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横秦岭简宝贝读书品文
红尘中的大士之道——鸠摩罗什

红尘中的大士之道——鸠摩罗什

作者: 路舒晨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15:26 被阅读158次

        在中国佛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都很少有这样的传奇人生:天纵奇才,年少成名,三十岁前便成为了一代佛学宗师;在名望的顶峰一夕之间酒色尽破被打入红尘谷底;到了暮年历经磨难名利皆忘,却在汉地佛法传译上照放出万古光芒。纵然身体和精神都遭到长期磨难,但这位大师仍在滚滚红尘之中坚定的行走在自己的大士之道上,以身陷阿鼻地狱的姿态,心生出朵朵莲花。

    鸠摩罗什雕像

    01

        在西安城郊终南山圭峰北麓有一座安静的寺庙,这里没有兵马俑恢弘的历史况味也没有回民街热闹的市井气息,有的只是一座历经风霜的舍利塔和一口冒着薄烟的古井伴着斜阳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禅意。

        草堂寺,一座被西安各大名胜古迹光芒所掩盖的寺院,这里并不是游客们长长的西安旅游攻略里必去的景点,所以当你完美地避开节假日和讲经日,在某个飒爽的秋日下午一人悄悄穿过红色的山门时,你会突然感受到一种历史回响的错位。这种历史回响的错位与兵马俑正好相反:2200年前始皇陵的回响是墓穴中万千兵佣的一片死寂,而今剩下是鼎沸嘈杂的人声;草堂寺1600年前的回响是三千译经僧通彻云霄的诵经之声,而今却寂静的只有风声入松。

    草堂寺

        是的,这座如今平日里安安静静的寺院在1600年前却是当时整个中国最为宏大的佛经翻译场所,常驻译经僧八百人,译主、度语、证梵本、笔受、润文、证义、校刊等分工精细,传译井然,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更是达三千之众。在草堂寺中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经后来成为“三论宗”立宗经典;译出的《法华经》后来成为日本佛宗大派日莲宗的立宗经典;而《成实论》则成为了“成实宗”的立派经典,三宗皆尊草堂寺为祖庭。

        在草堂寺忙碌的译经场上,中国佛教已然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草堂寺前汉地闻法已逾三百余年,但却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不能精准的领悟梵本佛法中的真谛成了汉地佛教发展的最大障碍,什门众僧尚且不能完全领悟佛经真谛又何谈教化众生;草堂寺后中国佛教却发展的勇猛精进,各派教宗纷纷而立,至梁武而臻鼎盛,普罗大众也开始真正了解接受佛教。是汉地僧人怠于传教才误了这三百年么,并不是,相反在这三百年间为了寻求佛经中的真理,一批又一批的汉僧或涉瀚海越葱岭或破风浪渡重洋从天竺带回一本本真经,然而却始终没能出现一位既能通晓梵文熟读经义又能深谙汉学天资神骏的大师来融会中西,直到草堂寺第一位主人,鸠摩罗什的出现。

    02

        公元352年春天,飞鸟不过的巍峨葱岭仍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水流湍急汹涌的辛头河(印度河)呼啸着仿佛从天际而来,夹着万钧之势从悬崖峡谷间奔过,在连接两岸渡口纤细的绳索上有两个更为纤细的身影,一个婀娜一个稚幼。婀娜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是龟兹国国王的妹妹奢婆公主;稚幼的是奢婆九岁的小儿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童年是十分幸福的,他生于龟兹国王庭之中,母亲是龟兹公主父亲是龟兹国师,并且身上有着一半佛教发源地天竺的血统。鸠摩炎,罗什的生父,原是天竺相国之子,因不恋权位一心向佛,舍了家传相国一位剃度出家东游弘法去了。在他游历到龟兹国时已经颇具盛名,国王至郊相迎拜为国师,而一向心高的王妹奢婆公主却对他一见钟情,后由国王白纯下令逼为夫妻。

        在罗什出生之前,便已经有无数美好的预言和祝福围绕在他身边,先是当年奢婆身怀罗什之时便自觉神悟超解有倍常日,后来在弥日设供请斋听法时奢婆又忽然自通天竺语,还有位名叫达摩瞿沙的罗汉更是预言奢婆腹中所怀之子乃舍利佛转世。

