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
我叫王莽,是大新朝的开国之君。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会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叫做“新”的王朝了。他们只会说,曾经有一个叫王莽的乱臣贼子,篡夺了汉室江山。

想我一生宏愿,只为民富国强,扫除天下一切不公。临了临了,却落下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听说你们最近也在搞改革,还搞的挺热闹的。我想有必要和你们聊一聊当年我主导的那场改革……
01
遥想当年,我王氏家族权倾朝野,族里先后9人封侯,5人担任大司马,成为有汉以来最为显贵的家族。
我的族人虽皆为将军列侯,但个个恃宠而骄,人人生活侈靡,声色犬马。
我从小就发誓,我,王莽,一定要和他们不一样!
少年时,我熟读孔孟之道,对古圣贤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深以为然,并处处落实到为人处世之中。
也正是如此,反倒赢得了几分虚名。朝野上下对我刮目相看,说我是出淤泥而不染,是大汉朝廷下的一股清流。
很快的,我的伯父也关注到了我,并对我极为赏识。
我伯父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啊,他叫王凤,是汉元帝皇后的亲哥哥,是汉成帝的亲舅舅,当时是朝廷的大司马,权倾朝野。
记得,那是我24岁的时候,伯父举荐我入中枢为官。
因为有了他老人家的加持,我平步青云,一路扶摇直上!
短短6年时间,我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了天子近臣。
孔夫子说,男人三十而立,我的30岁,是真的立起来了。
可是,你们知道吗?我越是得到封赏,内心越觉不安。
我很害怕自己德不配位,我知道一个人一旦德不配位了,他所拥有的东西很快就会失去了。
所以,30岁后,我反而比年轻时更加礼贤下士,更加清廉俭朴,更加不敢有丝毫懈怠。
38岁,我成为了大司马,王氏一族以我为傲。
那年,发生了一件趣事:
我的母亲病重,百官礼节性的来探望,见到我夫人穿着简陋,还道是我家奴仆。
此事,一度成为了朝廷美谈,我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百官楷模!
02
然而,毕竟是位高权重,盯的人太多了。即使我如此的谨小慎微,克己复礼,依然无法打消别人对这个位置的觊觎。
40岁那年,我被卸职了。原因是汉成帝龙御归天后,汉哀帝继位,新的外戚势力傅太后、丁太后入住长安城,我被取而代之了!
其实,那时候的我并不贪恋权势,一个人在40岁就可以过上退二线的归隐生活,人生夫复何求啊!
退下来的那段日子,我一个人喝喝茶,找朋友聊聊天,约人旅旅游,日子过的倒也潇洒。
可是,朝廷里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哀帝在位的7年,朝政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不断,傅、丁两家势力不断左右国家政策和人事安排,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原本非常富饶的关中一带,10户人家中竟有8户成了贫农。
老百姓开始想念我,说我以前参与治理的国家可不是这样的。
大臣们也开始怀念我,说我以前当大司马会搞平衡,各方利益都照顾的很周到。
不瞒你们说,我的内心更是焦急如焚啊,这个国家不应该是这样的,老百姓不可以过的这样苦!
哀帝去世后,在我姑姑王太后的支持下,在众人的一致期盼中,我复出了!
这一次我不仅出任大司马,录尚书事,还兼管军事令及朝廷的禁军。
那一年,我已经46岁了。
我对自己说,王莽啊,王莽,这次你一定要有一番大作为,为了天下苍生,为了苦难中的黎民百姓!
