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早晨,虽然阴雨连绵,一碗香糯的山芋粥却平添了许多舒适的惬意。
山芋在老家叫红芋,因为外皮是红色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济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每到中秋国庆的时候,家家都会把刚刚收获的红芋窖藏起来,以备冬天食用。北方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零下七八度是很正常的现象,放在外面的山芋很容易就会被冻坏,而坏了的山芋有一种非常苦涩的味道,不能食用,即使喂猪都不行。
南方的菜场里,很小的山芋都要卖到两三块钱一斤,实际上,在老家,这么小个头的东西都是用来喂猪的。山芋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家家都会种上一亩半亩的。而且很容易成活,收获也很多,一亩地都可以收成几千上万斤。
为了保存好这些山芋,家家都会在院子里或者院子外面挖上一个地窖。就像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当然不想地道那样四通八达,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地洞,有那么两三米深。挖地窖也是有很多技巧的,下面要挖大一些,或者有两三个横向的洞穴,但是又不能太大,或者洞穴连在一起。要防止坍塌的危险,洞口要小一些,这样才能聚气,保暖。洞口一般都要高于地面一些,防止下雨或者冬天下雪化成的水流进地窖。
山芋从地里收成后,用篮筐一筐一筐地放进地窖。一般都是小孩子在地窖里摆放山芋,因为地窖其实没有多大,大人在里面不能直腰。于是,北方农村的小孩子,基本上都会有我这样的经历。地窖口上盖有木盖、塑料布、玉米秸等东西挡着,很严实,也防止老鼠进去。需要取山芋的时候,和放进去的时候相反。对了,地窖的墙壁上,一般都会挖上几个小洞,便于上下。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就是孩子们的任务了。很多地窖都是用很多年,即使不窖藏山芋的时候,也不会填上土。于是,这里就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捉迷藏的时候,地窖成了非常好的藏身之所。
山芋的吃法有很多,最多的就是烧粥了。寒冷的冬天,哈出的气都是白色的。母亲把山芋洗干净放进锅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烧锅了,烧的是柴火,锅屋(农村的厨房)里暖烘烘的。烧锅的同时,锅底旁边还会放上几个长条形的山芋烤着,粥烧好了,烤山芋也就熟了。因为老家是旱田,不种水稻,山芋粥都不放大米的,只是山芋块,烧开后,再用面粉勾芡。稠稠的,糯懦的,甜甜的,吃上一碗,浑身上下不再发冷。
山芋含有大量的淀粉,所以做粉丝也是山芋的主要用途之一。做粉丝就比较麻烦了。首先要把山芋洗干净磨成浆,再把山芋渣过滤后,剩下就是淀粉浆了。沉淀上半天的时间,淀粉就都在底层了,倒掉上面的清水,下面的就是淀粉,不过现在还不能保存,很湿,需要在太阳下晾晒,直到成了淀粉块,用榔头一敲成了粉末才行。这样的淀粉其实就可以保存或者出售了。但是要做成粉丝还需要好几道工序的。要用淀粉和面,揉成软软的面团,必须非常的均匀,如果有颗粒,哪怕是很小的颗粒,做出来的粉丝都会有粗细不一的情况。为了能够将淀粉揉均匀,一般都需要几个人一起搋面团。第二道工序就是煮了。把面团放进一个大大的漏勺里用手搋面团,底下是一直滚沸的开水。经过开水一煮,漏勺漏下的细线就凝结成了粉丝,但是还需要在冷水里过一过,冷却一下,出来的就是软软的粉丝了。当然,这样没法保存,还需要挂起来上冻,就是挂在零度以下的院子里晾晒,直到干透了,才可以打包存储。之所以在很冷的天气里晾晒,是要粉丝很快冻结,防止断裂。小孩子这个时候最快乐了,断掉的粉丝头就是他们最好的吃食,一个个围着煮粉丝的大锅边,端着碗,里面放上酱油、醋、麻油之类的佐料。每煮上一锅后,做粉丝的大师傅会把断掉的粉丝头盛给孩子们。那时候,我也是其中一员。
山芋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做糖,这个比较简单,直腰把山芋块放在锅里煮就行了,煮到成为糊状,用一块大大的纱布包着山芋糊揉搓,露出来的浆再放进锅里熬就可以了。当然,要掌握好火候。小时候过年,用炒面粉和糖稀做成的叠糖是我们最喜欢偷吃的甜点了。
如果家里收获的山芋实在多,许多人家还会把山芋削片晒干,成了山芋干,现在超市都有的卖了,成为了杂粮的一种。
现在,地球都在变暖了,老家的山芋不需要窖藏了,地窖也没有了,孩子们捉迷藏的都少了。地窖里爬上爬下的故事只能在记忆里出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