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谈君子:君子的三重境界

作者: 北池鱼 | 来源:发表于2017-11-30 21:39 被阅读317次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就士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说:“做事的时候有知耻之心,出使诸侯,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士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敬父母,乡党们赞称他尊敬兄长。”子贡接着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做到,做事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饭桶,哪里能算得上呢?”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子贡与孔子的一问一答,儒家的价值观显然矣。

何谓士?最初用来表达低阶层的贵族,主要是勇武之人,称武士。到了春秋时期,士成了有能力有知识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称呼,如文士、策士、谋士、纵横之士等。有品行的士,也可称为君子。儒家语境中对士有什么独特的看法呢?从孔子与子贡的答问来看,士君子可以分为三种境界,高等的士,中等的士,低等的士。

高等之士有什么行为表现呢?行为廉洁而知耻,出使邦国不辜负君主所托。

何为知耻呢?《论语集解》云:“有耻者,有所不为。”《皇侃义疏》云:“当其宜行,则耻已之不及,及其宜止,则耻已之不免。为人臣,则耻其君不如尧、舜,处浊世,则耻独不为君子。将出言,则耻躬之不逮。”

有耻者有所为有所不为,看见好的言行,以自己做不到为耻;发现不好的言行,以自己不能避免为耻;替君主做事,以不能帮助君主成为尧、舜之君为耻;世道不太平,以不能成为君子为耻;说出来做不到,以之为耻。

中等之士行为有什么表现呢?宗族的人称赞他孝敬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长辈。

怎样的士是低等之士?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有结果。

儒家强调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此处为何把行为廉洁,出使外国,不辱君命放在孝悌之先呢?这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

高等之士,是把国家、社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有耻,是指位高权重的士人不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出使四方,不辱君命,是指士人代表国家出使外国,当便宜行事,以邦国的利益为准。

儒家为什么有这样的观念?因为儒家对西周的政治继承得最为完整。西周初年分封天下,视天下为一家,各诸侯邦国又是众家族之大家。第一等的士人位列公侯卿相,对维护邦国、社稷和平与安宁,国人的幸福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高等之士,他的人生目标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言:“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次一等的士是什么呢?他能使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基础是什么,就是孝和悌,孝使老人得安乐,悌使兄弟妯娌相和睦。中国人最强调的是家庭的和乐,即使外面风风雨雨,有一个温暖的家,再苦再累也不怕了。

基督教有教堂,佛教有佛寺,道教有道观,儒家有什么?儒家有家,儒家把生命的安顿放在家庭里面。对于一个古代中国人来说,恐怕最大的惩罚是被赶出家门,死后不得入祖坟。因此,中等的士,能尽到家庭的责任,已经很了不起了。

低等的士,说话守信,行动有结果。这有点个人主义了。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子路是个勇武之人,行动起来往往忘了后果,所以孔子提醒他:“家有父兄在,怎么能一听到就去做呢?”说明什么?儒家认为个人的言行不能只考虑个人,还应该考虑对家人带来的影响。说话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行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只追求个人的小恩小信,只能说是普通的士了。

由此看来,不同的士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只考虑个人的小恩小信,是最低等的士;能为家庭负责,为家族负责,惠及乡邻,造福一方,是中等的士;而最高境界的士,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他胸怀的是家国天下。

子贡向孔子请教了士的问题,最后问了一句:“今天的从政者如何?”言下之意,今天位居庙堂之上的执政者,他们算是哪种士呢?孔子不屑的回答:“哼,全是饭桶(斗筲之人),不值一提。”

斗筲,是竹编的一种容器。古人生活乃聚族而居,吃饭的人口多,所以用斗筲盛饭。孔子用斗筲来形容当时的执政者,是对他们极大的批判。孔子生活的时代,世官世守是主流,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权贵,忘记了祖宗为国家社稷尽忠负责任的精神,贪图享乐,不学无术,醉生梦死,家国的崩溃就在眼前,他们却无动于衷。饭桶,不值一提,不亦宜乎!

