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诗中有似是而非的话,最为绝妙
三十二、友陶西圃
【原文】壬戌,余与陶西圃镛,俱以翰林改官。陶先乞病。庚午,余亦解组随园。陶与余同踏月,云:“偷得闲身是此宵,白门何处不琼瑶?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壬申,余从陕西归,陶方起病赴都,见赠云:“草草销魂过白门,故人招我住随园。同看昨岁此时雪,仍倒空山累夕尊。竹压千竿青失影,峰铺四面白无痕。君行万里诗奇绝,何意重逢一快论!”余置酒,出路上诗相示。陶读至《扁鹊墓》云:“一坏尚起膏肓疾,九死难医嫉妒心。”不觉泪下。询其故,为一爱姬被夫人见逐故也。余欲安其意,适家婢招儿,年将笄矣,问:“肯事陶官人否?”笑曰:“诺。”遂以赠之。正月七日,方毓川掌科、王孟亭太守、朱草衣布衣、吕星垣进士,添箱赠枕,各赋催妆。陶有诗云:“脱赠临歧感故人,相携风雪不嫌贫。当他意处无多少,未老年华欲仕身。”余和云:“故人临别最销魂,万里携囊补被身。欲折长条无别物,自家山里一枝春。”十馀年后,陶从山右迁楚中司马,挈招儿再过随园,则子女成行矣。子时行,小名佛保,亦能诗。《听雨》云:“连朝三日碧苔生,疏馆萧条夜气清。红烛当筵花拂帽,爱听春雨到天明。”《雨窗》云:“照眼花枝亚短墙,晓看风雨太颠狂。生憎帘卷危檐近,点点飘来溅笔床。”佛保入泮后,年二十,以瘵疾亡。
[译文]壬戌年,我和陶镛字西圃,都以翰林的身份改官,陶西圃先乞病回家。庚午年,我也解官回到随园。陶西圃和我一起赏月,说:“今晚偷得空闲,白门哪里不是琼瑶?穿着草鞋醉醺醺地踏着三更月而走,还认为是踏着晨露上早朝呢。”壬申年,我从陕西回来,陶西圃刚刚病好要赶往京都,赠我一首诗说:“每回经过白门都感到销魂,故人招我前去随园。同看去年这时候的雪,仍是夕阳照耀下的空山。千层竹子影叠着影,山峰四面都发白得没一点草痕。你行程万里诗才奇绝,什么时候再重逢痛痛快快地谈论一番。”我备了酒,拿出路上写的诗让他看。西圃读到《扁鹊墓》说:“即使医治失当也能治膏肓重症,九死一生难医嫉妒的心。”不觉掉下泪来,询问他缘故,是因为一个爱姬被夫人驱逐了。我想安慰他,刚好家婢招儿,快到十五了,问她:“肯侍俸陶官人吗?”她笑着说:“行。”于是就赠给了他。
正月七日,方毓川掌科、王孟亭太守、朱草衣布衣、吕星垣进士,添箱赠枕,各写《催妆》。陶西圃有诗说:“临别时受赠佳人感念朋友,在风雪中相互携手不嫌贫穷。没有多少别的想法,趁着未老再去做官。”我和了一首说:“故人临别最销魂,万里之行还带着被褥行李。没有别的东西想折一柳条相送,这可代表着自家山里的春天。”十多年后,陶西圃从山右升为楚中司马,带着招儿再次路过随园,则已子女成行了。儿子叫时行,小名佛保,也能写诗。有《昕雨》说:“接连下了三天有绿苔生出,清凉的夜里疏馆萧条。筵席上点着红烛有花拂帽子,喜欢听着春雨一直到了天明。”《雨窗》诗说:“惹眼的花儿压在短墙上,早上看风雨太颠狂。憎恶卷着廉子时雨水便追过来,点点飘来溅到我的笔和床上。”佛保考中秀才后,年已二十,害痨病而死。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述了与友陶西圃交往的故事。
壬戌,余与陶西圃镛,俱以翰林改官。
陶先乞病。
庚午,余亦解组随园。
陶与余同踏月,云:“偷得闲身是此宵,白门何处不琼瑶?芒鞋醉踏三更月,犹认霜华共早朝。”
壬申,余从陕西归,陶方起病赴都,见赠云:“草草销魂过白门,故人招我住随园。同看昨岁此时雪,仍倒空山累夕尊。竹压千竿青失影,峰铺四面白无痕。君行万里诗奇绝,何意重逢一快论!”
余置酒,出路上诗相示。
陶读至《扁鹊墓》云:“一坏尚起膏肓疾,九死难医嫉妒心。”
不觉泪下。
询其故,为一爱姬被夫人见逐故也。
余欲安其意,适家婢招儿,年将笄矣,问:“肯事陶官人否?”
笑曰:“诺。”遂以赠之。
正月七日,方毓川掌科、王孟亭太守、朱草衣布衣、吕星垣进士,添箱赠枕,各赋催妆。
陶有诗云:“脱赠临歧感故人,相携风雪不嫌贫。当他意处无多少,未老年华欲仕身。”
余和云:“故人临别最销魂,万里携囊补被身。欲折长条无别物,自家山里一枝春。”
十馀年后,陶从山右迁楚中司马,挈招儿再过随园,则子女成行矣。
子时行,小名佛保,亦能诗。
《听雨》云:“连朝三日碧苔生,疏馆萧条夜气清。红烛当筵花拂帽,爱听春雨到天明。”
《雨窗》云:“照眼花枝亚短墙,晓看风雨太颠狂。生憎帘卷危檐近,点点飘来溅笔床。”
佛保入泮后,年二十,以瘵疾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