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财经每天读书10分钟财经·投资·理财
30分钟读完一本书:《冲动的社会》

30分钟读完一本书:《冲动的社会》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06:53 被阅读313次

    作者简介:

    保罗·罗伯茨:美国著名记者,文章散见于《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新共和》《滚石》等知名刊物。著有《石油的终结》《食物的终结》,曾入围美国国家杂志奖、纽约公共图书馆伯恩斯坦海伦图书奖。

    本书导读:

    我们的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成为一个巨大的引擎,它为个人、CEO们和政客们自私且短视的冲动服务,却忽略了社会紧迫的、长远的需求。

    保罗·罗伯茨在这本书中带我们畅游了美国的社会、经济、战争以及医疗等一系列广泛的领域,全方位地阐明了我们如何变得沉迷于“最大化利润”,并为之不择手段。公司高管们只求厚利而全然不考虑社会影响;政治领导者不惜牺牲公众利益来获取迅速回报;消费者沉浸在个人化的世界中,使得集体行动几乎不可能……这一切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金融危机、医疗体系崩溃、环境恶化、政治瘫痪以及深刻且不断增长的全社会的不满情绪。

    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冲动的社会》对美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描绘:美国已经完全屈服于“市场永远正确”的意识形态。我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被理性自由选择所塑造的社会中,实际上,文化早已成为个人化冲动的傀儡,对合作、耐心以及自我牺牲的漠视让我们的未来毫无希望。

    罗伯茨不仅思考经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告诉我们如何应该重新掌握对我们的生活、国家以及未来的主动权。在讨论社会问题的各种著作中,本书是最为平衡,也最为尖锐的批评声音之一。

    核心内容:

    有人批评罗辑思维的问题是,它给了我们对知识的焦虑,却没有给我们解药。本书也许可以很好阐述为什么我们当今社会会有这么多欲望的产生,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书共352页,分为三个部分九个章节,本书阐述的核心内容是: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追求个人欲望的及时满足而忽视了长期的责任。我们需要从这种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中解脱出来。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一:自我社会

    二:镜中的裂痕

    三:我们的社会

    分别从美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各个方面分析和阐述了为什么人们越来越追求效率优先,而忽视长期的利益和价值。在这个冲动的社会,我们过分强调对快乐和欲望的及时满足,最终的产物却是焦虑。

    第一部分:自我社会

    第一章:越多越好

    我们今天每部iPhone手机中都有一个语音工具Siri,它成立于2007年,后来被苹果公司收购后被整合进苹果操作系统中,为人们提高了各种语音服务,而且越来越智能。它可以读短信、找餐馆、报天气、甚至还可以跟它对话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面世。它们提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效率的追求的快感。

    以苹果、谷歌、微软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它们鼓吹通过科技产品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力,我们借助这种生产力可以通过较少的努力,快速获得最高水平的瞬时快感:即刻满足。

    对于经济学而已,亚当·斯密对生产力的描述是:它是一种以效用的最大化、成本的削减和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为前提的一种能力。比如单位粮食产出所消耗的劳动力时间更短,这是一种生产力提升的表现。但当前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它是一种新的、更个人的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生产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过了任何一个石油公司,虽然石油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产力。

    我们对科技产品和趋势的狂热追逐,和对更高效率和更高生产力的追逐,正是这个冲动的社会的核心,也是本书的出发点。

    美国曾是一个工业生产大国,20世纪20年代,福特公司通过新的生产技术的创新,给汽车产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塑了美国经过也影响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让每个普通家庭都能拥有汽车,但一个世纪以后,随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美国从一个生产大国已经变成一个消费大国。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20世纪早期的汽车行业,每个家庭已经拥有了一辆汽车,而且当时汽车非常耐用,经常是用坏了再维修之后还继续使用。这样一来,汽车产业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们的汽车购买意愿就下降了。该怎么办呢?汽车厂商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1:要么大幅削减产量;

