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鸭脖,不得不让人想起周黑鸭和绝味。
同样的,关于两家究竟是周黑鸭好吃,还是绝味好吃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争论不休。
两个品牌之间,关于鸭脖界“一哥”的地位之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2011年10月11日,周黑鸭在香港上市市值,达154.57亿港元;次年的3月29日,登陆A股市场,市值最高达204亿元。超过周黑鸭约14元,成为鸭脖市值第一股。5日之后,周黑鸭重新上位,两者估值相差30亿元。彼时,周黑鸭是当之无愧的鸭脖“一哥”。
然而,18年,一切都变了。
2018年上半年,周黑鸭营业收入为15.97亿元,净利润3.32元,同比下降1.3%和17%。按照比较直观的说法,就是少卖了1200吨的鸭脖。相比其竞争对手-绝味食品,上半年营收高达20.85亿元,同比增长12.62%。
去年此时,周黑鸭还是鸭脖界的“一哥”。然而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鸭王宝座,拱手让人,周黑鸭究竟怎么了?
一.传奇创始人
任何一个品牌背后的创始人,一定有传奇的故事。周黑鸭也不例外,其创始人周鹏,原名为周富裕。少年时期,在姐姐的酱鸭店帮忙打杂的,过着起早贪黑的日子,和现在做早点的差不多工作时间。后来,自己自立门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旅。为了开发独特的味道,他多次跑到香料市场向人请教,借书学习,研究到深夜。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开发出了让人满意的口味。
后来,周富裕取名为“怪味鸭”。因其味道独特,终于使得生意步入正轨。但由于市面上假冒的“怪味鸭”品牌店铺太多。于是这一市场乱象促使他去工商局注册商标,而周黑鸭的logo,也是基于他本人的形象所设计的。
由于起步早,产品鲜明,周黑鸭最终得以做大规模,成功上市。然而,周黑鸭这次依然失利,是必然还是意外?
二.周黑鸭错在哪?
在半年报上,周黑鸭将自身业绩下滑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放缓和零售业增长的压力;二是休闲卤制品行业,激烈竞争;三是租金、用工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总结起来一句话,周黑鸭业绩不好,主要因为行业整体环境不好。
然而这一理由并不能站住脚,根据中泰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卤制品的市场份额为8.9%,周黑鸭为5.5%,而煌上煌和久久丫占有率更低,而其他品类合计占比79%。
由此看出,休闲卤制品市场集中度还相当低,远未到行业洗牌和寡头竞争的阶段。这一时段。同为做鸭脖,为什么周黑鸭营收增速反而落后于绝味,甚至落后于煌上煌呢,究其原因不在行业,而在自身。
外卖风口错过
周黑鸭产品的口味,在消费者当中一直有口皆碑。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当宅在家中的少男少女想要购买周黑鸭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居然找不到店面?周黑鸭在2017年,完美错过了外卖这一风口。
备受争议的直营模式
品牌成立之初,周富裕不是没有做过加盟模式。但是早期放开项加盟,导致的结果就是粗制滥造,后来创始人周富裕心一狠,宣布所有的周黑鸭门店一律以直营而不允许加盟形式。这一模式在早期的确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相对的,在近两年外卖兴起的同时,也错过了跑马圈地的时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4116/aed5c8209083b66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4116/d143fad4e5f5551c.jpg)
反观绝味,采取的是“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模式,90%以上的门店来自于加盟;从数量来看,绝味门店数量高达近万家,而周黑鸭仅有一千多。理所当然地,业绩要反超周黑鸭。而一万多家门店,带给绝味最大的好处则是其规模效应。通过近万家门店,绝味在卤制品产业链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一方面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原材料,另一方面又有广泛的销售渠道。而这一行业的中,原材料和店面租金是营业成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周黑鸭直营VS绝味加盟
关于两者经营模式的探讨,2017年《财经网》公众号曾专门发文指出:周黑鸭门店虽然数量不多,但足够集中切区域穿透力够强;而绝味门店则过于密集,从而会分散客流,降低单店收入;另外一方面两者的选址有很大的不同,周黑鸭多设立在于交通枢纽,百货商场的核心商圈,有着租金贵但评效高的特点。绝味为了避免高昂的租金,则放弃了繁华地段和附加的人流量和品牌宣传的效果。
