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作者: 無知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8:39 被阅读899次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故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较,高 下 相 倾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汉字解释

下: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一长横,下面加个点组成,强调的是一点的方位,与“上”字相反。

皆:古代汉字是曰(yue)字上面加两个人组成,指人人都说的东西。现代汉字可以解读为比一比就明白了。

“之”:在甲骨文中,就是一个向下的箭头下面加一横组成,下横代表地,“之”就是指落实到地,与“不”相反。

“知”:由矢+口组成,矢是箭头,指开放、扩张、方向,口是指说话、探讨。“知”的整体意思可以引申为探讨、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方向等。

“为”(爲):古代汉字是手+象组成,本意是指一种推动万象的力量。现代汉字“为”是指推动阴阳转换的力量,两点指阴阳。

美:由羊+大组成,羊、是指物质的四态,他们分别是無形的阴阳二气、有形的气态即光态(如太阳为能量态)、液态(指行星初长成的状态)、固态(指行星冷却后的状态),但凡具有这四种物态的就是“祥”,“羊”在古代通“祥”。下面的“大”字是指扩展、扩张、扩大。宇宙天地本就是一场物质四态的转换的游戏。

善:是指物质的四态集中于一处(如地球),“善”字的下横代表地,“善”字的下口代表地下出口,指万物由于四种物态而生于土。这四种物态是物质发生质变的物质基础,美和善都是开放性的,反应的是物质的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斯:由其+斧组成,其,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半圆里加个×组成,”×”指运化,现代汉字是指阴阳与共,井井有条运行,后面的斧,代表的是阻止。“斯”:整体意思是井井有条运行着的事物受到了阻止、阻碍,斯就是转折,本为开放性的事物因为外力作用而发生扭转和收敛。

恶(惡)由亞+心组成,亞(ya)是行(甲骨文)的封闭,指局限、区域。心指开放,惡的整体意思是说开放的事物受到压抑的力量的捆绑,“惡”也指围绕“心脏”部位的区域运动。

難:一解,施刑的鸟,鸟啄,指剖析、分解。二解,革大、革天。鸟腾飞天地之间,要想突破天界难上加难。革土命要用力、需要地狱轮回,土既是载体又是需要轮回的生命的物质源头,轮回比较勤苦。革天命要让思维如鸟儿飞跃,要让灵魂飞升成道,所以很難。漢字是革天命的,所以要用放射性的思维才能掌握。

易:上面是个日字(指阳)下面是个月字(指阴),一阴一阳,指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只不过一阴一阳罢了,大道易简。

前:上面的两点指無形的阴阳二气,一横指天,下面是个刖,古代重刑之一,现代汉字的“前”字是指越早出现的事物伤害越大。“前”在甲骨文中,一指臣子小心翼翼拜见君王,二指逆流而上,后:古代是指掌握权杖的女人,後:行+系+止组成,运行着的事物受到了某种力量的阻止。前后相随,本意是指阴阳总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主角。

“無为”是指从事物的根源出发,认清事物发展的整体局面。

不言:至高至上之言,也就是在自然规律中潜移默化。

教:甲骨文中,由爻+子+拿着教鞭(棍子)的手组成,本意是指让孩子在变化掌握事物运化的规律。即以变制变、以变应变。

“學”:學字头上两只手中间夹个爻字组成。在古汉语中,无论教字还是学字,反映的是在变化的事物中运用变化的思维方式掌握其中不变的规律。以变应变。

恃:由竖心+寺字组成,寺庙的“寺”:是指加减、得失、多少与心无关、与言无缘,所以正常的寺庙应该追求的是四大皆空。竖心旁的“恃”:心中总是惦记着得失多少,无法放下。

弗:甲骨文中意思是捆绑枪箭,指休战,停止。现代汉字“弗”是指一切事物都离不开阴阳,一撇为阴,中正为阳,弓是指屈服。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第二章形而上版解读:本章说明了宇宙天地万物八相十六景之间的关系,天地首先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运动,而后才是封闭式的、收敛性的运动。没有无限开放性的事物,也没有无限封闭式的事物,事物总是在一张一弛的运动着。当美和善扩散至一定的限度后就会显示出收敛闭合的特征。有形物质发展至极点就会以無形的方式隐藏。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物质的层层剖析、分解,就会发现物质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阴一阳那么简单容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皆是事物发展的不同形态的称呼罢了,它们无不遵循着这种转换模式。圣人认知事物的根源,以自然运化规律教化民众。万物作而不会停留在开始的阶段,万物生而不会停留在有形的阶段,万物为而不会计较得失多少,万物功成而不留形体,有形化作無形,而后無中生有,生死轮回,永不消失。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四)万物作焉而不辞|原创:至道学宫 白云

    作者: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 白云先生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

  • 《道德经》没有权威

    关键词:道德经解读 解读《道德经》没有人敢称权威,老子也不行。 今天的菜单: 《道德经》一折。 解读《道德经》,没...

  • 道德经与云

    现在很多的人都在解读道德经,我也想说一下我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解读道德经,说他讲了教育的本质; 养生专家解读道德经...

  • 玄一山人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玄一山人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皆 知 善 之 为 ...

  • 《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一、原文 第二章两兼思维(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 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之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

  • 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

  • 解读《道德经》第二章

    木怀山: 读出自己的道德经 木怀山: 用出自己的道德经 木怀山: 书写自己的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 ...

  • 【道德经】解读-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章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l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