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虑和庸者自固的历史困局

作者: 有熊有熊 | 来源:发表于2017-07-07 16:28 被阅读158次

“这个世界的问题就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最早看到罗素的这句话时,就被这句精妙的哲思深深吸引,以致于当初看到引用这句话的文章早已忘记的一干二净,而对这句话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远见卓识却记忆犹新。

近日笔者重温这句话时,突然想到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这句话的出处,究竟是因何而言,看看能否再找寻出更多的思想内涵。但却发现网上相关的信息繁杂,出处却难觅踪迹。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英文原文,然而悲催的是这段思想的英文原文也有着众多的版本,英语着实蹩脚的小编甚是捉急头痛!无奈之余望着一张纯英文网页,又经过一番头晕目眩的努力,好在有翻译软件帮助,最终查明了这段话的出处来源。(英文网页源地址在文后附上)

关于这番话的流传较广的就有着三个主要不同的英文版本,下面是小编根据自己理解对应的翻译。

Th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intelligent people are full of doubts, while the stupid ones are full of confidence.

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的人们充满疑虑,而愚蠢的人们充分的信任。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fools and fanatics are always so certain of themselves, but wiser people so full of doubts.

整个世界的问题是傻瓜和狂热者们总是如此的确信他们自己,而智慧博学的人们却又如此的疑虑重重。

The trouble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and the intelligent full of doubt.

这个世界的烦恼在于愚蠢的人过于自信和而聪明人却疑虑重重。

其实,这一思想分别源自于三个不同的人,分别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和美国作家查尔斯·布可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 德裔美国诗人、小说家,1920-1994),他们都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这个想法。

1、混沌的觉悟

早在1920年,叶芝出在《第二次降临》一诗中,第一节的最后两行表达过这样的一种思想: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袁可嘉译本)”

威廉·巴特勒·叶芝

The Second Coming

基督重临

Turning and turning in the widening gyre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The falcon cannot hear the falconer;

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

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Mere anarchy is loosed upon the world,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The blood-dimmed tide is loosed, and everywhere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The ceremony of innocence is drowned;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The best lack all conviction, while the worst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Are full of passionate intensity.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

关于这首著名的诗歌创作背景有种说法是与一战结束后,苏联革命成功和纳粹势力崛起有关。鉴于小编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英文水平着实令人捉急心痛,这里将不再赘述折磨读者,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渡娘或谷歌。

2、危机的警醒

时间1933年,伯特兰·罗素在一篇题为《愚蠢的胜利》的文章,哀叹德国纳粹运动的兴起时,罗素采用了这样一种说法:

伯特兰·罗素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trouble is tha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while the intelligent are full of doubt.Even those of the intelligent who believe that they have a nostrum are too individualistic to combine with other intelligent men from whom they differ on minor points.

当今世界(二战前夕)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愚蠢的人过于自信,而聪明的人则疑虑重重。即使那些相信自己有着真知灼见的聪明人之间,也会因一些观点的细枝末节不同而争吵不休。

1935罗素通过加拿大一家报纸郑重声明,又将此话做了细微的调整。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trouble in the modern world today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while the intelligent are full of doubt.

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罗素的这一细微变化,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1935年德国国内,希特勒法西斯政党在政治上政权得到了巩固,并且通过了《纽伦堡法案》开启了大肆迫害犹太人血腥恐怖政策。并且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开始扩军,国防军由原先10万扩充为30万。

与此同时的国际社会虽然一片哗然反应强烈,但迫于世界经济的衰退和一战后的反战情绪,对德国的制约相当有限,而不幸的是此时的英国国内也掀起了“绥靖”政策的开端。

随后的1936年9月、1936年10月、1949年众多出版物中都引用过罗素的这段话,并且都是在未征求罗素本人意见的情况下做出了些许改动。于是呈现出下面这些面貌。

A lot of trouble today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and the intelligent are full of doubts.

The trouble with the world is that the stupid are cocksure and the intelligent full of doubt.