        鸠摩罗什出生之后确也没让这些预言赞许落空,不仅相貌绝伦更是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览群书,七岁随母亲拜入释门,师从大师佛图舌弥精研佛法。

        但当大人们过多的赞誉和期许凝结在一个孩童身上时,往往成了天才神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他们会在赞美中迷醉失去奋进的动力;会在期许中被声名所累最终被压垮消沉,正所谓,过慧易夭,徒伤仲永。

    少年罗什

        这是奢婆作为一个母亲最为担心的事情,担心罗什会在这过于温暖的花园中沉睡过去。在罗什九岁的时候,奢婆决定带罗什远涉千里前往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她需要罗什放下,放下富贵的生活,放下尊贵的身份,以世间卑微的身姿去聆听佛法的真谛。同时需要放下的还有她自己,罗什所要放下的一切她不仅也要放下,作为一个母亲她还需要做的更多。九岁,一个普通孩童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或者正在学堂里和同窗好友游戏嬉闹,奢婆却必须狠下心让小罗什的每天在跋山涉水、餐饮露宿中度过。而这却是一个母亲真正的伟大之处。这次在罗什生命中出现第一次苦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关于山川与河流,关于花鸟与野兽,关于异国与风情,关于人生与苦难也关于追求与真理。这次游历诸国让罗什眼界大开,逐步造就了他倜傥豁达的性格,路途中的苦难和对真理的追求也使罗什骨髓里浸入了沉稳和坚毅。

        或许,这才是佛祖最好的安排。奢婆这样想的时候,望着沉睡的罗什眼中开出了欣慰的花。

    03

        罗什母子出了龟兹国后沿着塔里木河一路向西,历经万苦,终于翻过葱岭渡过辛头河到达了天竺境内罽宾国。当时罽宾国内有位名德法师叫做槃头达多,乃是罽宾国王的从弟,时人称其渊粹有大量。才明博识独步一时。奢婆便让罗什拜达多为师,达多也对罗什的资质十分惊讶,《杂藏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三部经书400万言,罗什只三月之余的时间,竟背诵得一字无误。连罽宾的国王也听闻了罗什的才名,便招罗什进宫与几个外道(佛教外立道者)论辩,想要见识下这个天才有何过人之处。

        法堂之上,一边是几个皓首白须的外道论师,一边是一个神情秀颖的小沙弥,中间的罽宾国王眯着眼饶有兴趣的捋着胡子。这是鸠摩罗什一生中第一次正式论辩,但他却不显的有一丝紧张,神情闲定的如同对面只坐了几个稚子。几位论师因面对的只是个黄口小儿出言便颇多不逊,罗什却抓住他们辩论之隙,运用所学的上座部(小乘)教法将外道“四执“一一论破,直辩的几位外道论师瞠目结舌无地自容。罗什旋而成为罽宾外国僧人中著名的小乘师,声名开始远播他国。

        转瞬已满三年,耆婆决定带罗什返回龟兹。

        在路经月氏国时,他们遇到了一位罗汉,这罗汉也不言语只将罗什上上下下看了数遍,奢婆心疑上前相问,罗汉神情庄严地对奢婆说:“此小沙弥应多加守护。若至三十五岁不破戒,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与优波掘多(号西天第四祖)无异,若戒不全,也就没什么作为,至多成个才明俊诣的法师而已。”

        罗什听罢神情自若不以为然,奢婆心中早已思绪翻滚半晌不语,谢辞罗汉之后奢婆看着罗什,心下暗想:定尽己所能守护罗什,然若因果轮回,真应所言,自己却是无可奈何。

    04

        佛陀在世之时,因其所授经义皆是言传身受,并无典籍书面记载,在佛灭之后百年间弟子们传习佛法具是口诵心记,后又出现大天五事导致教团分裂,随着佛教发展教派内部一分再分。在阿育王时代,随着佛教向外传播,一部向北方流传,传到中国中原一带形成汉传佛教,再传韩国、日本、越南等地,统称大乘佛教;另一个部派经由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修解脱道,最终证悟阿罗汉,不再轮回。大乘佛教修菩萨道,不仅度己而且度天下苍生。

