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无上正等无觉的菩提智慧,就是“空”,世人不好理解,在这一品中佛祖如来用“平等”二字做了解释,佛与众生,无有高下,一律平等,是一种无上菩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与众生都具本性,本性中皆无四相,故而平等。心住诸相,就是妄念,则为浮尘所弊,所以能修明心见性的一切善法,就能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平等是本性的体,修善是本性的用,不平等是因为心住诸相,以自我见识为本,以自以为是为用。
平等一词,真是妙理无穷,世人用之表达追求理想的社会与生活,佛家用之表现修行悟得无上菩提的智慧。用平等来形容的事物,好像在世间与世人心中是没有的,世间与世人心中的平等都相对的平等,世间一切事物没有平等可言,世人之心也没有平等可言,为什么没有平等,因为世人心住世相,以自我见识作为判别依据,以自以为是作为判别结果,怎么可能有平等。
真正的平等,只有佛祖如来讲的“佛性”里才会有平等。佛性即空,空即无相,没有可比的,就不会有不平等,没有不平等,就是平等。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世人能作到平等相待,那就有了一颗菩萨心。我们常说,不论高低贵贱,都能施以相肋的人有一幅“菩萨心肠”。这就是平等,心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念,不住世俗之相,但要做到这一点,是何其的难呀。只所以说是“菩萨心肠”,而不是“佛祖心肠”,是因为心还住“平等”之相,还没有达到不住一切诸相的“空”境。平等,在佛而言,是佛性的体现,在人而言,是人性的回归。
想得平等,是世人的心魔,我们心住世间诸相,心有能得所得之念,却还要追求平等,这怎么可能。追求平等与心住能所,是矛盾的,人有能所之念,是心住世间事物,而世间事物是有差异的是不平等,所以心住不平等之事心有不平等之念,还要得平等,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人类社会至今没有实现平等的原因。之所以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因为对人类自身的要求过高,所以才难以实现。
世人只有抛弃了让人产生不平等思想的见识与观念,才会真正得到平等。我们想要平等,却心住傲慢与偏见;我们想要爱情,却心住占有与索取;我们想要自由,却心住欲望与贪婪,我们相要生存,却心住藐视环境之念;我们想要时间,却心住享乐玩物之念;我们相要和平,却心住权威与可争之念;我们想要成功,却心住非道非德之念;我们想要摆脱重力,却心住自我自是之念;我们想要清静无为,却心住嫌人厌语之念;我们想要公正,却心住特权之念。我们想要的是精神与思想的逍遥游,心却被物质与自识所禁锢。
无法可得,则心自净。世人行善,心有得福之念,必执著于有为之善。稍有执著,皆是不净。净心者,没有能得所得之心,破尽能所执,心不住能所两相。善行者,没有能行所行之行,能所不立。总之善行者,能所之心亦忘,所行之善亦忘。以慈悲心,行利益事,外不执所度之心,内不执能度之心,不著四相,修一切善法,此之谓真正得菩提。为得菩提,借法修行,既得菩提,法以无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