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时间管理模型》第三部分《时间管理的基石》之《精力管理》第11篇文章,敬请持续关注,谢谢!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6933/4dce83c5d12ab558.jpg)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1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主要的思维形式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等。
思维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本身也是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的。只占体重的2%的大脑却需要耗费人体25%的氧气供给,所以思维精力也是精力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力管理金字塔中,思维精力处于第三层,体能精力和情绪精力也是思维精力的基础。身体虚弱、睡眠太少或饮食不规律造成的疲倦会使的思维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焦虑、挫败和愤怒的情绪也同样会使干扰注意力,损害乐观心态,使思维低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6933/768b3f9e3e4cef1d.jpg)
2
良好的思维精力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 专注
专注意味着不纠结于过去的烦恼,不沉醉于曾经的辉煌,也不忧虑未来的迷茫,甚至也不过分憧憬以后的成功,而只是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
保持注意力集中,不会胡思乱想,不会妄想纷飞,专注于对现实中所直接面临问题的思考,分清事实和判断,区分轻重缓急,权衡利弊,专注对于逻辑思维的发挥有着最有利的帮助。
培养专注力首先要树立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的心态,在行动中贯彻每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好高骛远、心猿意马。
二 正面
人类最伟大之处就是在面对外在的刺激时,可以充分利用人类的四大天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可以保持积极主动的正面态度。
对于任何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心理表现,都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保持乐观的精神,热爱生活,相信未来,坚持成长,不畏艰难,这种正面的看法对于形象思维特别重要。
正面乐观,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这几乎就是天性。但对于任何人,坚持不断地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正面乐观的语言或暗示不断深入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去,这也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三 自由
《如何像达·芬奇一样思考》一书中,作者迈克尔·葛柏提出了颇具深思的问题:“什么场合你会获得最佳的灵感?”经过多年的收集,最普遍的答案包括“沐浴的时候”“躺在床上休息时”“在自然中散步”和“听音乐”,没有一个人会说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
可见,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放松的状态,对于思维的创造力最有帮助,顿悟思维往往也是在这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6933/ae65be46dcb22faf.jpeg)
3
除了保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情绪控制,保持专注和乐观之外,还有三种获得良好思维精力的办法:
一 注意思维的休息
思维与体能和情绪一样,都需要在休息中间歇再生,这方面却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和低估。如果思维得不到足够的恢复,会判断失误、创造力减弱、无法合理判断风险。
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期间,为了保持稳定的产出,有时会在白天花几个小时做梦,无视他的雇主——圣母感恩教堂副院长的催促。达·芬奇告诉他的客户“最伟大的天才,有时工作越少,成果越出色。”
我们自己也有体会,当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当心力交瘁之际,给自己放个假,将自己的部分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和休闲中去,这是获得创造力和灵感的最好方式。
二 注意思维的切换
196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外科专家罗杰·斯佩里研究揭示了大脑的两个半球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本质差别。左半球坐落着语言神经,有条理、按次序地工作,通过逻辑推演得出结论。斯佩里突破性地发现:大脑右半球拥有独特的能力,却常常被低估,它更擅长视觉化和空间概念,有更强的全局观,能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联系起来。由于右半球不如左半球那样单线化、对时间敏感,因此它更容易凭借直觉和顿悟处理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在长时间地对文字、数字等进行逻辑思维后,不妨切换一下思维模式,让左脑暂时休息,让右脑的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开始进行主导,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对于问题重新进行整理和想象,到一定程度后,又再切回到逻辑思维中来,理性解决问题。
三 注意思维的锻炼
只要不超过合理的限度,我们人类的思维与肌肉一样,都是越锻炼越使用,就越发达越有效。反之一样,使用不足都会开始萎缩。
成年人面临的记忆力衰退就是明证,它通常并非疾病引起的,而是思维不够活跃而导致的记忆“肌肉”衰退。青少年一般都不断学习记忆新的知识,所以记忆力不断得到提升;而人一到中年,很多人都开始停止学习了,思维肌肉的调动也越来越少,所以感觉学习费劲,从而更进一步放弃,造成恶性循环。
我们通过学习,通过不断思维,就是在不断的建立起大脑细胞新的联结,通过思维的积极使用,不断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这也是保持甚至提高思维精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