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乙己,最出名的怕是他那件长衫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前阵子,“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更是成为了热门话题,触碰了无数人内心深处的痛。我们似乎都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这让我想到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姜文扮演的马匪摇身一变成为了县太爷,想要站着把钱挣了,一个字:难。
余华很喜欢《孔乙己》这篇小说,我也跟文友们分析过,比如小说的叙述视角,侧面烘托。但当我再读《孔乙己》时,我只感到无限的悲凉。孔乙己甘愿被人嘲笑,就算打断腿了,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的原因是为了什么?我看到了一句话:“温一碗酒。”
鲁迅的家乡绍兴,是盛产黄酒的。而且,我认为鲁迅也是爱酒之人。要不然,他怎么能写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酒楼上》?要不然,在写那些短衣帮监督有没有羼水时描写得那么认真?且看:“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眼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据查,鲁迅的确爱喝酒。在鲁迅先生本人日记里也记载着:1912年,8月饮酒10次,9月饮酒8次;1913年3月2日记载,晚上“饮酒一巨碗而归”;1924年2月6日记载 “夜失眠,尽酒一瓶”。没想到的是,最常与鲁迅先生组酒局的是郁达夫。)
说起酒,中国可谓是酒文化的大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传唱,“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放浪漫,“关羽温酒斩华雄”的霸气侧漏,“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惺惺相惜,“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酣畅淋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沙场秋点兵的雄浑,“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是呼朋唤友的畅快,“诗酒趁年华”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恣肆……就连《天龙八部》里,最吸引我的,不是乔峰、段誉、虚竹三兄弟在少林寺聚首,而是乔峰、段誉的斗酒。白素贞喝雄黄酒显出原形,也让我对“酒”垂涎三尺,电视剧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也让我心心念念。
到底是什么酒能如此甘甜?我喝过酒,白酒、米酒、啤酒、红酒,甚至自家酿的果子酒,兑水的酒,等等都品尝过,但酒对我而言,却越发苦涩。辛辣的味道暂且能忍受,但那种腥臭却让我每每有恶心想吐之感。大概是我醉酒的次数多了,胃早就翻江倒海,形成了记忆,对酒也就放下了。
回想当年,我可是酒中好手呀,划拳猜码不说一顶一,至少想过我,没那么容易。我记得去兰州火车上,闲来无聊,便和同车的老乡就着车厢提供的开水,从西安开始便一路猜码而去。猜到有趣之处,我们也相视而笑,没成想,被我们吸引而来的旁人也跟着附和地笑。这才发现,我们似乎成了大家的焦点。
在桂林时,我也常叫上壮哥和卢老爷,一起聚聚。只可惜,他们都喝不得酒,而且“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我们也就渐渐作罢。自斟自饮就更显落寞了,于是,对酒就更放下了。
现在想来,我才明白,并非是放下了酒,而是“知交半零落”,能一起喝酒的人,越来越少了,就像秋风,一天比一天凉。
我也明白了孔乙己为何非要来咸亨酒店了,他和我一样,也是落寞了呀,孤独的滋味可以品尝,但总没有一两个可以说话的人,心就寡了。所以,孔乙己宁愿被嘲笑,是快乐的空气,就算腿被打断了,也要温一碗酒。
唉,要是有朋自远方来,我也要温一碗酒,喝个尽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