    2:要么劝说人们购买和使用更多的个人权利,也就是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亨利·福特是农民出身,不擅长华丽的包装和营销,他们擅长生产经久赖用的汽车,但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生长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习惯了高标准的生活。通用汽车公司选择了第二条路,他们将重心放到如何劝说消费者,让他们可以更开心购买更多的汽车。通用汽车公司采用了两个策略。

    1:推出了一个崭新的服务,可以通过银行提供便宜的消费者贷款来购买,刺激了低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

    2:斯隆向消费者提供了一条可以永不停息地提高自身地位的通道,通过一系列的商业包装,将汽车打造成为了一个生活品味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的商品。一种称之为“炫耀性消费”的策略。

    实际上,福特公司所遵循的是一种生产者经济,而通用公司遵循的是一种新的消费经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购买升级换代的产品,来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满足。这种冲动和欲望并不是斯隆发明和生产出来的。我们喜新厌旧的特性可以说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基因。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个人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与集体的权力关系,因此社会地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而新消费经济正是利用了这种武器。

    心理分析师们曾将这种消费经济描述为一种以影响消费者心理为前提的经济驱动模式。它们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来售卖它们的产品。今天的中国,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商家们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心理,通过售卖“焦虑”来销售他们的服务。今天的我们,通过不断更好升级电子产品、化妆品、家用电器甚至住房和生活伴侣来满足我们追踪新鲜事物的冲动和欲望,这便是这个冲动的社会所形成的根本原因。它是一种消费者经济驱动下的结果。

    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表面上我们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拥有极大的选择权,但实际上导致了小部分富人和大部分穷人的财富差距越拉越大,而我们发现市面上的大部分产品其实并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消费者们根本没办法安全、可持续地使用这种权力。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的商品,让他们付出了高额的代价,在这种趋势演变下,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危险的失衡。我们渐渐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我们花多少钱,不管我们如何精细地修饰自我,不管我们达到多高的水平,我们永远有更高的目标需要实现,永远有下一次升级在等着我们。这种永不停歇的追求让我们深感不安。

    随着人们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认可,社会中的每个人会变得更加个人主义,而更不愿意支持传统的集体主义制度和价值观。但是当消费者狂热追求个人主义和权力时,这自然会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比如汽车数量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导致了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一系列公共和环境问题。

    第二章:缺乏自信

    美国70%的经济增长来自消费者的支出。所以消费者心态或者说消费者的信心对整个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见一斑。每年,美国都会进行一系列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评估,进而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的走势。而在证券市场,人们也将消费者信心的高低转化成了市场走向的数据,进而直接转化成为资本交易。

    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建于二战结束后的密歇根大学,在开始的20多年里,指数保持在90-100分,反映了对二战后的经济保持了积极和乐观,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指数一度降到50分左右,而在最近几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在70-80分左右。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采取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弱化了政府干预,也就是最大限度给予企业和个人以经济权力,而这种权力的赋予,导致了消费者的自我和市场的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推行经济自由主义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刺激了消费主义,进而导致了“冲动的社会”,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导致了大量企业投机行为的产生,在80年代,美国有数百家公司被收购和重组,并以高价转让,这种不是以生产为目的,而是以金融投机为目的背后正在自由经济主义所导致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充斥着一种“贪婪是一种美德”的可怕文化。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存在只是为了追求资本目标和股东的利益,为了最大化收益,他们将那些低效率元素都摒弃掉,企业的行为模式使他们不再像一种社会化、集体化的机构,更像是一个自私的工具,对他人的利益毫不关心。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随时可以大规模裁员,不会考虑失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1981-1985年,杰克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气公司共计裁掉了10万个工作岗位,还因此被称为“中子弹杰克”的美称。