    佛教传播路线图

        鸠摩罗什所处的时代,西域诸国大多都信奉上座部佛教,罗什二位老师所传的《阿毗昙经》、《杂藏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皆是上座部经典。罗什作为一个小乘法师已颇具名气,但在他归国的路上却碰到了一位改变他人生思想方向的老师,须耶利苏摩。

        须耶利苏摩是莎车国的王子,年纪轻轻的他讲起大乘佛法来才技绝伦。与罗什在疏勒初见时,罗什正披着佛袈裟在为众僧讲《转法轮经》,苏摩在下面听罢暗暗赞叹,却又有些惋惜。惋惜罗什所讲经法过于执着于有,待众僧散去后苏摩上前合掌一礼:“罗什小师父,贫僧有礼了。”

        罗什也合掌:“大德安康。恭问尊姓大名,来自何方?”

        苏摩:“贫僧是为世人假立名称叫‘须耶利苏摩’其人。”

        罗什奇道:‘须耶利苏摩’与假名之‘须耶利苏摩’有区别?”

        “当然有。须耶利苏摩非须耶利苏摩,乃是名须耶利苏摩。”

        罗什兴趣来了,“照此说来,我鸠摩罗什非鸠摩罗什,乃名鸠摩罗什?”

        苏摩哈哈一笑:“正是。”

        罗什挠挠脑袋有所悟又无所悟,便问:“请问大德,近来读何经?“

        “大乘经法,《阿耨达经》。“

        “所论何物?“

        “论无相,论空。道为无起相,亦有不灭相。诸法之本无,所觉若如幻。”

        “何意?”

      “世间一切诸法,本为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此六处,所生之六触,皆如幻不真。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一切法皆虚妄不实。”

        罗什博览《阿毗昙》,妙达“六足”,从未听说过一切法皆空的道理。这种理论犹如空谷足音,给予罗什强烈的震撼。罗什决心弄个明白:“何谓虚妄不实,眼前所见,譬如佛堂、僧舍、菩提树,岂会是不实之相?”

        苏摩釜底抽薪:“由眼所见,眼又岂是实相?”

        罗什答:“眼根(眼睛看到事物的能力)不虚。”

        苏摩问:“眼根不虚,当能以眼观眼,而你又看到了什么?”

        罗什一时无言,心中却浮现出前些时日在疏勒国寺之事。当时罗什在寺中行顶戴佛钵之礼,当罗什双手捧着佛钵举过头顶时,心中忽然一动:这佛钵形体不小,我一个小儿怎会举的动?念一至此忽觉佛钵重量顿增,双手不稳“哐当“一声佛钵砸在地上。一旁的奢婆闻声询问缘由,罗什便说:”心有分别,钵有轻重。“回想至此,罗什方如醍醐灌顶,心中顿时了悟。

        于是再拜苏摩为师,转而尽心修习大乘佛法。鸠摩罗什也因而成为一位大小乘佛法尽修,佛门典籍无一不通的大师,他在佛学上的造诣也使他的声名日臻隆盛遍传西域三十余国,甚至传到了遥远的中原。

    05

        鸠摩罗什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原大乱的时代,西晋王朝自八王之乱后便开始摇摇欲坠,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趁势举兵而起,一时间五胡乱华生灵涂炭,然而大一统的和平天下似乎遥不可及,中原百姓打心底里渴望至少能得到精神上的救赎。

        前秦建元十三年岁次丁丑正月,朝会之时太史出班奏禀:有星现于外国分野,主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其时中国北方出现了短暂的统一,雄姿英发的前秦主苻坚大有睥睨天下之势,“王佐之才”王猛新逝,苻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稳定天下的人才。苻坚听闻大喜,心想此大德智人必是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和襄阳沙门释道安,遂派遣使者前去相请。

        数年后,在前秦雄主苻坚准备挥师百万南下东晋之前,先派大将军吕光领兵7万剑锋直指西域,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平定西域,迎鸠摩罗什回长安。此时的鸠摩罗什在西域诸国声名如日中天,常升金狮子座讲经誉满葱岭内外,龟兹国王视罗什为国之瑰宝,以龟兹正急需罗什弘法,几番推脱不肯放罗什东去长安。此举却惹恼了苻坚,在他人生宏大的规划蓝图中,国家统一和强盛是他的最终理想,所以灭东晋而一统和得罗什而安天下一样都很重要。他盘算着,差不多等吕光平西域迎罗什到长安之时,自己这边应该也把东晋灭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天下一统佛光普照自己岂不如同再造乾坤万古留名,简直完美。

