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祠堂

作者: 夏光草木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21:08 被阅读52次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

        印象最深的祠堂形象,应该属于《白鹿原》里的白家祠堂。古朴自然,凝聚着白鹿原上的白家,每到族内大事,聚集族人,召开族会。

        我的姓氏在本省是一个大姓,家族庞大,自然就有家族祠堂。香火缭绕百年,它经历了前朝的衰败,走过日寇的铁蹄侵略,走过中国人民解放中国的不屈历史,饱经沧桑,有满满的年代感和历史意义。

        雕梁画栋,精美绝伦,祥瑞壁画,名人题字。家族的祠堂,供奉的是汾阳工郭子仪,唐代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村人因为郭公的祠堂存在,一直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修庙盖楼,互相帮衬。祠堂香火不断,繁荣鼎盛,成为村里乃至镇上的文化标志,更是成为村人心中的圣地。

修缮后的大门

        地处农村,贫困伊始。党和国家对于农村的帮扶政策提高,脱贫致富干部的亲力亲为,使得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逐渐摘掉贫穷的帽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了乡村,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不过同样改变的还有家族祠堂。

        为了精致的外观,修缮祠堂时,使用油漆重新漆了大门,柱子等,覆盖了原有的朱砂红色,同时覆盖了那些历史留下来的磨损痕迹。变得有如一套时尚的新式建筑。

祠堂前堂

        砖瓦多是翻新的,村干部们特地找来工人,清除了祠堂内很多尘土,地衣,把满面尘霜的祠堂变得“油头粉面”,俨然成了一个喜庆的没有任何年代感的地方。很多时候,我踏入里面,找不到任何可以诗情画意,追随先辈魂灵的感觉。

“毁尸灭迹”

        最让我难过的莫过于这一堵“有故事”的墙!这堵墙见过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陈赓,原名陈庶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陈赓将军来到我们祠堂,也是郭家的祖庙里,豪情满怀,泼墨挥毫,留下大字“青史留名”,笔迹遒劲,气势恢宏。只可惜这幅字只存在于我幼时模糊的记忆之中。后来村里翻修祠堂,不懂一二的村干部用白灰硬是把那副大字抹了去。可哀可叹!

中门

        中门的大红对联,是每一年村里的族老们,为了惋惜追思祖先,贴上门楣的。过年喜庆,一来给回乡前来拜祭的游子们的祝福,二来是给村里的族人们讨个喜色。礼崩乐坏千年,只有在偏远的农村,或许才有那些依旧跟随着古老传承做人做事的人。

        不过太过快速的现代生活依旧把这些老人们变得无能为力。

壁画

        考证已经不出这幅壁画是哪一朝的先人们留下来的,不经保护,已经损坏得非常严重,线条模糊,色彩发黑变暗。不过凑到前去,认真端详,依旧可以辨认出那栩栩如生的神灵,魔鬼,自然风光。人们古来传统,信仰神佛,忠诚祈祷黎民百姓免遭饥寒之苦。村人依旧不能免俗。

里门

        这是经过完全粉饰的里门,我最喜欢的是那抬头便能看到的栋梁,经历百年,依旧能够撑住祠堂的屋顶,古朴自然,灰色的木干上隐隐泛出青苔的绿色,应该是这祠堂里唯一没有经过修改的地方。

石龛

        这是祠堂前的石龛,深深埋进土壤里,承受过几千几万的跪拜和践踏,变得圆润和光滑。

丢失的祠堂

        我祖香火永盛!

        城市取代农村,孩子长成大人。这是时代的变化,跟不上潮流的变化的东西要被淘汰!比如远古的宗法制,比如曾经的三跪九拜。祠堂或许也想这样,渐渐没有了祭祀祈祷的作用,便被遗忘和丢弃。丢弃了的祠堂,远离了的祖辈,以及远离的故乡。

        礼崩乐坏在遥远的周朝,或许家族确实也远在遥远的以前。人们在不断前进的社会洪流中拼打,很容易忘记了自己的家族,以前的族规,家谱也慢慢淡入了人们的生活。生活富裕了,可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是像以前那么浓了。

        很少有人坚持着老一辈的传统,很多人会打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口号头条去折磨后辈,我们丢失的祠堂可能难以再找回,不过我们还有公德,美德,还有父母,还有故乡。它像是曾经陪伴你童年的大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变老,变得不合时宜,变得或许不那么有威严,有重要性。但它依旧在,什么时候回故乡,都有它在那里守护着你的这一个大家族,有它,你何时都会有神灵的庇佑。

        祠堂老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一道风景,或许很多人漂泊异乡,突然间看到自己姓氏的祠堂耸立不倒,在风雨中依旧年轻的时候,突然间一道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因为有它的地方就有故乡,就有同样姓氏的亲人。

        祠堂会变老,和人一样,请每一个有家的人,都能够善待它们。建筑不是冰冷的砖瓦,也是记忆和归宿。丢失的祠堂,我想让你回来!

相关文章

  • 丢失的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

  • 王婆婆论如何断祠堂风水吉凶?

    祠堂,即宗祠。祠堂风水对家族后人的吉凶影响力很大,所以人们历来非常重视祠堂风水,祠堂风水等同于祖坟风水,若祠堂风水...

  • 祠堂

    谁家的祠堂 威严地矗立在坡头 被踢门的寡妇 跪在门口 等待着审判 以死人的名义 借着活人的手 围观者一边哂笑 一边...

  • 祠堂

    端午回老家,与父亲聊起老宅的祠堂,说到老祠堂已经破败了,心中兀自伤感。 笔者是客家人,客家人的祠堂,有着与众不同重...

  • 祠堂

    在我们家乡的农村,每条村都有很多个祠堂,祠堂的作用一般都用来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而我们村最大又...

  • 《祠堂》

    文/端木家达 老家的祠堂竣工了,族长通知我们回家吃宗酒,因为是第一年,我又是家族村代表,必须要回去,二0...

  • 《祠堂》

    正午,阳光毒辣。他来到珠玑古镇。 从南雄这个四线城市到古镇,坐公交一路摇到这里,耗费了他两个小时。 正门口的牌匾泛...

  • 祠堂

    小时候年龄小,不懂礼俗,接触少,对于祠堂宗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到后来,在长辈的带领下,才渐渐明白了,祠堂...

  • 祠堂

    正式念小学前的头两年,爸爸送我到村里的祠堂读书,算是启蒙。 祠堂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老师,她家就在祠堂旁边,开着...

  • 《 中国祠堂通论》:中国祠堂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祠堂的起源 中国祠堂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网友评论

  • 子杭_zi:祠堂的记忆要配合文字,一味地仿古翻新,恐丢失了它本该承载的博大内涵。
  • 甄玺:祠堂,找寻追溯族家源头的地方
    夏光草木:@甄玺 其实通过文物破坏,也想呼吁文物保护想
  • 京城稻谷:渐行渐远渐无书。我慢慢离开了你
    夏光草木:@京城稻谷 评论准确
  • 林木草:祠堂也是一代代人的记忆和乡愁、家族情怀的归宿。
    乡土文学,发人深省。
    林木草:@夏光草木 诗专题是关注人数比较多的一个专题,现代诗也比较容易写吧,而乡土题材的,是有点小众,但是还是可以坚持写下去。
    夏光草木:@林木草 其实不写诗以前我有写过长篇的乡土文学小说,可是由于比较小众,所以没有在简书上一直写了。😁随时交流

本文标题:丢失的祠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zcw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