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简书关于#儿时的年味#征稿时,我正在和大学同学玩吃鸡游戏。看到这个话题后,想都不用想,儿时年味记忆最大的贡献非“枪”莫属,那可比现在的游戏好玩多了。
我们管这种仿真枪叫“气弹枪”(山东临沂),子弹盒里盛满塑料子弹,用力拉上气闸后子弹就上膛了——这个解释太多余了,试问谁童年没玩过?
我那时候(上世纪90年代末)气弹枪的品类很少,名气最大的就属“AK47”了,只不过在枪杆下面多了一条腿,那是用来上子弹用的。我清楚的记得,这款枪流行了至少3年。
好一点的就属“来复枪”了,粗大的枪管,套在枪杆上的活动气闸看起来相当霸气,每当上子弹时感觉特酷,如果嘴里再叼根麦秸,都感觉自己是小马哥附体了。
《英雄本色》再普通一点的就是手枪了。刚开始的手枪很轻,质感很差。后来为让手枪握在手中更有真实感,商家在手枪弹夹处塞了铁块。
这个设计简直超完美的,握在手里跟真的一样。所以我们那些小伙伴的标配,是肩膀上斜挎一把“AK47”,腰里再别着一把手枪,很拉风。
不过我们小时候很少穿腰带,大部分小伙伴穿着“腰带皮筋”的裤子,实在没腰带就用一根绳子代替,这就导致裤子很松,手枪也老是别不住,还一个劲的往棉裤里钻。想要耍帅吧还得从裤裆里掏,想想就感觉特别好笑。
那时候像“AK47”这样的枪售价5块钱,好看一点的也不过6元。手枪由刚开始的2.5元,涨到加铁块的5元。
5块钱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家乡那时候穷啊,压岁钱都是五毛一块的给。大年初一一大早上给爷爷奶奶叔叔大爷拜完年后,能攒到20元就非常不错了。但就是这点可怜的压岁钱,有时候还得让妈妈拿去一半。
所以我们为了保护压岁钱,拜完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到经销店,先买上一把枪和几盒“擦炮”再说。
不过玩枪也很“费钱”的——因为塑料子弹呀。一包塑料弹1毛钱,能有二三十粒吧,一天不知道得打几包。所以我们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跑到屋外,扯着一个塑料袋子捡子弹。
我们那时候玩枪是真的疯。
我家后院是一座破败的房子,院子中央被一道破墙隔开,在这道破墙前后,有很多土堆、大杨树、衰败的破墙,形成一个个掩体。
一到晚饭结束,一般是新闻联播开始时,我们村西头所有的孩子都会来。那规模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30打底,经常是40人的规模,偶尔村东头的小伙伴会加入,形成五六十人的超大规模。
我们会随机分成南北两派,南派就在破墙南面,找一个掩体蹲下,北派亦是如此。关于派系也没啥讲究的,看你心情,随机加入。
只要有两个人,“战争”就可以开始了。不过我们会非常守时,一旦“战争”爆发,10分钟内就会形成20人以上的规模。
当加入“战争”后,我们也是瞎打——毕竟天黑啊,又没有路灯,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就跟吃鸡游戏里小地图的脚步声一样。
如果遇到皓月当空就非常带劲了,总有那么一两个出头鸟在那里晃晃悠悠,一旦被发现,一般是要吃“枪子”的。
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也懂得埋伏、偷袭。我们往往会绕着“战场”走出好远,然后悄悄地摸到敌人后方放冷枪。也有几个很合格的“狙击手”,会爬到树上躲起来,一枪一个,弹无虚发。
我们这种“战争”也会有“叛徒”出现,这种“策反”出现的原因,一般是看到了自己最好的小伙伴在“敌军”阵营中。所以为了兄弟情谊,会不顾背负“汉奸”的骂名。不过,黑灯瞎火的,一般人看不到。
而在战争中最糟心的,莫过于子弹卡壳了。
这种情况发生后,最常见的做法是先尝试再打一枪,成功率一般是五五开。一旦第二发子弹再被卡住,那只能用筷子了疏通了。每当这时,就会从“战场”中冒出一句话,“有谁带了筷子吗”。如果不幸没人带,那就赶紧撒丫子往家里跑吧,每耽误一分钟就损失好多快乐。
玩归玩,但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后果想必你们也猜到了,万一子弹打在脸上怎么办?这种仿真枪的威力其实很大的。
我们那时早就想到对策了,全包的帽子、“防弹面罩”(毛巾、口罩)是一定要有的。有的小伙伴会带一架劣质塑料眼镜,但绝大多数人任由双眼暴露。
在“战争”中,会经常发出“哎啊哟”的声音,但从未见到谁眼睛挂过彩。不过现在想起来,确实挺危险的。
这种“战争”一般会持续半个月之久,大年初一是最壮观的一天,因为大年初二姥姥家就会来叫人,而过完正月十五后就准备上学了。
儿时的这个记忆,貌似是在我上三年级时开始衰落的。生活好了,家家户户的彩电也多了起来,动画片的魅力显然会更大一些,当然兴起时也会全副武装搞一次。
在时代的脚步前,这项活动不出三年就在我的世界中彻底消失了。
现在每当过年,还是会经常看到孩子玩这种玩具。但这些从某某游戏复制出来的枪,却再也提不起我的兴趣。
而如今,我们偶尔会通过游戏联系彼此,获知朋友的消息。当然,当自己独自一人玩时,我们通常会关掉麦克风。
最后我悲伤的发现,我离这段儿时最美的记忆,竟也快过去二十年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