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经典桥段是“刮骨疗伤”,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人也做过有这样的事。
他就是明朝第一谏臣,杨继盛。
一提到明朝嘉靖皇帝,都不会忘记他的权臣,严嵩。就像一提到清朝的乾隆皇帝,人们会自然而然记得和珅一样。
你在京剧里面看到白色的脸谱,出场的一般不是曹操,那就是严嵩。反正都是反面教材人物。
说起来,杨继盛的童年过得并不怎么好,出生在一个底层人家,家里穷,又有一个不待见他的后妈,于是只能放牛。
但他好学,经常站在私塾门口听课。他老爸后来也被感动了,就允许让13岁的他去上学。
和范仲淹、宋濂等人当年求学的勤奋劲头有的一拼,后来不负众望,考中了举人,进了国子监,当时的校长是徐阶。
有的人可能对徐阶此人不熟悉,他是张居正的老师,也是最后扳倒严嵩父子的主力骨。
32岁那年,杨继盛终于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
努力读书,就是为了遇见未来优秀的自己。通过读书,你会有选择另一种活法的权利。
2、
在杨继盛埋头苦学的时候,蒙古首领俺答围困了京师。
还好有咸宁侯仇鸾及时解救,皇帝才保住性命,为此仇鸾做了大将军。
但蒙古首领俺答一次又一次地带兵骚扰大明,仇鸾也懒得打仗。
于是就找严嵩合计了一下,说:不行,咱们就和他们交好,开个马市,互通一下。
严嵩当然高兴,这样交好可以省下很多麻烦。
可杨继盛就不高兴了,为嘛交好,之前的仇还没报,就开始软骨头讨好人家了,一点也没有骨气。
于是连夜就写了《请罢马市疏》,也就是《十不可 五谬》,一一列举了仇鸾他们计策的不可行性。
洋洋洒洒,说的皇帝都动心了,但也只是心动,不是行动。
杨继盛在上奏章之前,估计是忘了一件事,当年俺答“求贡”不成,走上了“逼贡”之路,为此特意来了个二次围困京师,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庚戌之变”。
有了这样的变故,明王朝还硬气的起来吗?
鸡蛋和纸老虎碰到一起的时候,注定是要碎的也是纸老虎,不是鸡蛋。
以当时明王朝的实力来说,也就只有同意开通马市的份儿,哪还有什么硬气的正面迎敌的骨气。
很自然,杨继盛顺理成章的还是被贬了,成了狄道的一个典史,也就是一个九品芝麻官。
从兵部员外郎,直接跌到九品芝麻官的位子上。
这样要是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早就心灰意冷,痛不欲生了。
但是,杨继盛就不属于这一般人的行列。
被贬之后,来到狄道这个小地方,没有抱怨,立马投入工作中,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还让夫人张贞传授纺织技术。
俨然就是一个富有实干精神的基层干部。
可谁能想到,前几天他还和徐阶、严嵩、仇鸾这样的朝中一把手,站在一起,共商国事呢。
这就是官场,变幻莫测,浮沉皆不由你。
但做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地,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到看透名利、生死、自我,这样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3、
杨继盛是不平凡的。
当他被皇帝重新启用为户部主事,三天后迁为刑部员外郎,后来又做了兵部武选司。
一年之内,连升几级,这得是有多大的殊荣,又要有多大的诚心,才能无愧于老百姓。
于是,一个月以后,他写了一道在中国历史上都很有名的奏章,即《请诛贼臣疏》。
也就是在严嵩权势熏天的时候,想将他扳倒。
他以为嘉靖皇帝对他这么好,就会帮他这个忙。
错了,错的太离谱了。
迎接他的是踉铛入狱,和自己被打断的腿。
看着一点一点腐烂的肉,他就用不怎么锋利的碗片一点一点刮除,即使露出了白骨,也没有停手。
没有麻醉,也没有一声呻吟,更没有一滴眼泪。
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心里打颤。
伤残的身体、简陋的手术刀,亲自给自己刮骨除肉,这难道不是胜过关羽千百倍吗?
要知道关羽当年的刮骨疗伤手术,还是神医华佗帮他做的,还有人陪着下棋,帮着他转移注意力。
可是杨继盛做的事,却是现实中,生活里实打实的事。
这份有名的奏章,最终还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他走上了历史的光荣榜。也让严嵩彻底的贴上了奸臣的标签,为世人不耻千百年。
这一年,杨继盛40 岁。
不知道,在走上刑场的那一刻,他有没有像李斯那般,心里闪过曾经在乡野山村放牛的场景。平淡一生,却能保全自我。
杨继盛,虽有才华,但从他做官的这短短8年来看,他真不适合在暗潮涌动的中央待,到更适合在狄道这样的小地方做基层干部。
他没有直接扳倒严嵩,但他的死向全天下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为他的校长徐阶扳倒严嵩铺好了路子。
严嵩倒台这一年,是他死的第七年。
隆庆元年,新皇帝朱载垕继位,专门平反了严嵩在位时期的冤假错案,抚恤直谏诸位大臣,杨继盛就是第一个。
他的儿子也被任命为国家干部,开始新的人生。
袁崇焕因为梁启超和金庸的小说文笔,走进了市井乡村。
杨继盛不平凡的一生,却是孤独躺在历史里,等着后人来拂去灰尘,顶礼膜拜。
人的一生,不在乎活的有多久,就只看,在这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你是否真的活出了自己的个人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