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天,“开锁”忙

作者: 雨如花飞 | 来源:发表于2018-02-27 20:51 被阅读34次
    正月天,“开锁”忙

    每年正月,总有一些亲友为孩子“开锁”,今年似乎更多。

    “开锁” 这种活动 , 大概对很多人来说都只是朦朦胧胧的一种仪式吧 ? 只知道孩子们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 , 要举行这样的一个仪式 ,类似于成人礼 。 至于再详细一点的内容 ,应该就很少有人懂得了 。 比如为什么要在十三岁 “开锁” , “开锁” 的“锁” 是个什么东西,“开锁”有什么意义 , “开锁” 仪式具体怎样进行,等等 。 这些问题 ,大多数当事人也许并不在意 , 他们在乎的是把这个场子给组织起来 ,至于“开锁”的事,往往有人代劳。

    其实,只要百度一下,就能找到有关“开锁”的相关资料。360百科“开锁”条有较明确的解释:开锁,又叫“圆锁”,是晋、冀、鲁、豫、陕五省民间流传的一种习俗 。 这风俗 ,主要流行于北方农村 , 是给那些年龄已到十二岁的男孩子进行的一种智力启蒙活动。再查“圆锁”,说法与“开锁”条略有差别:圆锁是地方性一种“成人礼”仪式,出现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和陕西等北方五省 和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的一种风俗 。 当地的小孩子在十二周岁的时候要大办宴席。

    “圆锁”条还说到这种风俗的来历,大意是 : 小孩子出生以后在未成年期间魂魄不全 , 每长一岁就会增长一分 , 每年都要用面做的生肖锁锁命 , 十二岁的时候魂魄齐全了 ,这个时候就要开锁。

    这种说法自然是迷信的 , 倒是那个庄严肃穆的仪式会在孩子的精神上 产生一个引领的作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十二三岁,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 是一个人由儿童步入少年的标志年龄 。 在这样关键的年岁里,进行一个仪式,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它可以 给那个即将成人的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 , 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 , 踏进少年的里程 ,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 , 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 , 产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

    主持开锁的 ,往往是方圆左近自称“有通神本领”的“老爷”(年纪较大的女性)。她们会准备一些工具 ,纸糊的,面做的,类似于“锁链”的东西套在孩子脖子上 , 然后又于头上覆盖一块红布 , 双手捧一个铁盘 ,跪在摆满供品的桌前。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 , “老爷” 就开始庄严神秘地念念有词 , 逐渐由念叨演变为吟唱 ,一边还做一些动作 , 摸摸孩子的头 ,拍拍孩子的背 , 伸手指一指天 ,好像确实在与空中的什么神仙对话。那场面确实很庄严,很神圣,因为那被开锁的孩子都显出几分害怕的意思。

    在“老爷”的指示下,围在四周的亲人,纷纷往孩子捧着的盘子里丢钱 。 后来 ,又让孩子的祖母和母亲坐在供桌后面 , 再由两个力气大的人将供桌抬高 , 开锁的孩子从供桌下钻过去,分别由祖母和母亲抱一抱。再原路返回,仍旧跪在供桌前 , 由另一个 “老爷”拿一个新扫帚在孩子身上拍几拍 , 又拿一个巨大的馍馍让孩子啃几口 。 最后就把事先挂在孩子脖子上的一个旧式铜锁打开 , 与那吃过的馍馍象征性地扔出去。开锁仪式就宣告完毕了。

    然后就该吃酒席了 。 这一环节对大多数人来讲 , 应该才是最重要的 。 酒席吃完,各自散去,开锁活动才真正结束。

    我记得 , 我们老家的人 ,以前只是结婚的时候才开锁 , 因为是与婚礼同一天进行 ,开锁的仪式就简易多了 ,省时省事省钱省力 。 不知道为什么 , 这几年却学起别地的风俗也逐渐流行起来了 。 也许这是人们生活幸福的一个隐证吧。

    对于这种风俗的盛行 , 我们难以简单地去褒贬 。 网上说有些地方的圆锁仪式已经简化成一家人自己庆祝一下 , 大吃一顿 。可我的身边却正好相反 , 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这一点实在要不得。

    从正月初九到今天 , 我已经连续吃了好几次酒席了,明天还有一家,酒席是已经吃腻了,大家都吃腻了 , 所以一桌酒席倒有半桌剩下了 , 那些鸡鸭鱼肉一袋袋的全给养猫养狗人士带回去了,看着真是觉得可惜!

    为孩子举办这个成人仪式是好的 , 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这个仪式也是好的 , 如果能够清简一点,那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军中曙光:很有意思的仪式和活动
      • 我写写:一桌酒席倒有半桌剩下了 , 那些鸡鸭鱼肉一袋袋的全给养猫养狗人士带回去了,看着真是觉得可惜!👍
        雨如花飞:@石泓泓 😞😞😞

      本文标题:正月天,“开锁”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c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