相关文章

  • 读《论语》谈君子:君子的三重境界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就士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说:“做事的时候有知耻之心,出...

  • 读《论语》谈君子: 君子的修炼

    1.修炼的层次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已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已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

  • 读《论语》谈君子:君子的风格

    《论语》教人做君子,君子有怎样的风格呢? 君子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易经·乾卦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读《论语》谈君子: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我们先了解“器”的意思。“器”,是人类发明的工具,...

  • 读《论语》谈君子:君子之理想

    君子有何理想?《论语》中有两段对话值得回味。 一 孔子、颜回、子路谈理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

  • 读《论语》谈君子:君子之仁

    孔子的一以贯之道就是仁。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能称为君子吗?仁,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品格。 1...

  • Omnifocus教程01--材料收集

    子曰,君子不器 -- 《论语》 君子不器,意为君子不是器具(《论语今读》--李泽厚)。我于此处想表达,好的头脑不应...

  • 读论语,悟君子

    《读论语,悟君子》 文/不会拉磨的牛 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语录很多,对君子更强调的是一种人格上的追求,并提倡君子的言行...

  • 读《论语》谈君子:三弟子问君子

    《论语》论学,有为人之学,为学之学,为政之学,而为人之学无疑是核心。为人之学,也就是君子之学。孔子谈君子的话不少,...

  • 子曰:君子不器

    最近跟着樊登老师读论语,对论语又有新的认识。 对于“君子不器”这句话,感触颇深。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如...

网友评论

  • 东非虎: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国家有很多人连最下等的士都做不到。从50年代初的人们物质匮乏但道德情操高尚,到今天的商品极大丰富但道德水准滑坡。不知道国人都经历了什么。如果上层的人都无法以身作则,道德标准又怎么能够树立起来?更为严重的是,有人可以高举商业化的大旗,将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东西,统统一竿子打翻。“士”的时代,“侠义忠义”的时代真的结束了吗?
    东非虎:@赵大山 古代先哲,孔子老子庄子,他们的著作大多是通达人性之作,而人性,是超越历史,超越阶级的存在。所以,才能有千百年的传承。
    东非虎:@赵大山 我们,也走了别人之前就走过的老路。那种严格区分哪个主义,那个社会形态的思维方式给人们的头脑中打上了烙印。让人们学会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古代先哲的教诲,而不知道虚怀若谷,兼听则明。只有思想的解放,才有可能实现和谐社会。个人看法。😄
    北池鱼:@东非虎 不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还是苏俄的社会主义,相同点都是物质至上。资本主义是自发形成,古老的文化有一定的保留。苏俄式的社会主义搞唯生产力论,以前所有的文化都是糟粕,文化要消灭,代表这种文化的生命也要消灭。所以,我们发现,文化的森林砍伐殆尽,剩下的是一片沙漠。士,君子,这个充满了高尚道德情操的词,大概只能在旧纸堆中找到他们了。
  • 皇氏三墳:儒家有家!好!:beer:
    北池鱼:@皇氏三墳 ☕
  • 九风楼主:看到“言必信,行必果”,眼前仿佛看到了子路
    北池鱼:@哆嗦老猫 子路确实有这样的劲头。
  • 可道非道:建议等级可否改为”境界“?
    北池鱼:@可道非道 ☕
    可道非道:@赵大山 客气了。:smile:
    北池鱼:@可道非道 己修改。谢谢。☕
  • 执意1:孔子心系天下,教导弟子个人名声与贡献大小密切相关,越是功劳大名声也越盛。儒家的家国情怀的确令人赞佩。
    北池鱼:@晚情2 对于君子而言,行仁才乐。
    执意1:@晚情2 君子怀仁,实至名归,自当为荣。如若弃仁,沽名钓誉,小人所为!
    北池鱼:@晚情2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0d22b43e50cf:高级之士太高,做个中级就不错了。
    北池鱼:@零点_a907 能做到中级,也是社会精英了。

本文标题:读《论语》谈君子:君子的三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pb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