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白衣——割据时期的西藏16

作者: 白发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6-07 06:51 被阅读0次
    王剑兄供图

    通俗西藏史系列——通俗西藏史《吐蕃王朝》卷(已完本)

    藏地杂谈系列——心爱的姑娘是个美丽的木头碗安放灵魂的绿松石活佛是个大宝贝

    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系列——天上掉下个赞普来!、止贡赞普谋杀案屌丝的逆袭返老还童的赞普

    上一节“竖牛作孽”

    二、河西乱局

    1、归义后事

    (4)、天子白衣

    公元890年沙州之变后,张淮鼎自立为归义军留后,议潮后裔重新执掌归义军。但这个辛苦夺来的位置,他也没有坐多久。不过年余,张淮鼎便重病不起,沙州军务只能全盘委托索勋代行。临死之前,他将儿子张朝奉索勋都招到病榻前,将幼子托付给索勋照料。

    索勋曾担任瓜州刺史长达十四年之久,敦煌保存的文献中,多次提及时任瓜州刺史的他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使瓜州万顷良田得以灌溉的功绩,可见其不是个无能之辈。加之又与张议潮存有姻亲关系,可以推断即便是在归义军初期,索勋就是沙州集团中的主要决策人之一。

    索勋并不是诸葛亮,当他站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台阶上时,却没能抵御住再上一步的诱惑。张淮鼎死后不久,他便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

    奇怪的是他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居然打通了关节,唐庭于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正式承认他是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节度使的权杖,张氏兄弟苦求不得,而索勋却得来全不费工夫。

    虽然获得了唐庭的任命,但索勋的做法显然打破了沙州豪门的权力平衡。这让沙州的其他豪门心有不甘,也许在他们看来,张氏才算是沙州领袖的正朔。河西的局面是在张氏的领导下开创的,张氏为首领大家都无话可说。你索家也不比其他家族功劳多啥,凭啥你能夺了张氏的基业?

    就算是你获得唐庭的授节,可是唐庭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自顾尚且不暇,对于沙州根本就是鞭长莫及。也就是在这种心理之下,张议潮的十四女(李明振的夫人),开始在沙州豪族中串联倒索。当时,李明振已经去世了,但是河西李氏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张氏夫人(她的名字已经湮没在时光之中)的串联下,公元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沙州豪族们联手诛杀了索勋,“赖太保神灵,辜恩剿毙,重光嗣子,再整遗孙”。李氏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议潮之柞,因而复振。

    重新掌控归义军的张承奉就能从此掌握大局了吗?显然不能,河西李氏在张承奉上台的事件中有拥立之功,自然要得到特别的照顾。因此,李明振的四个儿子弘愿弘定弘谏弘益,分别任沙州刺史兼节度副使瓜州刺史墨离军使甘州刺史左武卫长使等职。从这个任命就可以了看出,李家几乎把持了归义军辖区内的军政大权,张承奉几乎就是个傀儡而已。

    李氏家族这种难看的吃相,又引来其他家族的不满,心怀不满的家族再次联手倒李扶张。不得已之下,河西李氏家族不得不将一部分权利让与张承奉,使沙州的权利再次回到了平衡的状态。

    公元900年(光化三年)八月,也就是张承奉成为归义军首领四年后。唐昭宗下诏,追认了既成事实,诏令张承奉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归义节度、瓜沙伊西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可以看出唐朝这时候,对于沙州这块飞地的政权更迭早已是有心无力,不管是谁掌权只要奉唐朝的正朔就行了。

    张承奉至天复年间(公元901-903年)一直是河西节度使,并奉唐朝为正朔,终唐之世,始终为唐经营河西,亦可谓不黍祖德。天枯(公元904-907年)以后,朱温挟天子而令诸侯,群雄逐鹿中原,唐王朝名存实亡。

    公元907年(唐哀帝天祐四年),朱温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享国289年的李唐王朝覆灭。张承奉于遂于公元910年(后梁开平四年),建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

    《新旧五代史•吐蕃传》中有相同的记载“沙州,梁开平中,由节度使张承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这也是正史中仅有的关于西汉金山国的史事。有一种说法认为,张承奉所用国号,“西”指方位,“汉”指汉族人、汉人。“西汉”合意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又名金鞍山,在敦煌西南境,古为同楼兰与于阗、吐谷浑分界之岭,即今甘肃、青海、新疆三界之交的阿尔金山。按“五行”观念所指,西方属金,金为白色,所以“白衣天子”者,即“西方之天子”

