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史家对女性的书写往往不多,殊不知女子也应当是历史的重要参与者,甚至会决定社会的走向。《史记》中的《外戚世家》则关注了女性这一经常被忽略的群体。虽然《外戚世家》所叙之人多为后妃,但今人仍能从这些文字中想象深幽的汉时宫阙,以及生活于斯的女子们的悲欢。
《外戚世家》记述的是汉朝高祖至武帝五代皇帝的后妃及她们亲族的兴衰,其中以皇后及其亲族为主。该篇描写了多位女性,如有些人物着笔不多,却鲜活如斯,展现了宫廷女性在中国历史洪流中的惊鸿一现和最终的黯淡背影。
《外戚世家》开篇即列举了夏商周三代末主身边的“嬖女”,如妹喜、妲己、褒姒之流,以强调外戚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这些“祸国”的女子,无一不是在国之将亡时出现,无不艳丽动人,因而让人主纵情声色,荒废朝政。因此,在司马迁笔下,她们成了统治者们应该提防的对象。然而,美女并非是致使国破家亡的唯一因素,统治者的荒淫无道、时局本身的动乱等才是更重要的因素。这固然是司马迁的局限,也是古人在历史观上长久以来的局限。
此外,《外戚世家》所刻画的人物中,卫子夫的形象尤为生动。子夫凭其歌舞和容貌在平阳公主府中脱颖而出,转而摆脱低下的讴者身份,代替阿娇成为母仪天下的新皇后。卫子夫的奇迹在当时想必是无数女子的美梦,因此,太史公在讲述这位著名的“歌姬皇后”的事迹时,不忘引用当时盛传的民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的夸张歌词无疑为人物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时因色获宠的杨贵妃,也是这般“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如此一来,即便司马迁没有具体刻画卫子夫的容色,读者还是会想象出一个曾平凡但最终不凡的奇异女子的形象。
《外戚世家》所讲人物以皇后为主。再卑贱的女子,或凭美色,或凭蕙质,只要引得统治者垂怜,便能由贫转富,由卑至尊,摆脱个人困苦,继而福荫家属。这恐怕便是皇后之位对中国古时女性的巨大诱惑。
这个尊位,可算是古时女子梦想的巅峰。却早已在宫廷内外的纷争里,浸染上斑斑血色和无数怨女的泪痕——
为了倚仗有“贵人之相”的孩子,母亲不惜把女儿从早先嫁去的夫家中强行接回,再送入宫中,以求恩宠富贵,而这样的做法无疑等于把儿女的一生视作一个赌注。孝景皇后王娡便是如此。尽管在那时,金氏并不愿与妻子分离,王娡仍不得不听从母命离开金王孙家前往汉宫,成为当朝太子受宠的妃子,后来贵为皇后。当武帝把她遗落在民间金家的女儿亲自接回时,母女相认后只能痛哭不已。(“帝曰:‘今者至长陵得臣姊,与俱来。’……太后为下泣,女亦伏地泣。”)不知王娡在此时是否会思念旧时的丈夫和家园?是否会埋怨早年母亲让她与儿女分隔两地的残酷安排?
在真正成为皇后之前,地位低微的女性如卫子夫,窦姬等更要遍尝辛酸。有为奴为婢的无奈艰辛,(“卫皇后字子夫,生微矣……为平阳主讴者……”)亦有远离家乡的苦涩悲哀。(“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
而就算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后”,这些女性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即便她们享用锦衣玉食、接受其他人的朝拜侍奉、“姊妹弟兄皆列土”……她们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仍有各自悲苦。
吕后始终嫉恨戚夫人,或许是因为戚姬的到来转移了曾与自己共甘苦的高祖的爱意;宫中部分女子所生之子已被封王(“他姬子二人为燕王、广陵王”),她们依然会因“无宠,以忧死。”。以吕后为代表的因失宠而日趋心狠手辣的女性常被冠以“妒后”、“毒妇”之称,但又有谁思量过她们的不甘和挣扎?
众多废后的故事往往让人扼腕叹息。君不见被贬冷宫、含恨而终的陈阿娇?当帝王心意已决,洋洋洒洒的《长门赋》也无法挽回“金屋藏娇”的誓言,当初美丽骄傲的陈皇后竟也有落寞退场的一天。可见皇后之位随时可能易主,皇后们的荣辱成败始终被帝王牵制,稍有不慎或许就会惨遭厌弃,甚至整个家族都要受牵连。因此大多数皇后不得不如临薄冰、如临深渊地生活着,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揣度那些喜怒无常的帝王的心思,提防可能对自己及亲族造成威胁的更加年轻美貌的新人……如此小心谨慎,无非是担心从后位再度跌落俗尘。看来地位越高,为维护高位所付出的一切越是悲苦。
除了陈阿娇,卫子夫在后来也被卷入“巫蛊之祸”,钩弋夫人亦死于武帝的猜疑……这些相似而不幸的结局,她们在荣华极致时怎能预感到?而就算知道“女无美恶,入室见妒”,知道帝王家几乎没有真正的爱与安稳,她们或许还是会艰辛而义无反顾地在宫廷斗争中坚持,为那些在俗世难以求得的荣耀和富贵。其中的悲欢滋味,也许只有她们本人才更清楚吧。
“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无不谴死”,武帝执意迫死太子之母钩弋夫人,仅是为了防止她重演吕后专政的历史。这样近乎疯狂的举动不禁让人感到心寒,从而感受到汉武帝这一明君冷酷残忍的一面。然而,褚先生却认为这种“子贵母死”的安排是武帝的“昭然远见”,甚至称其“贤圣”,这种见识远远逊于太史公,只能说是荒谬无理了。
《外戚世家》中,司马迁经常强调一个字眼——“命”。以此感慨那些一朝荣登后位的寒微女子,或许也是为了表达他对那些结局凄惨的女性的同情。
显然,用“命”来诠释宫廷女性沉浮不定的一生有些草率。但在那时,除了少数几位真正影响政局的强势女性如吕后等,大多数后妃依然身似浮萍,毕生动荡不安,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在更早时为自己做出合理的选择。那些令人忧心的宫廷女性,一如白居易《宫词》所写的那样,“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因此在历代典籍中,她们的身影不单引人遐想,更使人喟叹古时女子命运的无常。
《外戚世家》展现的不只是汉时一部分后妃的宫廷生活,由此得以观之的不仅是后妃群像,更是宫闱中不为人知的明争暗斗,人心的深邃复杂,也能让更多人窥见统治集团的一个重要侧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