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了六哥早读会,养成了随身带书的习惯,有时间就会随手翻翻。
今天中午翻书之际,同事小郭凑上来问:“姐,每天工作那么多事,你还每天看书,能看下去吗?记得住吗?不烦躁吗?”
烦躁吗?好像不会。看的下去吗?看不下去就跳过呗。记得住吗?当然......记不住。
于是,我问她;“倘若工作中需要你学习一项新技能,你会怎么做?”
“网上报个班呗,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咦?剧情好像不应该这么发展。
“不考虑自己看书吗?”
“自己看书抓不住重点,看着看着就犯困,而且看书效果比不上培训。”
不得不说,近几年各类培训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可否认它们为各种技能速成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如果告诉你一种可以媲美几万培训效果的阅读方法,你还会去参加培训吗?
在讨论阅读方法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阅读障碍有哪些。
01,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自踏出校园,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而远离阅读,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个方面。
没时间、没精力。工作、生活中太多的事要投入精力。面对铺天盖地的项目,当朝九晚五都成了奢望,读书更成了一件奢侈品,想想便罢。
看不懂、记不住。从小老师告诉我们,看书要看懂、不能一知半解,知识要记住,只有记住了,使用时才能随心所欲。读书越多越发现记不住,记不住的越多,看不懂的就越多。
看不下去。某项调查显示,畅销书前一百页的标记远多于后面整书的标记。难道后面内容不精彩?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因为大多数人总共就看了前一百页。
这些充斥在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何解?答案便是下面要说的阅读方法:
02,便签读书法(RIA)
针对上述阅读阻碍,赵周老师发展出便签读书法,也称RIA读书法,俗称拆书。
一,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要读图书,并要求自己以较快速度阅读。
第二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判断是否对自己有用。有用则放缓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拿一张便签,用自己语言复述知识点,或总结启发,并贴在相应书页。(I便签)
第四步:回顾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经历,或见过类似事情,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A1便签)
第五步:结合阅读知识与自身经验,设想今后如何运用,总结具体步骤,写在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A2便签)
第六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一张小小的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七步:收集所有A2便签,贴在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改变行为。
二,RIA特点:
不需要读完整本书。根据二八原则,我们知道一本书中有用的部分只占两成,读书时只需找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即可。只挑有用的读,便可完美解决读不下去时的尴尬。
不会成为生存负载。不需要整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拿出一本书,随便翻开一页,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便可进行拆解。
以学习者为核心,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前面提到的阅读时看不懂、记不住,都是因为搞错了学习主体,当我们以图书为主体时才会考虑看懂和记住。而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我们应该明白:理解和记忆并不会带来价值,只有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所以,学习应致力于提升和改变行为。
03,举个例子
《这样读书就够了》P175最后一段:
人们在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件事之后,做这件事的意愿会加强。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层论述,对体力工作者,只需要告诉他“把凳子搬到那边去”、“把砖搬过来”就可以了;而知识工作者大多希望别人告诉自己问什么要这么做。实用类书籍在给出建议之前,往往会用比较长的篇幅介绍为什么要这么做。
复述:做事时知道原因会加强做此事的愿望。
联系自身经验:当阅读时带着问题、有目的、找寻原因的读书方式会让我更加主动,反之则兴趣平平。
后续如何应用:在写干货类文章时,可以借鉴此方法。在介绍具体干货之前,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
后记:任何一种阅读方式都有其局限性,RIA阅读方法对于致用类书籍效果更胜。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