    在这种自私文化的影响下,企业不再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大家庭,员工在任何企业都没有得到归宿感,而且他们也开始频繁跳槽,对企业毫无忠诚度可言。员工和企业之间只保留了利益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的经济安全感持续下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和金融产业的创新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美国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繁荣周期。同时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数字革命导致了大量商品的出现,在消费者经济的影响下,美国人已经习惯通过消费来获取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认同,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2.3%左右的较低水平,但是美国人已经无法停止追求自我满足的步伐。他们通过各种金融贷款来提前消费。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1965-1995年,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把致富作为人生首要目标的人比例从50%上升至75%。

    第三章:权力的腐败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在刷信用卡的时候超额消费,甚至不惜支付大量的信用卡利息,美国的经济学家索曼对人们使用信用卡的心态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信用卡支出所产生“痛苦”会延迟传递到大脑,他还做了实验对比了人们进行信用卡消费和现金消费的区别。2/3的人信很快就忘记了自己刷卡的具体金额,而支付现金后,绝大部分人会记得自己消费的具体金额。信用卡会让我们摆脱对花钱的内疚感。

    最近几十年,消费者的信贷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平均个人的信用卡支出就是80年代的三倍,但与此同时,我们个人破产率也增长了3倍。过高的自由经济环境给了我们更多的个人经济权利,而人们根本没有理性地使用这些权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唯利是图的商业模式增加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后工业化经济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让消费者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自信心和满足感。

    在美国,过度的不仅仅是消费,人们的耐心、教养已经自制能力也似乎严重缺乏,他们开车的速度越来越快,态度更加野蛮、贫富差距更加严重、党派之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追求个人实现,而弱化了社区、邻里、社会的公共观念。人们似乎都变成了一个被宠坏的小孩,做事冲动,而不顾后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两个原因:

    1:文化的腐蚀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曾经对我们内在自我起限制作用的传统价值观念被新的消费主义文化慢慢腐蚀。导致了我们追求自我满足。

    2:自我权力意识的苏醒。消费者经济给予个人太大的权力,于是在追求完美自我的过程中,我们几乎不可能保持适当的理性。再加上唯利是图的商人和不但降低的信贷门槛,让我们的欲望和权力得以随意使用。

    另外,从人类大脑的生理结构分析也发现,当我们想要某种东西时,人脑的边缘系统会立即启动一系列有力的神经活动,使我们快速行动,比如刺激冲动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产生快感的多巴胺。

    但从漫长的人类社会进化来看,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冲动和短视做斗争的历史,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说服、强迫和引导人们抑制短期冲动的不良习惯,人类文明才得以向前发展。比如婚姻、物权制度、契约精神和鼓励长期投资等。自由社会通过剥夺人们的自然力量(冲动)来赋予他们社会力量。而这种社会力量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使用。人类通过相互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了社会进步。作为一种追求高效的物种,我们需要拥抱一种新的战略思想,我们需要克制冲动和短视的人类本能。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戴维·吉普尼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权力是否会影响个人的道德和价值观,尤其是权力是否会导致腐败。实验证明,权力的效应是非常惊人的,权力会导致自我膨胀,并降低对无权者的同情心。基普尼斯的研究证实了权力确实会改变我们对他人的行为模式。超过10项研究显示,拥有某种权力(比如管理权限、社会地位或金钱)的个人更容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违反社会规范。权力会让我们变得更粗鲁,更容易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更容易带着偏见看人,更倾向于作弊甚至违法。那么为什么权力会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呢?