    前秦及西域诸国

        听闻吕光大军将至,龟兹朝野上下震动,罗什入朝奏请国王白纯:“今东人西来大敌当前,系因我一人,请陛下将我献出可使百姓免受火光之灾。“

        白纯不以为意:”且不说你是我外甥,还是西域大德高僧,就我手中这10万精兵外联西域诸国,谅他吕光300里流沙都难过,何惧之有?“

        罗什再奏:”陛下,国运将衰,东方强敌已生,还宜恭敬柔顺,勿抗其锋。“

        白纯一怔,凄然一笑:“好好,当年你母亲只身西去天竺之时说我国运将衰,现在你也说我将衰,我倒想和这吕光斗上一斗,看我龟兹到底国运如何!”

        罗什见国王此说便无法再多言语,白纯盯了罗什片刻:“你母亲离去之时不仅对我有赠言,对你也有赠言,你还记得?”

        罗什答:“自不敢忘,母亲西游之时对我说“大乘经典,传之东土,惟尔之力,然于自身不利,其可如何?”

        “你怎么答?”

        罗什毅然道:“大士之道,利彼忘躯。若能使大化流传,洗俗启矇,即使身当炉镬之苦亦无所恨!”

        “好!你说过的话你可不要忘记。“白纯长袖一扬几个侍卫过来保护着罗什往皇家寺庙而去,罗什分明看出那一挥手中带着的几分诀别味道。城外,兵荒马乱,擂鼓震天之声愈发的噪乱了。

    06

        外面终于慢慢地沉寂下来了,罗什狭小昏暗的禅室里只有一盏古灯忽明忽灭。室外一阵兵甲列队跑步之声由远及近,“哐“地一声室门被人踹开,一位身材魁硕的将军在士兵簇拥下走到了罗什面前。罗什睁开眼睛慢慢地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发现那人也在朝他打量,两束目光碰在一起罗什心下已经了然,那人却满脸的困惑。

        “你可是鸠摩罗什?“吕光问。

        “正是。“回答的不卑不亢。

        吕光开始有点怀疑主上派自己前来的目的了,那个传闻中的大德智人竞是一个如此年轻的小和尚?自己带领着7万大军,冒死穿过流沙戈壁,又在延城城下殊死搏斗死了不知多少弟兄才打败70万西域联军,最终竞只是为了这么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僧?吕光有些气冲心头,一只脚踩在罗什打坐的床沿之上,将身子慢慢拉向罗什:“那你,可知道我是谁?“

        罗什不嗔不急,迎着吕光凶煞的目光,慢慢地说:“请我之使。”

        吕光虽然恼怒,听闻此言也只得暂压胸中怒火,用看待战利品般的目光又打量了一遍罗什,向身边将领吩咐了几句,心下冷哼:看过了今夜,这世上还有谁肯称你为大德圣僧。

    吕光漫画形象

        是夜,吕光威诱相加,迫使罗什饮了不少醇酒,又将他和龟兹国王女儿也就是罗什表妹同关一处密室,及至次日罗什酒醒才知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长久以来树立在罗什心中的那幢戒律大厦顷刻间瓦解成土,多年来的虔心修行也被涂上了不可抹去的污点。罗什想到许多年前月氏罗汉所说的预言,又想到对自己谆谆教导的母亲失望的脸,觉得懊悔不已忍不住啼泣起来。忽然间,舅舅白纯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回荡而来:你说过的话你可不要忘记。

        我说过的话?罗什止住啼哭,霎时间一种无形的历史使命犹如千斤般的重担落在了罗什肩头:大乘东传,惟尔之力。大士之道,利彼忘躯。是的,即便是在这红尘谷底自己也要将这传教大道继续走下去,然而一息之间万念轮转,罗什心中又生出恨来:既是东来之人逼我破戒,我又传他佛法东去作甚!一时间罗什又觉万物缥缈,苏摩师父的身影飘忽而来:以眼观眼,万物皆空。如同当年领悟大乘佛法时的醍醐灌顶,罗什顿时悟了过来,双手合掌向西一拜:“多谢佛祖点醒,弟子险些又犯大错。“