03
重回权力中心后,我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树美名。我上位后不封自己的王氏子弟,而是首推皇族,迅速平反了哀帝时留下的一批冤假错案。此举,很快让我得到高层的支持和拥护,他们对我更加的认可和好评。
第二,治乱象。对于朝廷里一些腐败官员,我下重手整治,罢免了像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河内太守赵昌等一批二千石以上作威作福的高官,让社会主流正统价值观得以弘扬,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第三,扩势力。我不愿像过去那样,那么容易就被人扳倒了。所以,我开始紧锣密鼓的扩充势力。我拉拢了三朝元老、大司徒孔光,让他为我宣传造势。朝廷里,我安排堂弟王舜、王邑到重要岗位,用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让自己人平晏管理日常事务。
恩威并施的结果是,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中下层士大夫乃至普通百姓,都觉得我品格高尚、能力超凡。
是的,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称帝的野心!
倒不是我特别贪婪这九五至尊的宝座,而是我在想,一旦我当了皇帝,一切就可以完全按照我的意愿来行事了!
于是,在我的操纵策划下,朝廷一下子收到了全国各地多达48万封的请愿书,强烈呼吁由我继承大统。
再接下来,各地神迹不断,符命、图书层出不穷。
说穿了,这些都是老把戏了,不过是为了让“神权天授”显得更加名正言顺而已。
公元8年12月,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我正式称帝了!
那一年,我53岁,真正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我给自己的王朝取名叫“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
历史赋予了我新的使命,我踏了新的征程。
为了心中理想的样子,我决定全面实施新政,也就是你们口里说的:改革!
04
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牵涉方方面面,非常复杂。
这里,我简要介绍下我的三项改革新政:土地、财政和货币。
我想上古时期之所以人人富足,就是因为土地均等。因此,我颁布诏书,规定土地恢复国有。多占土地的人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立刻要无条件交出土地分给贫民,我还明确要求任何人禁止买卖抵押土地。
你们可以想象,在当时土地私有的国家习惯下,让有产者交出土地,这其中的阻力之难,简直是异乎寻常!特别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反对的声音真是一浪高过一浪。
于是,我挥起了手中权力的皮鞭,谁不执行,就抓谁,管他皇亲国戚还是名公巨卿。短短2年,20多万曾经的上层人士,沦为官府奴隶。
日后,土地新政给我带来了极大隐患。可当时的我没有考虑这么细,只是觉得他们是我改革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下重手除之而后快!
在财政改革方面,我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即由国家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比如,对于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朝廷按成本价回购。求过于供时,朝廷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
顶层设计之初,我对这项改革制度寄予了厚望。可是,下面执行的官员并不能领会我的意图,计划经济下国家反而越来越穷!
为了贫苦百姓的生计,我还推出了国家低息贷款制度,年息值十抽一,杜绝高利贷对百姓的盘剥。然而地方官员勾结商人,这项制度又成了他们敛财之道,善政蓝图反而变成暴政行为!
可能,官场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弊端,我想以一己之力改变,确实是难上加难了!
但是,我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效仿当年管仲的改革模式,实行一套专营制度。
我规定所有的酒、盐、铁器等国计民生用品实行国有专营,由朝廷统一发行货币进行管控。凡是山中、水中资源,皆为国家所有,由朝廷统一开采。
这项制度实施头几年,国库确实迅速丰盈。可惜,在货币发行问题上我犯了重大错误。
这个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是个思虑很重,想法很多的人。几年时间里,我反反复复改革币制5次,造了28种货币。最疯狂的时候,乌龟壳、贝壳、布匹都成了货币,结果是“农商失业,贸易俱废”。
回想文景年间,朝廷以黄老学说为治国之道,数年间天下就大治,百姓富足。
而我初登大宝,根基不稳就行此改革之道,思维固然超前,但国情、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我的新政!以致越往后,越是步履维艰。
当我将改革进行到第14个年头时,已经是寸步难行,各地民变四起,我的江山在风雨中飘摇。
我不得不含泪下诏,废止即位以来所有的改革政策。
那年,我68岁了。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我的王朝覆灭了,我的理想也破碎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40岁之后我就不再复出了,是不是会更好?
唐代有一个叫白居易的诗人,特意给我写了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现在想来这些文人骚客讲的也有几分道理,你们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