另外在加盟和开店方式上,周黑鸭全部为直营,而绝味90%以上为加盟。比起加盟,直营更能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保证食品和服务的一贯口味。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周黑鸭可能过分夸大了直营店的好处,人们凭直觉会认为在食品方面,直营相较于加盟能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周黑鸭产品的高价格,相当于是给与其体验和服务的一个溢价。
可是,顾客的感觉很有可能也是错的,直营和加盟从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本质来看,决定加盟和直营店的,本身还是公司业务可复制的难易程度。
麦当劳的产品以标准化为主,复制较为容易;而星巴克则主要售卖的是服务,而不是产品。前者的标准化程度高,后者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因此星巴克需要使用这种形式来保证服务质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4116/41d29dfda9eaf947.jpg)
回到“两鸭”上来,周黑鸭和绝味本质销售的都是卤制品,都具有标准化、规模化的特点,然而放到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上来说,并不能给顾客带来不同的体验。因为他们都是由总公司配送,遵循同样的规范和配送流程,对消费者而言,直营并没有带来加分项,却有减分项。那就是,抑制了规模优势的发挥,相较于加盟店,直营店需要更多的资本开支,因而扩张速度缓慢,“有效地”抑制了规模效应的发挥。
充满误区的消费升级
周黑鸭的产品定位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体的消费者,大多数工作时间不长,甚至可能还没有工作。积累不多,生活压力大,对于休闲类零食产品,价格敏感性较大。
而周黑鸭高端的定位决定了它只能在一二线城市进行铺开,却无法像绝味那样下沉到三四线。而绝味通过近几年以来的攻城掠地,已经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而周黑鸭本身单价就很高,如果稍微涨价,则会触及到消费者的敏感区间。而且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不仅三四线城市,甚至连一二线城市也同样价格敏感。周黑鸭的卤制品,一直被认为是消费升级的代表典型。但相较于其单价和群体而言,消费升级的扩张之路又能够走多远呢?
三.管理能力是硬伤
仅仅讨论模式和价格,只会让问题流于表面。根本原因,还是周黑鸭自身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4116/5f40078bed967349.jpg)
应该说在前几年外卖市场火爆的时候,周黑鸭应该有计划过跑马圈地的想法。然而,想法没能落地。
加盟模式并不代表不好管控,只要配套严格,简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盟也能够发展得很好,甚至优于直营模式。麦当劳肯德基,就是最好的例证。
绝味之所以崛起,在于其管理层,他们大多以医药行业销售精英出身。对于食品安全和消防管理,很快就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尽管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诟病,总体来说依然是保持了较高的质量水准。
为什么周黑鸭不行呢?这样其创始人,周富裕说起。
在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回答:周黑鸭本身就是周富裕的化身,传统底层出来的企业家,有专长、没文化,重利益,轻合作,在利益共享面前吃不得一丁点亏。虽然这么多年我们对接的都是下面的具体负责人和办事人,但归根结底都继承了周富裕的这种精神和怨念。
从其的股权结构来看,周慧及其妻子占有公司60%以上的股权。这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上面所述的这种封闭保守的经营理念,颇有些“小农”的思维。也决定了在格局上,不会走的很远。而周本来应该做得更好,毕竟产品很有辨识度,口味独特,而且定位清晰。
写在最后
当前休闲零食呈现出“宅”、“懒”等消费特征,和“肥宅快乐水”一样,在年轻人当中盛行。而且此类产品,具有冲动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一旦产生需求,就渴望在短时间内得到满足。而如果当时得不到满足,就算后面这种零食,需求也已经没有了。
绝味门店全国开花,只要有需求,五公里内送货上门,一小时足矣。而且,足不出户就可以休闲来一个葛优躺,美滋滋的品尝着鸭脖和其他美味。而周黑鸭,却做不到这一点,久而久之,自然收到的是差评。
卤制品行业依然大有可为,不知道此次失利的周黑鸭,未来将走向何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