        从此罗什心无杂念,一心待吕光东归。吕光令罗什骑牛,又用烈马把罗什多次摔下,只把吕光看得哈哈大笑罗什却一如往昔毫无异色。吕光见百般侮辱竞丝毫不能动其心志,渐渐自觉形秽,从此不再辱于罗什。

    07

        在鸠摩罗什三百年后的中国也出现了一位译经大师,他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玄奘法师。在罗什和玄奘身上有许多共同点,比如都天资聪颖、融会中西文化而又历经磨难。他们身上还有不少的对称点,罗什生于西域,玄奘生于东土;罗什为王室之后,玄奘为百姓之子;罗什先学梵语后通儒典,玄奘先通儒典后学梵语;罗什从西至东传播佛法,玄奘从东向西求取经文。

        而长安城则成了这对跨越300年的三藏法师重影的节点。

        300年后的长安城是玄奘法师西游取经的起点,300年前的长安城则是罗什法师东游的终点。

        公元385年冬,吕光东归大军抵达凉州首府姑臧,此时吕光才得知前秦国主苻坚早已大败于淝水,现被姚苌所害长安也为其所占。于是吕光勒马凉州,立地称王。

        眼见长安已近,传法东土的宏愿就要实现,但历史的车轮硬生生在凉州刹住了。罗什在凉州既不被吕光所用,无从弘扬佛法,同时又被吕光所忌惮绝不允许罗什跨出凉州一步。

    鸠摩罗什漫画形象

        或许是我还没有准备好。豁达的罗什常常这样安慰自己,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桌前安静坐下,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卷《老子》细读起来,其后的几年里罗什遍读汉家经典,儒道诗史无一不通,不知不觉间罗什的汉文修养渐渐精纯。

    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

    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

        这是罗什赠沙门法和的一首诗。还有一首《十喻诗》传世:

    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

    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

    既得出长罗,住此无所住。

    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

        罗什日后译经一改之前传统直译而为意译,本身就需要海量的梵文佛法知识储备同时又要熟读汉家经典,诗史典故信手拈来,这样融会中西、在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中具是大师的人物,在鸠摩罗什之前还没有出现过,而这实与他在凉州的十几年的汉学素养积累密不可分。不过罗什心中的苦恼也随着他日益增长的汉学素养而不断增长,他已不再年轻,弘法东土的夙愿却迟迟不能实现,困坐于凉州的罗什不知何时才能抵达他心中的长安。

    08

        姑臧城中一处僻静的寺院里,罗什放下了手中的书卷依门望着凉州的天空,不远处的城外正红光万丈,金锣杀伐之声渐渐逼近,这样的情形令罗什有些害怕却又有几分熟悉,一如17年前的龟兹延城。罗什不知道如今这座城和他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他已经58岁了,不知佛祖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多少。罗什整理好自己的僧衣,盘坐在禅室之中,如同等待17年前的吕光一样,等待着历史命运的洪流将他裹挟着带往更为遥远的东方。

        公元401年,后秦国主姚兴派6万大军攻打凉州,这次他不仅要凉州这地更要鸠摩罗什其人。所幸的是姚兴不是吕光,在五胡十六国的所有国主中,他可以算的上是最有文化素养的一位。这位羌族的首领,不仅喜爱汉文化,更大力提倡佛教,自身也有不错的佛学修养,所以他明白鸠摩罗什这块被无视了十几年瑰宝的无上价值。

