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国学与传统文化
穷婚姻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些古言没搞懂别瞎引用

穷婚姻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些古言没搞懂别瞎引用

作者: 见语闻君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6:53 被阅读13次

网络里但凡涉及因为贫穷而导致悲剧婚姻下场的,很多人就喜欢掉书袋,用『贫贱夫妻百事哀』来发表评论,以此来坚定自己应该找有钱人结婚的决心。

笔者想总结一下以下几句常被人误解瞎引用,可能严重导致现代人感情观婚姻观扭曲的句式。

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处: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的第二首

全句: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曲意:

每次说到婚姻和物质之间的话题,就有人用『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来表达说没钱就过不好日子,贫贱的夫妻生活很悲哀。

本意: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别,是件让人悲伤的事情。作者恰恰想强调的就是,夫妻在困难面前应该要同甘共苦、不忘初心,而不是所谓的没有经济条件就不应该过下去,勉强过下去就是悲哀。所以因为曲解本意而引用这句话的人,其潜意识必然也是拜金思想为重,不愿意通过努力面对困难,只想傍富走捷径。

可怜天下父母心

出处:

慈禧太后因有外国使节前来宫里拜会无法参加母亲祝寿而写下祝词

全句: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曲意:

父母一辈子为了子女殚精竭虑,很多时候却未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回报,真是令人感觉唏嘘和可怜。大多人用于对某些不孝事件引发的对父母行为的同情。

本意:

『可』是值得、应该的意思;『怜』是珍惜、赞叹的意思。父母疼爱子女的初心是值得赞叹的,这其中也是倡导孝道的一种感慨句式。原句并没有“可怜”或“同情”感情元素在里面,更不是针对不孝行为发出的感叹。现代父母很多人用不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喜欢用“都是为了你好”为由采取控制和约束子女婚姻的行为,因为长辈过度干涉导致离婚率节节上升、婆媳矛盾激化还无思反悔,只要有人对他们这些干涉行为有批评意见,就搬出『可怜天下父母心』来掩盖错误,可谓某些父母为行使对子女婚姻的控制欲无所不尽其极,企图用这句古言占据道德最高点。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处:

孟子《孟子离娄上》

全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曲意:

不谈孟子说的三种不孝行为是什么了,现代人都认为你不结婚生孩子给父母抱,就是最大的不孝顺,是违背传统孝道的。

本意:

这是一句最多被人断章取义的古句。联系全句话,“无后”意思内含两层,一是舜娶了妻子,如此婚姻大事过后都没有禀告父母,这是没有尽到孝道的表现;二是舜结婚了意味着正式脱离父母组建新家庭,但因为没有将自己的婚姻事告诉父母,这是有妄图不顾父母养育之恩自己出去独立生活的表现,所以也是大不孝行为。所以整句可以理解为“父母把子女养大成人,结果不声不响的结婚自己组建家庭去了,由此弃父母而不顾就是为人子女最大的不孝”。

父母在,不远游

出处:

孔子《论语·里仁》

全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曲意:

只要父母还在,远离父母去远方定居生活就是不对的。现代人多用于认为女方不要远嫁,就近找个人结婚才是最对得起父母的。

本意:

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和定居(并没有指远嫁,因为按照古代婚俗,女人出嫁就已经不属于女家人了,而回归只属于客人身份),如果一定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能让父母安心,并保持随时的联系。所以说很多人并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古人也从来没有绝对的说过不可以远行,只是要在深思熟虑、万事周全之下进行远行。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出处:

不明确,一般只称民间谚语

全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曲意:

人要不多为自己着想,那是违背天理的结果。现代人多为自己自私自利的行为找个冠冕堂皇、自我宽慰的借口。

本意:

“为”念作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真正的释意是,一个人如果不多加提升自己的修为,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这其实是一句自勉自强的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穷婚姻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些古言没搞懂别瞎引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uxg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