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志于学”,许多人理解为,开始学习,显然不是。因为如果到15岁才开始学习,那未免太晚了。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不是“吾十有五而学”。“学”与“志于学”是不同的,“志于学”之前,一定有一个学的过程,学出了兴趣,明确了志向,悟出了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才“志于学”。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从十五岁开始,就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研究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十五岁那年,他领悟到:人生有超越与谋生,超越于谋仕之上的价值,那就是真理,以及为探索真理而存在的学问。从此,他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志于学的道路;从此,他的求学不再是为了谋生,不再是为了谋仕,而是为了探寻真理,捍卫真理。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们一-般人理解,掌握了知识,并能把它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做老师。但在孔子看来,这不够,这还只是“温故”。
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有头脑,有眼光,对人间是非、善恶美丑有价值判断力。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还要教学生能判断是非。有了思想的方法,有了判断是非的立足点一价值观, 并以此去甄别、判断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才算是“知新”。
只有既能温故,又能知新的人,才配做老师。
所以,二十岁的孔子只能算“温故”,三十岁的孔子才能说“知新”。既能温故,又能知新一所以,孔子到三十岁开始做老师。
而只有“知新”的人才能根据正确的价值观对纷纭世事做判断的人,才是真正的“立”起来的人。否则,光有知识,只能算是立起来的“书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