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点灯待天明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16:07 被阅读4次
    夜夜点灯待天明

    吴鸿勇/文

                  夜夜点灯待天明

    许是早上喝了麦片冲咖啡的缘故,我出去跑了半天,拍了许多照片归来,陪家人吃过午饭,精神一直挺好。

    我有午睡的习惯,此时竟然不想睡。躺在床上看了十余页《收获》刊载的《海口日记》,深为作者大胆而细腻的描写动情。

    这是十几年前的一本旧杂志,当时在报刊亭翻阅的时候,就是冲着《海口日记》这四个字才掏钱的。曾通读过一遍。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对日记体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我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读过郁达夫先生的《浓春日记》,这本集子收入他的日记竟达19题;丁玲那一篇《莎菲女士日记》,虽然是一部日记体的中篇小说,其笔法细腻,一纸风行,不知影响过上世纪30年代多少青年!

    我曾从旧书摊淘回一部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词典》,在翻阅过程中,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作品集中以日记体文学形式表现生活的,就多达近40种。

    许多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人,都喜欢写写日记,那些历来的著名历史人物、作家学者,尤喜记日记。我虽地处僻壤,在有条件购书之后,所搜求到公开出版的名人日记,含合集在内已多达数十种。尤以《鲁迅日记》、《曾国藩日记》,为我所钟爱。

    偶尔翻翻,看上几页,前人的寥寥数语,都足以令人遐思,想象无限,诸多启迪,大有禆益。

    作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后期的知识青年,我当年在乡村耕耘近十年,就常记日记。在调丰知青场生活不足两年,就记了厚厚的三册。

    我当时的处境颇为尴尬,物质生活甚是艰难。艰难到什么程度?我曾用两句诗予以概括:三月未闻膻腥味,捕鼠为食聊解馋。

    我和当地的一青年农民阿腾,同住在一间石墙瓦屋里。他新婚燕尔,夜夜归家抱娇妻,我则夜夜独守空房,点一盏柴油灯待天明。

    夜夜点的,是一盏用墨水瓶改作的柴油灯,灯光微明,青烟袅袅,有风从四壁缝隙吹来,它必摇曳,一股浓浓的柴油味,同隔壁牛栏的牛屎牛尿的骚臭味混和在一起,直呛鼻子。

    就在那样的穷乡僻壤,多见草木少见人伦之间,立木桩为支撑,排横木为架,承两个菠萝蜜木制的小书箱当桌子,耕作之余,稍有暇时,必记日记,或作生活札记,在当地认识的知青和农友,其姓氏,其趣事,或认识某种可作药用的草本植物、小小动物,又或四季所植庄稼,无不汇聚笔端,一一记之,落于纸上,让青春岁月留痕。

    40年前那乡居近十年的日子,天天耕耘,劳作不辍,汗洒红土,滴落水田,无比艰辛,生活窘迫。然而,我不忘理想的初衷,所记的大小不一、残旧发黄而字体歪歪扭扭、密密麻麻的一本本日记簿,如今仍静静的被置于书橱的顶格,就是掠过一眼,我也不敢忘却,不敢贪图安逸而偷懒。

    回城工作后,自然要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所担负的职责。那些旧日记是很少翻阅了,但新的日记仍不断产生。有一次我清理书橱,认真数了数,竟多达83册。

    2012年10月,一个经营印刷厂的程姓朋友,为我印了100本稿纸,用牛皮纸作封面,以利保存。自此,我一直将自己想书写的文字,一一写在这种稿纸上。

    今年始,用手机写作,便利快捷,笔写少矣。与时俱进,本当如此,没什么好惋惜好遗憾的。贵在坚持,手写、电脑、手机皆用具,关键在于人的这点志气,这种精神,这点耐心,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2018年12月15日下午,发自广东遂溪。

    夜夜点灯待天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乌因:佩服老师的韧劲,向老师学习!乌因拜读。

      本文标题:夜夜点灯待天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fc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