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家第四天,秉着陪伴的初心,今天不想到处“乱跑”,只想独自晨游片刻,然后回家——陪伴。
夏日清晨,漫步在村外田间小路,放眼望去到处是绿,绿得耀眼、绿得动人、绿得沁人心脾、绿得怎一个“绿”字了得!
一路陶醉在这无尽的绿意中,不觉来到村头神庙。娘家小镇有二十五个村,每个村都有一尊地头神明专保一村平安,自然每一个村都有一座神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到正月三十,小镇每天都有一个村在祭神,并且请神出游——营老爷。
我们村的地头神明是土地爷两公婆,此时我正站在土地爷庙外面,童年往事重现眼前。
潮汕神庙潮汕人的信仰对象是庞杂的,一块石头、一株老树更甚者是一条青蛇只要人们觉得它有灵气,就会对它顶礼膜拜。
个人自认并不迷信,但我却非常喜欢祭神这一风俗。小时候乡下都比较穷,小镇的女性农闲时都会做一些绣品换钱补贴家用。所以当我辈小姑娘长到七八岁这个年龄,下地做农活又太小力气不够,理所当然你就得跟着母亲或者姐姐们学绣花帮家里多换一点钱补贴家用。
这种情况下的绣花不是一种兴趣,而是跟现在小朋友写作业差不多,带有任务性的。不管你有没有兴趣都必须去做,正所谓做一行厌一行,放学回来一看到绣花架就从心里排斥,绣花架成为我辈少年的烦恼。
不过每当村里祭神这一日,长辈们都会告诉你说:“今天是祭神日,你们不用绣花尽情地去玩!”这时整个人就有一种放飞自我地感觉,在那一天,我辈可以光明正大无拘无束地玩。当然也就巴不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祭神日,现实中祭神日一个村一年只有一天。现在想来如果一年真的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祭神日,估计我辈就会巴不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可以绣花!
我们村祭神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刚过完春节,村里“老人组”(村里上六十五岁的男性组成的)就会组织村里“丁头”(刚过去的一年中娶媳妇或者生男孩的男青年)在初十这一天抬神明出游。
我们村的神明除了土地爷两公婆还有五尊其他神明,出游时土地爷两公婆的轿每顶要六人抬,其他五顶外加一个大香炉每顶要四人抬。这样一来有时候“丁头”人数就不够,这时村里其他男青年也会踊跃参加抬神明出游,祈祷神明保佑他们开春好运!
村里所有妇女们这一天也没闲着,她们在等神明游到家门口把三柱清香插到香炉里,还准备一捆稻草铺在游神队伍必经之路,等到游神队伍踩踏过后再拿回来放猪圈,说这样猪就可以长得更快!
年少的我们自然不会去管大人们忙这些,因为大人们一想到做完这些新的一年就可以好运连连,猪圈里的猪可以长得跟吹气一样快,所以他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而我辈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然后就是神明游倦了要回庙了,这是整个游神活动最为重要的环节——跑神。
跑神,顾名思义就是村里的壮丁们——前文提到的丁头,他们抬着神坐的轿子从离神庙大概四百米处开始跑,直到跑进庙把神放到座位上。
这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涌到神庙前呐喊助威,通常这个时候有个别神会受到颠簸从轿子上掉下来,这时如果有旁观者的男性眼疾手快跑过去抱起神明跟着队伍跑(因为跑神是不能停下来的),老人们就会表扬这个人聪明机智,新年他肯定好运连连。
虽然祭神本质是一种封建迷信,但它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多多少少缓解了我辈“少年的烦恼”。所以个人觉得它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已经很多年没有参加祭神活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