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讲五篇(今天只讲三篇,因为牵扯“道”的比较难说)
郑重声明:“我解读的是帛书版而非通行版,我也会对比通行版去说。”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此篇讲“道”,但可以讲出来的道又不是真正的道,所以老子所言只是帮助你自己感受道,而非道。无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何谓也?以人来作比方吧,何谓人类之始?人类的祖先。因此,人类的祖先是万千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祖先从何而来?它如果从它自己的母亲里来,那么人类的祖先是人类祖先的母亲而非人类的祖先,由此推之,人类真正的祖先它必然从没有祖先中来,因为只有它没有祖先,它才能称得上是人类的祖先,我们称之为有,人类真正的祖先从没有祖先中来,我们称之为“有生于无,”那么这和道有什么关系呢?道即是有无之间转换的通道,或者说中心,平衡点。道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化生它,但它却可以化身万物,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穷无尽,循环往复。
•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此篇从人的认知和观念的基础上阐释道,道它是两种矛盾事物的结合体,但却是一个整体,整体中又是相互矛盾的,相互矛盾的整体即是道,正因为它相互矛盾所以才能源源不息,生生不止。
•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乎知不敢,弗为而己。则无不治矣。
在《道德经》一书中,“执”这个字,老子是不提倡的,老子认为“执者失之”,但有一样东西是可以执的—“大象”。好,废话不多说,此篇讲的是如何执道来治国,为此提出了方法论,总的来说就是使民无知无欲,有智慧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肆意妄为,使民各安其居,乐其业,国家自然富强,返璞归真,素朴自然,民德归厚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