        凉州被围4个月后,后凉国主吕隆上表归降,数月后姚兴以国师之礼迎罗什入关。鸠摩罗什在历经了长久的磨难之后,终于到达了他魂牵梦萦的都城——长安。

        鸠摩罗什入秦后,被姚兴拜为国师,安置在城北逍遥园中居住。罗什不敢忘记弘法重任,不几日便在逍遥园中升坛开讲《大品般若经》。秦主姚兴引领在长安的高僧及诸沙门亲临逍遥园澄玄堂,听鸠摩罗什演说佛经。法座上之,罗什显得非常伟岸,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起经来滔滔不绝,绝言妙语引人入胜,直把《大品般若经》讲得“天花乱坠”,全场听的是鸦雀无声。鸠摩罗什讲经完毕,还有许多僧徒意犹未尽不愿离开澄玄堂。但是一些颇有造诣的佛教高僧听罢后,总觉得疑惑重重,为什么鸠摩罗什所讲的经和旧译经,有诸多地方不同?这其中也包括熟读佛经的姚兴,于是让罗什手持龟兹文本,姚兴持旧译经本,相互参照对比果然发现了旧译本的不少问题。姚兴不禁感慨,汉地佛法谬传久矣。遂下令,由鸠摩罗什主持,召集天下贤士在逍遥园中开设译经场,广译天下佛经。

    大品般若经

        一时之间,天下高僧名士咸集,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更是达三千之众,罗什弟子间比较出名的便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慧严慧观等等,或被称为什门四圣或被称为什门八俊,还有什门十哲之称。所译经书也都是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经典译本,成为汉地佛教的奠基者。除前篇所述三派立宗的经典外,三论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为四论学派;《法华经》是天台宗的绪端;《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的依据;《弥勒成佛经》,促成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促进菩萨禅的盛行;《梵网经》,使我国能广传大乘戒法;《十诵律》,是研究律学的重要典籍等等。

        看着罗什在汉地的影响越来越大,或许是为了权术制衡或许只是单纯的关心罗什的生活问题,在一次罗什讲经完毕之后,姚兴对罗什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若是没有后人传承岂不是天大可惜。”说罢手一挥,内廷已送来10名美人。从此也不让罗什住在僧坊,而是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此时的罗什已不在是当年那个年轻的小僧了,他没有拒绝也知道拒绝不了,他还需依靠姚兴才能将译经弘法的大士之道走下去。当年在龟兹传授罗什律法的卑摩罗叉来长安看望罗什时,问罗什弟子可有几人,罗什念及自己亏节之事自觉无法为人师,便对师父说:“汉地的经律尚不完备,新经和诸论,大部分由我传译,有三千徒众跟我译经,但我累业障深所以没有收得弟子一人。”四圣、八俊,随便一人便足以令老师骄傲,但罗什却自觉有失,不愿相认。每每升座讲法,常先自说譬喻:“如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也。”这是将他破戒之事比作臭泥,将佛法比作莲花,虽然自己心中痛苦也要谆谆告诫弟子洁身自好。

    09

        转眼间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已11年了,将近古稀的他依然每天忙碌到深夜,饱受沧桑的身子却再经不起过耗了。罗什心知自己世寿将尽,圆寂之前召集众僧告别,言及还未来得及翻译之经甚为可惜,又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译传无谬,即使焚身之后而舌不燋烂。

        后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逍遥园中三千弟子高诵经文为罗什送行,罗什的尸体在园中火化荼毗之后已随风化尽,果然如罗什生前所发誓愿,他的舌根经火不烂,印证了鸠摩罗什一生的赤诚佛心,也见证了鸠摩罗什传译佛教的不世之功。按罗什遗愿,弟子们将舌舍利运往凉州的鸠摩罗什寺供奉,现今这颗舌舍利还存于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颗三藏法师舌舍利。

      长安草堂寺,鸠摩罗什生命中最后一站,他在这里广译佛法,实现了心中的大士之道,最后魂归西天;凉州鸠摩罗什寺,在这里罗什经受了17年的历练与积累,他将自己唯一的舌舍利留在了这里;敦煌白马塔,见证了罗什东去路上的种种劫难,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白马埋在了这里;新疆克孜尔石窟,这里是鸠摩罗什的故乡,也是他非凡一生的起点,他把自己飘零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童年记忆定格在了这里。

    鸠摩罗什寺

        千年已逝,当年的逍遥园已成今日草堂寺,当年的三千僧侣译经场只剩古树烟井浸没在夕阳的余晖下,当年的大德智师现在化成一座古迹斑斑的舍利塔供后人凭吊,惟有历经磨难从滚滚红尘中走来的鸠摩罗什的身影和他脚下的大士之道仍铭记在世人心中:身纵陷阿鼻地狱,心犹生妙法莲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尘中的大士之道——鸠摩罗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yrz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