯分散兵力的错误是假。刘备的军事部署基本正确。唯一的部署错误是:在沿江地区作战,没有水陆并进。
——来自网络
这也是小年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
阴差阳错
曹丕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但是一些人不这么认为。
陆逊是这样评价的,只是认为:“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它变。”“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陆逊部将也认为:“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陆逊传》
实际上,陆逊认为蜀军的三大弱点为:
1、 放弃水军,只以陆军沿长江前进;
2、 进攻时间很久,人马疲劳,思想放松,偷袭容易得手;
3、 营垒分布各处已经固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利于部署攻击。
而占据各地险要,实际乃蜀军的优势,只是后来,兵败如山倒,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罢了。
所以结论是:刘备虽然是连营七百里,但是并没有犯七百里连营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仍然集中在夷陵地区与陆逊作战。
也就是说,刘备败是败了,但不是败在百里连营上。
后继无人
关张自不用说,关羽死于孙权之手,刘备以此名义发动对吴国的战争,张飞在刘备征战吴国时被属下杀死。魏延也是当时名将,此时应该正在镇守汉中,防备曹操,自然不可能与刘备一起出军吴国。马超也算是一个诸侯,像这种诸侯带着子弟兵又有一些威望的人,是不会得到当权者的器重的,就像近代张学良一样。黄忠已于220年去世,自然没有这个机会参加这场著名的战役了。至于赵云当时负责后方,督江州,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江州可以说是连接成都和白帝巫县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赵云不但参加了这场战役,还为刘备守住了后路。至于诸葛亮,他原本就是反对这场战争的。而且当时蜀国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人物稳定后方,诸葛亮作为有能力的老臣自然要替刘备做“监国”。
最重要的是,刘备也感觉到蜀国有点后继无人的危险,所以要大胆启用新人。魏国,占据大半江山人才自然济济。吴国方面,吴国孙权本来就可以算的上是刘备的晚辈,与曹刘这两位前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吴国的新生代也不可小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