    心理学家凯尔特纳认为权力启动了我们的“追求系统”,这一神经机制会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比如情爱、社会认同以及他人的关注;同时这种“追求系统”也会使我们努力地追求一些习得需求,比如金钱。权力不仅让我们更加激进,同时也会让我们对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范变得更加迟钝。

    简单来说,今天的消费者虽然拥有了更多的个人权力,却也在享受这些个人权力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孤独,从美国80年代自由经济开始,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就是一个典型的证明。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曾这样写道:“从前,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还有家庭、教堂、朋友等种种社会资本作为缓冲,如今这些社会纽带已变得越来越脆弱,它们不再能抚慰个人的失败与痛苦。

    第四章:免费午餐

    本章讲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美国房地产业的疯狂,一方面银行和金融机构疯狂放贷,低到任何人都可以贷款买房,甚至不需要任何证明就可以贷款,大量投机者的涌入,让房价飞涨。另外,房地产行业的火爆让民众甚至放弃了工作全身心投入炒房团。房地产泡沫被越炒越大,民众也越来越不理性。在哪个年代,房地产经纪人从普通的每年5万美金左右上涨到50万美金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00万美金,一些新家住房在还没有开工的情况下,房屋已经被转手售卖几次,房地产经纪们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美国80年代自由经济主义的崛起,银行家、商人和投资者都开始以追踪市场利润和获得更多的回报为终极目标,他们放弃了“资本应保持充分的耐心”的投资哲学。导致了通货膨胀率高涨、美国政府和民众负债率越来越高。到了21世纪初,美国金融板块的利润已经占到所有公司利润的25%以上。2005年的一份针对400多名首席财务官的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表示,会为了保证本季度利润达到预期目标,他们愿意削减研发、维修、广告以及人才招聘方面的投资。他们显然为了短期的利润而放弃了长远的投资计划,因为很大程度上,公司的股价与他们的短期目标息息相关。这种情况不只反应在公司和企业身上,普通的大众为了获取短期消费的满足,而放弃了家庭和个人的长远规划。

    过去20年,房价的飞涨为美国民众和投资者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尤其是一些公司高管更成为了亿万富豪,然而这中财富繁荣掩饰甚至催生了一些严重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一些公司为了利润达标,而采取财务造假屡见不鲜。

    但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导致了整个美国市场陷入了自由落体似的暴跌,大量公司和民众破产。以自我为中心的效率经济严重削弱了传统社会价值观,自由经济带来的自由消费主义高涨,让民众失去了理性,而让自私贪婪的人性特点暴露无遗。传统的耐心、努力和真正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才能带来的回报的传统价值观荡然无存。21世纪初的泡沫经济让美国民众完全接受了一个新的观念:即时回报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远远优于那些需要努力和耐心才能获得的回报的途径。

    从根本上说,过度膨胀的金融板块带来了最大的风险不是对资源和人才的错误配置,也不是过高的波动率,而是对整个社会文化和思维的影响。

    第二部分:镜中的裂痕

    第五章:独自在家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人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有很多的商品,让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我们想要的,我们可以选择居住的地方,现在我们要交往的朋友,选择我们认同的文化,选择我们从事的职业等等。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里。但是作者认为过度的选择或者说泛滥的选择权,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东西,比如一旦我们面对“分歧”和“不同”,或者那些不那么高效或者不喜欢的东西时,我们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会选择逃避。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弱了。我们越来越不懂得妥协和牺牲。因为我们时刻都有更多的选择。工作不满意,我们随时可以换工作;生活不容易,我们随时可以换男女朋友,更多的选择让我们更加自我。

    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本应该在个人和集体层面通力合作,努力改变我们的金融体系,以减少未来的风险。但是,我们采取的行动则刚好相反,我们进一步抛弃了积极参与社会的态度,这种态度让我们面对群体灾难或者危机时,人人自危,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我们再一次回到了封闭的个人生活中。在这个冲动的社会,似乎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

    受群体心理学的影响,如果一个社区中的成员拥有非常相似的价值观,那么他们的观点就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容忍不同意见的能力也会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当我们处在一个和我们的价值观非常类似的群体中时,群体的肯定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但实际上自我膨胀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脆弱。

    在美国著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的《利他之心》书中也描述这样的情况,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现在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应该是自私者才对,但实际上不管在动物界还是人类社会,我们的利他主义基因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进化案例阐述了他的“多重进化理论”,即在群体内部,自私主义者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并取得了进步;但是在群体之间,那些利他主义者获得了拥护和爱戴,它们对整个族群的进化至关重要,从整体上推动了整体族群的进化和繁衍。