    从其立国的国号可以看出,沙州附近民众对于汉人身份的认同。虽然沙州其实也是各民族杂居的状态,但随着公元848年张议潮起义之后,生活在沙州的以粟特为代表的其他族群迅速汉化。张承奉自立西汉金山国,未尝没有节境自保的意味,希望在周边异族的环视包围下,用汉人的身份唤起境内民众的支持。

    可惜西汉金山国立国之时,归义军的势力早已不是当年勃勃初升的态势。其所拥有的辖区也不是张议潮时期的至少瓜、沙、甘、肃、伊、凉六州,虽然史籍中皆号称“归义十一州”,但其实其余的州郡貌似和张议潮真没多少联系,就是凉州虽被归义军光复,但貌似也没被归义军管辖多长时间。

    张淮深时期起,归义军的疆域日蹙,西州、庭州甘州都被回鹘占据,对沙州的归义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肃州龙家等部族控制,凉州因为有甘、肃二州所隔,早已音讯阻隔,落入温末、吐蕃之手。张承奉虽然自称“继五凉之中兴,拥八州之胜地”,实在是大话欺人,他所能控制的区域不过瓜州、沙州二州,和紫亭悬泉雍眼石城常乐新城等区区六镇而已,治下人口已不过百万,只能算是当时河西地区一个实力并不出众的小邦国而已。

    当一个国家国力弱小,而周边又强国林立的情况下,最考验君主并不是他的执政能力和军事素养,而是在各国政坛上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能力,张承奉似乎并不擅长这种技能。其实在西汉金山国成立之前,甘州回鹘归义军的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敦煌史料中多有甘州回鹘骚扰沙州,焚毁寺院的记载。

    建国之后,张承奉曾派遣罗通达统兵征伐楼兰,以恢复沙州于阗的交通。我很怀疑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显然张承奉是想从南边恢复古丝绸之路的南线(也就是楼兰线),打破回鹘势力对沙州东西北三面的包围。但从沙州于阗(今新疆和田县西约特干遗址)直线距离也有一千二百公里,而汉时的楼兰古国早已掩埋黄沙之下,正是因为楼兰地区环境的艰险,所以丝绸之路才改行北道,想要穿越茫茫戈壁,恢复丝绸故道的交通,这恐怕并不是实力孱弱的西汉金山国能够完成的。

    而且生活在这一带的少数民族政权璨微,也不是软柿子。罗通达很有可能是无功而返,在回师之际,他有可能趁机进攻了伊州回鹘。在敦煌金山国文献中,对于这次出征有如下描述:“还乃于阗路阻,璨微艰危,骁雄点一千精兵,天佑顺盈,神军佐胜。……回剑征西,伊吾弥扫。”

    从记载上看,好像这还是场胜利的样子。问题是本来出兵的目的是向南寻求通道,结果去于阗的路难走,璨微又不好对付,结果回兵路上趁高昌回鹘不备袭击了伊州。可是你想没想过,就一个甘州回鹘金山政权就很难应付了,你还主动去招惹高昌回鹘

    结果甘州回鹘大兵压境,敦煌东界的防线都被突破,回鹘军长驱直入,直抵敦煌城东安营扎塞。张承奉不得以连忙派人去“南蕃”求援,这个“南蕃”政权可能是指生活在陇西的温末吐蕃部落。可能是在“南蕃”协助下,或是在沙州军民的奋力抗争下,金山国击退了甘州回鹘的进攻,暂时保住了西汉金山国的国体。

    公元911年,甘州回鹘再度来袭,这一次西汉金山国再也无力抵抗,虽然在敦煌保存的《龙泉剑神歌》中表达了对于战胜来犯回鹘的信心,“我帝威雄人未知,叱咤风云自有时,祁连山下留名迹,破却甘州必不迟”。但战场上的沙州军队却是“沿路州镇,逦迤破散,死者骨埋囗囗,生者分离异土。号哭之声不绝,怨恨之气冲天”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承奉不得不和签城下之盟,以沙州百姓的名义向回鹘可汗上了《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天可汗状》,约为父子之国,“可汗是父,天子是子”。西汉金山国和白衣天子张承奉降格为“西汉敦煌国”“敦煌王”

    随着张承奉的去世,张氏政权灭亡。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沙州大族、兵马留后曹议金接任了沙州的统治权,他废除了“西汉敦煌国”,恢复归义军称号,自称归义军节度使,史称曹氏归义军,沙州地区的汉人政权又展开了新的篇章。

    张氏归义后期,沙州的形式愈发岌岌可危,在周边割据政权的压迫下,覆灭几乎近在眼前,这是在这种情况下,曹议金重新挑起了归义军的大旗,凝聚人气再度奋起。但他能够在河西云波诡谲的环境中,

    上一节“竖牛作孽”

    下一节曹氏归义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子白衣——割据时期的西藏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ys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