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从古至今对诗经里每一首诗的译注版本众多,比如我们今天所读的褰裳。从《毛诗序》、《诗集传》、《论语》、《左传》至《诗经译注》、《诗经原始》等等,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思见正者有之,谈戏谑情人者有之,论淫诗者亦有之。真可谓前任的前任不胜枚举。
不论是这些前任们将此诗上升到家国政治、伦理的高度,还是放低到儿女情长、打情骂俏甚至狂荡淫词的位置,那都是无数前任们的理解和译注,不是如今的我们自己的想法。难道如今的我们除了观赏一位位前任就找不到现任了吗?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放眼如今我们却不会读书。除了利用一大堆一大堆的前任来引经据典,再从这些前任们的解释中选择一二表示自己的认同或否定,已经成为读书人的全部。难道没有这些前任们出书立说让现代人做一做选择题,我们便不知所云,找不到东南西北。
更有甚者取其中一个观点发一番感慨便据为己有,变成了自己的感悟。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不是一致对外地批判某前任论,就是千篇一律地宣扬某前任说,好像不看他们留下的解说我们便不会思考。
那么设想一下,如今的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抛弃这些前任,先找寻自己的想法呢?不论对错,我第一眼所看到的褰裳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是怒其不争还是怨其不幸呢?再看第二眼褰裳,有没有了更深入地想法?比如诗句中的排比和重复,为何不显得啰嗦累赘?诗中的人和士又有何区别?这样的反复笔法有何深意呢?把这些感受一一记录下来,哪怕一时不解或误解那也是自己认真的思考过,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
旁征博引固然是需要,可以以彼之长克己之短。但如今的我们早已迷失在对无数前任的膜拜里,根本找不到如今的自己,哪里还能有短处可寻?只会取长却无处补短,唯有前任而不见来者了。
网友评论
给我来一打现任。
史上文人之担当,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