    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普特南曾这样说道:“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很多学者都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在所有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变量中,对我们的快乐程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社会关系的深度和广度。这一规律不仅在美国成立,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广泛适用。但是,虽然社会关系如此重要,在我们当今冲动的社会中,我们却未能很好地保护好这种重要的财富,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通过虚拟网络沟通和交流。在之前,没有人会因为几天没有联系而感到不安,但是在数字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随时联系和反馈,我们会感到焦虑和不安。网络空间赋予了我们更多个人权力,也提高了我们交流的效率,然而我们的世界却因此变得缺乏安全感。

    是这个冲动的社会,让我们失去了独处的能力。

    第六章:艰苦的劳动

    前面一章节的内容,我们看到当一个群体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我们通常理解应该是社会的进步,但实际上,另外一面的结果是,它让我们失去了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这个冲动的社会,在这个物质和精神商品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我们反而感觉越来越孤独。

    今天的内容,我们放眼未来,个人消费者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膨胀,导致了我们越来越短视。那么当公司拥有更多权力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当然也会越来越短视,越来越为了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而放弃那些可以产出长期价值的创新,同时它们将越来越关注公共事情也发展。简而言之,从80年代自由经济的崛起,企业和公司也变得越来越“自私”。那么,未来会怎么样呢?

    1:在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的不断进步的趋势下,未来越来越多基础岗位会被智能机器所替代。未来的蓝领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无领”的智能机器。甚至一些现在看起来高端的律师、医生等岗位都会被未来智能技术所取代。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在日本和中国,很多制造岗位已经被机器人所替代。未来甚至会出现“无灯流水线”。

    2:与此同时,个人在企业中的权力将越来越少,企业将支付更少的工资给员工,更重要的员工的利益将越来越不会得到保护。相反公司的股价和利润正在不断上涨,投资人和股东们将获取更多的企业利润。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两级分化严重,2011年的“华尔街运动”就是一次底层民众的呐喊。美国中产阶级过去15年的实际收入甚至下降了7%。中产阶级衰落的声音越来越大。

    3:在这种追求高效率和短期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和社会的创新比过去变得更加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创新动力也越来越小。在半个世纪前,美国工业用于研发的投资每年增长率是7%,但现在增长率只有1.1%左右。创新的投入越来越少,比如导致创新的产出越来越少。而创新曾经是一种提高整体经济生产率的工具。我们将逐渐失去这种工具。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产出中大约41%被分配给了劳动者,但是到了2007年,这个份额已经下架到31%。公司和企业在市场中的权力越大,将导致员工在公司的权力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员工在生活中的权力的释放。他们赚的越来越少,而且消费的越来越多。而相反,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到现在,美国企业利润已经占到了国家经济总产出的11%的历史最高点,企业赚的越来越多,但是更少地投入创新和公共事业。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超级工作中”和“低端劳动者”区分开来,加大了贫富差距。

    在冲动的社会的效率市场中,职场社区文化已经被慢慢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独立的、非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任何事情是安全和永久的,也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所有温情都被达尔文的生存竞争所取代。

    第七章:无论疾病还是富裕

    前面一章的内容,我们讨论了在冲动的社会的效率市场中,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人的权力将减少,同时企业的权力将膨胀,企业将变得越来越自私,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意愿也将减弱。中产阶级的两级分化日趋严重。

    今天的内容,我们将讨论,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将对医疗福利制度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了美国当前医疗保障系统的问题和根源。

    书中列举了一个例子,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一些尖端的医疗技术和昂贵的医疗设备出现,比如对于前列腺肿瘤的一种质子治疗法,其治疗效果其实跟普通的治理方法差不多,但是它所耗费的是普通治理方法的2-5倍,同时一台治疗设备的成本高达1.5亿美金。而预计2020年,美国将预计有31所质子治疗中心,所花费的政府医疗预算费用将数以亿计。

