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境界叫名为"庄子"

作者: 顾我三千里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5:26 被阅读142次

    无羁无绊,顺其自然,此所谓之“逍遥”

                        ——题记

    自古以来,便有儒道至圣之言,孔老夫子,以教化世人得一"圣人"称谓,所持仁义,为天下人所向。而老子虽先于仲尼,但其道其言,大多所加于己身,超凡脱俗,无羁无绊,便也无所依靠。南怀瑾先生曾言:如果把这儒、道、佛比作店的话,佛家就好像是百货店,里面应有尽有,你可以去里面逛,可以买也可以不买;道家就像是药店,平时可以不去,但如果你生病了,就得非去不可;儒家就是粮食店,如果你要生存,就得经常光顾并且在这家店买一些东西。

    西周灭,春秋起,战国来,儒家之说似新学之言,但实则复古人治,一起一落,不能为当世所用,却为后世所师表,幸哉!乱世之中,若能善一己之身,不入其世,不坠其中,恪守心中一寸净土,也是一道一路。道家便应运而生,也许老子追求是自身的无欲无求,至人之境。而唯有庄子身处乱世,既敢于入世,也不怖于出世。

    《逍遥游》一文,庄子以鲲鹏自比,以九万里之傲然道出一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志,庄子说吾有大志,奈世无其“南海”,吾独徜徉于生之无涯。文末,庄圣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生他不追求名利,但却收获了很多名利。是的,不求名利,不代表没有名利。

    庄圣之哲学,已为生死之说,当然本为道家之本。庄子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因此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庄子生死哲学充分表达了庄子思想的本体关切: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同步,生死与“道”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对生死的超越即是对“道”的认同。

    《周易》中的"三名三人",与庄子的至人、神人、圣人,恰恰相同。有个奇妙的地方是,三种境界皆是无人能达,易学之中固有“天人”一说,而何谓天人,“天人”就是逍遥游中“游无穷者”,也就是这句后面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可见庄子的思想与境界,却也与易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人说,道家始终徘徊于历史的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道家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我们只能说它的思想并不像儒家思想那么适合统治者,可那又如何,多少可登大雅之堂的学说,凐灭于历史之中,只剩下只言片语,而只言片语中又有多少被现人所误读,所“异议”。比如朽木不可雕也,又如有教无类……

    有人说,道家之说示人消极避世,不足道也。谬论!庄子的《南华经》十三章即便气势磅礴、文采斐然。你可知道,何为出世入世,岂能一言蔽之。君不见,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一个悲剧的不智,或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足以令人敬仰,但是这份敬仰却满含了悲怆!

    有人说,,庄子是狷介的,妻子死时,他亦“鼓盆而乐”;他是深刻的,他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他是迷茫的,他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的痴、狂、特立独行如此与时代格格不入,庄子就是那个时代的谜团。

    他说“在天为龙,在地为蛇”;

    他说“吾宁摇曳于泥涂中”;

    他说“知无涯,吾生有涯”

    他说的,也是我想说的……

    也许庄子作为一种境界,远比把他作为一位圣人要好的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境界叫名为"庄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zps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