而罗素的这段话在近七十年之后的2001年,在一家贸易刊物名为“InfoWorld”出版物中,引用这句话时多出了fools和fanatics这两个词,但来源都并不确定。而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fools and fanatics are always so certain of themselves, and wiser people so full of doubts.

3、睿智的延展

时间再回到了1989年,诗人查尔斯·布可夫斯基在接受文学杂志专访时,又将这一思想具体引申到文学领域。

查尔斯·布可夫斯基

主持人:

Your poem ‘Friendly Advice to a Lot of Young Men' says that one is better off living in a barrel than he is writing poetry. Would you give this same advice today?

你的诗《寄语年轻人们的忠告》中说到:一个人即使是生活在桶里也要比写诗好。今天你还会给我们相同的建议吗?

查尔斯:

I guess what I meant is that you are better off doing nothing than doing something badly.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bad writers tend to have the self-confidence, while the good ones tend to have self-doubt. So the bad writers tend to go on and on writing crap and giving as many readings as possible to sparse audiences.These sparse audiences consist mostly of other bad writers waiting their turn to go on, to get up there and let it out in the next hour, the next week, the next month, the next sometime.

我想我的意思是,即使是你什么也不做,也要比做有害的事情要好很多。这其中的问题是糟糕的作家倾向于自信,而优秀的作家却经常自我怀疑。因此糟糕的作家会轻易的输出垃圾内容,并且会持续的、尽可能多的取悦他们仅有的读者。然而那些(悲催的)读者却更加青睐于这类糟糕的作家,并且时时刻刻的在那里等待那着些糟糕作家们的轮流前来服务。

......

(编后话)

在经过两个下午的努力后,小编终于查明了这句话的来龙去脉,虽稍有辛苦,但心情不错。不仅仅是自己获取到一些知识开拓了眼界,而且更多的感受似乎是看到了这一极具智慧的思想见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未陨落消失,而是超越了那个时代,延伸到各个领域中,时时刻刻给人们以启迪!

另外,不得不承认小编自己的才思十分有限,当回头阅读自己这篇文章时,其乐趣远不及构思这篇文章和查寻资料过程中获得的意外收获来的有趣。

最后,文中不当之处还请包涵指正!


参考网页:http://quoteinvestigator.com/2015/03/04/self-doubt/#return-note-10737-1

相关文章

  • 智者千虑和庸者自固的历史困局

    “这个世界的问题就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最早看到罗素的这句话时,就被这句精妙的哲思深深吸引,以...

  • 《清·晨自律》

    苍天无云间,庸者自安安。 清晨要自律,莫谈闲心语。

  • 困局

    所谓困局,有所谓的身体的困局,有所谓心里的困局,无论哪一种困局,都是需要打破这种牢笼,实现自我和心灵的解放。 我在...

  • 能者和庸者的差别

    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和情商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这世界上却有了庸者和能者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能者是因为机会好、够幸...

  • 自固一城

    如若宿命是注定 我将一生难渡的情劫筑去 自固一城 我无法拥有的现实 将从与...

  • 中心如自固

    回来没几天,先生已经不下三次在我面前说这个那个微商做得如何如何好,赚了多少多少钱,建议我也去做做看。以前我...

  • 庸者

    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清醒克制

  • 自黑:平庸者的虚荣心

    文/刘浩 最近又拿起毛笔开始练习书法,写了几个自以为是的字,于是斗胆在朋友圈里晒,朋友们给面子蜂拥点赞,瞬间虚荣心...

  • 人生困局 · 知识焦虑

    文 | 大鱼酱 人生最大的困局不是身处困局,而是身处困局而不自知。 更大的困局是,不是如何打破困局,而是打破了当前...

  • 核心课复盘day3:涅槃重生:重塑自我认识和价值观

    凉风打卡day3 涅槃重生:重塑自我认识和价值观 一、99%失败者的理由:平庸者都有的共同特点→自我设限 (1)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者千虑和庸者自固的历史困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al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