    这只是美国医疗中的一个缩影,花费了大量的投入在这些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上的治疗方案上。美国的医疗系统成为了冲动的社会的加速器。在“健康”文化的推波助澜下,一方面,人们在一些不必要的治疗上花费了数亿美元;但是另外一方面,至少有5000万美国人连基本的医疗保险都买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想拥有完美的健康的身体,越来越追求尖端的但是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医疗方案,这种高昂的医疗服务渐渐只能服务于少部分富豪,同时消耗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让普通民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都无法得到满足。这是美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个根本问题。

    实际上,每个人为了个人健康,而享受了无节制的医疗服务,但是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哈佛大学的诺尔斯医生发起过一场关于过度治疗的公众运动。他指出,一方面,医生出于一己私利的想法,给了患者太多不必要的医疗措施,并收取了高昂的费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个体的健康的放纵,暴食、酗酒、滥用药物、熬夜等,这两方面导致了美国医疗预算的急剧增加。也指出,这一切的根源,源自人们自我主义的膨胀,人们总是贪图眼前的享乐,而把成本推迟到未来,和通过医疗保障系统转嫁给了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导致了美国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支出和预算的不匹配导致了医疗赤字的不断上升,在美国总体经济产出中,医疗赤字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不可维持的程度。1960年,美国医疗开支占GDP的5%左右,到现在,已经占到17%,成为了在公共健康上所投入的资金占比全球最高的国家,而实际上所带来的结果是美国人均寿命过去几十年增加了4岁。

    还有一个对导致美国医疗支出增加的重要因素是医疗创新,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研发,需要巨大的成本,同时为了追求实现快速收回研发资金,导致的药物价格急剧上升,尤其是一些极端的药物。2012年,美国一所顶尖的癌症治疗中心拒绝引进一种治疗晚期癌症的药物被媒体广泛批评,而实际上,一个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的费用平均在8万美元以上,但是也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6周-4个月,同时还是以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代价,我们花费了巨大的财力为了给患者延长的痛苦,但是我们并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对患者进行更多的临终关怀。在美国,对于晚期癌症流行的做法是采用昂贵的治疗手段,进行英雄式的、不惜一切代价地挽救,也或者说是延长生命。这是一种文化倾向,也是一种文化的结果。

    第八章:永恒的战争

    冲动的社会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同时在美国政治体制中这种现象也日趋明显。随着商业对政治和政客的侵蚀,政治活动也表现的越来越短视,为了追求短期的政治目标,而且忽视了长期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看似政府效率越来越高,但实际上是以牺牲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同时为了满足商业上的短期利益为基础的。目前美国的总统选举就像是军事入侵一样的复杂和激进,也像IPO一样具有充沛的资金支持。商业阶层尤其是金融板块的商业阶层在政治活动的后台构建了隐性的支持网络,让他们短期的利益得到充分的满足。美国政治也越来越成为短期利益的附庸。但对于一些长期的事业,比如医疗保障、就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事业已经越来越难得到推动和支持。

    1965年,民主党推行的联邦医疗保险计划虽然得到了共和党反对,但是最终得到了超过半数的共和党人的支持。从70年代开始到今天,这种凝聚力和两党共识已经越来越难看到。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认为的。在自由经济的制度下,政府放松了对公司的管制,公司越来越最大化满足股东和自己的利益,并且最大程度上抛弃了社会价值,比如对员工福利和社会活力的贡献。同时也极大地释放了个人权利,让民众追求个性化的生活,然后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却也常常意味着更加孤立并与社会隔离的生活。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的社会中,美国政治中媒体已经成为商业政治的工具,很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两个政党阵营的对面和矛盾的加深。但是,无论我们怎样怀疑美国的政治体系,耐心和希望永远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们也看到虽然千禧一代没有老一代人那么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比如大选投票等。但是,他们更愿意以其他方式参加政治,他们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比如对同性恋婚姻的支持等。

