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对文化的讨论,基于文化人类学和美学,结合社会心理学给出答案。
文化人类学始祖泰勒(E. B.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做出如下描述:
"Culture is defined as a social domain that emphasizes the practices, discourses, and material expressions, which, over time, express the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of social meaning of a life held in common".
文化需要社会物质财富为载体,承载社会精神的内容。文化也体现在社会个体的行为中。
文化的物质载体,本文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定义为人化的自然。
社会精神以社会经济政治为基础,对社会经济政治具有能动性的反作用。社会精神影响个体意识。个体意识指导个体实践。人是类的存在物。社会是人的关系的集合。所以,文化的社会精神本质上意味着人的社会化。
所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是构成文化的两大基本要素。
2.
无处不在的消费商品化的文化,通过被作为消费活动的审美活动,使个体的意识活动被由所有社会个体创造的文化支配。
人的精神世界被其创造物——文化——支配。
人的自由意志需要外界材料用于思考。而这时的文化控制了所有可以被用于思考的材料。
所有的文化产物,随着统治阶级统治的深化,被转变为统治阶级统治思想的枷锁,对社会个体,在潜意识层面设下牢笼。消费商品化的文化由此再生产整个社会。(参看《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社会意识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存在,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文化是社会意识,所以文化是第二性的存在。文化是客观的存在,它对社会个体意识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有属于物质的场。场是物质性质的表现。物质可以通过场相互作用。例如磁铁通过磁场吸引铁。
磁铁与磁场文化通过人类劳动,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文化以各种形式,或明或潜,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个体的意识。这种影响力的存在,集合成文化的“场”。
消费商品化的文化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通过文化场产生作用。文化场是现代文化性质的集中表现。
现代的消费商品化文化因为文化场而充分体现其再生产整个社会的本质。
4.
审美活动中的美是文化生态中的美。文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文化场是文化发生作用的第二性存在,它是由文化决定的客观存在。
美被消费商品化的文化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美的存在也就在于文化场中。作为第二性存在的文化场中的美,也是第二性的存在。
本文通过上述探讨,认为文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文化的本质体现在文化场。
文化场是文化实现其自身存在所需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集合,是社会力学的范畴。
美是人类文化的产物,是劳动的结果。美也具有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两种性质。
美的本质因为文化的运动规律,而存在于文化场中。美连接人类的创造和文化对人的再生产。
关于美怎样在文化场中,成为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助力,请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