    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者经济体,我们的政治市场越来越执迷于对短期快速回报的追求,而越来越少地关注如何创造真正具有长期社会价值的产出。至此,我们的社会已经表现出了冲动的社会的终极症状:唯一可能拯救我们免于走向霍布斯式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的制度,本身却已经被商业的蛮力所扭曲和重塑。因此,这样的制度不但不能帮助我们避免这场战争,甚至还把这场战争变成了一场永恒的战争。

    第三部分:我们的社会

    第九章:制造空间

    当我们在冲动的社会中,开始意识到一味追求效率和以自我为中心会摧毁我们的生活。我们便产生绝望和愤怒。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很多美国人已经开始不再信任这个冲动的社会,对美国政治体系的信心有也降至冰点。这个鼓励及时满足和短视的社会掏空了我们所有的传统价值观,把我们的主流文化变成一种支离破碎的文化。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是一个繁荣的社会,当时的社会文化是宽容和激励性的。在那个社会中允许人们适度冒险。但是今天的美国,社会风气迫使我们更加谨慎和充满限制,甚至恐惧。

    在今天的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的经济模式与美国截然不同,比如德国和新加坡。人们对经济体系中过剩现象以及不道德现象的容忍程度要大大低于美国,而美国人却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当成不可避免的。比如过度的医疗和过度的消费。倡导节约和克制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美国社会荡然无存。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来自于亚当斯密创建的现代经济理论。但是这种完全依赖市场自动调节,而放任监管的经济系统显然不是亚当斯密的关于“自由市场”理论的初衷。放任管理和自由主义的泛滥,让小部分富人阶层垄断了整个市场,同时大部分的不理想消费者则过度利用了他们手中的消费权力,带来了消费者经济的一系列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的社会,让整个经济社会陷入了一种非常不可持续的状态,我们衡量经济健康的指标就是经济增长率。最近几十年,虽然美国GDP高速增长,整个社会却不断沉沦。经济的高展增长至少导致了一小部分精英阶层受益,而普通大众的收入水平并没有实质性地增长。而相反,在垄断经济下,员工在经济系统的权力越来越小,社会公共事业也越来越不堪重负。

    事实证明,把一切权力交给市场的策略行不通了,市场会变得越来越腐败,越来越短视、不公平、不可持续。我们必须从自动驾驶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新掌握经济活动的方向盘。那么美国经济究竟该走向何方?

    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系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以抑制日趋严重的冲动文化,将企业和个人从短视和即刻满足的社会文化中解脱出来,营造一种包容激励,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政府应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干预保障公共商品领域有足够的投资让企业和个人着眼于长期而短期的利益,建立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比如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目前是美国的两倍以上,目前美国90%以上的能源还是来自化石燃料。

    回到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要解决冲动的社会的问题,需要我们“制造空间”,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制造空间,在市场和政治之间制造空间。要摆脱冲动社会的束缚,我们必须让自我和市场之间的裂缝变得更宽。让我们的价值观和短视和追求即刻利益的市场保持距离。重新获得更重要、更长远、更人性化的价值观。

    作者本书深刻剖析了美国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公共事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从80年代美国推行的自由市场经济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导致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者经济的出现,一方面个人在消费上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导致了过度消费;另外一方面,企业在市场中拥有了更多 权力,导致了贫富差距拉大,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和股东利益,忽视长期战略和社会公共事业;最后,美国经济和政治的高度融合,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和政治体系的崩塌。

    反观当代的中国,可以说9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昨天,就是我们当代中产阶级的明天,我们追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文化,过度透支消费、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效率和即刻满足,让我们也摒弃了几千年以来所奉行的节约和克制的传统文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冲动的社会文化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分钟读完一本书:《冲动的社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m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