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三天的假期,含了一个双休日。虽说有些短,毕竟放假了,以前还没有呢。
我所住的世茂的一个园区,差不多在十天前就发出了通知,要搞一个业主包粽子活动。按要求,我提前在物业管家那儿报了名。
包粽子喽几年来,吃粽子都是买现成的,那种煮熟了塑封保鲜的。品种也多,蛋黄的、咸肉的、豆沙的……林林总总,可最传统的、原味的粽子,倒是少有吃到,尤其是自己在家纯手工包的,竟成了一个奢侈的念想。
我们家,以前都是自己包粽子。
因为妈妈离开我们几年了,即使在她老人家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身体不好,我们也不自己包粽子了。加之,参加工作后,每逢端午节,工会给了我们家一般的感受,总会给会员们发一份粽子,基本都不用煮,拿回家热一下就好。于是,包粽子已是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个若隐若现的印迹。
还记得,我小时候,大约是小学或初中之前,家里从来都是自己包粽子。
那时候,条件不好,包粽子的苇叶也不好买,竹叶更是不多见,吃粽子时剥下来的苇叶或竹叶一般都不扔,洗刷干净,捆成一把,挂在房檐下阴干,来年还可以重复使用。捆粽子也多用缝衣服的棉线,因陋就简。但我们并不觉得粽子包的差了些什么,仍然盼着过端午节,盼着过节时吃粽子。
看看临近端午节了,妈妈会少买一点江米(那时粮食还有定量,买米还用粮本呢),有时也可能是大黄米。江米少的时候,会泡上一些红豆掺进去,包粽子时每个粽子里也会放上一个红枣。但我不喜欢粽子里放红枣,如果吃急了,不小心,枣核会硌牙。
等苇叶也泡好了,爸爸妈妈就开始包粽子。我们兄妹几个关注的是煮好的粽子,现在想想,真的还从未仔细观察过爸妈是如何包粽子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们都不会包粽子,只会吃。
粽子煮好了,锅里的水有着竹叶青的色泽,清亮、澄碧。剥开粽子叶,包着的江米呈现淡淡的青色,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嗅着氤氲的热气,有苇叶的清新,也有江米的香甜。
用筷子夹起一个粽子(我们家包的粽子体型不大),趁热轻轻地咬下一角,噢,真好吃!再在糖碗里打个滚儿,满蘸上一层白砂糖,甜、香,米的粘牙、糖的嘣脆,天哪,这就是最好吃的东东啦,简直是没谁了。
咬开的粽子一角,里面的米还是淡黄色的。那时江米好,又香又粘,大人孩子都喜欢。像我妈妈这一代人,对粘的食物尤其喜爱。现在,我岳母都八十多岁了,有时还爱吃上一个粘牙、有嚼头的油炸糕呢。
煮粽子时一般多会煮上几个鸡蛋,一锅出。那时候,鸡蛋还没工业化批产,个保个都是笨鸡蛋。大小不一,蛋壳的颜色不一。我们住平房的,谁家都会养几只鸡,鸡蛋自给自足。圈养的鸡,隔一阶段都会喂一些砸碎的贝壳(我们叫蛤喇皮),说白了,就是给鸡补钙,避免鸡下软皮蛋。而散养的鸡,则完全不用这么麻烦,鸡自己就会找食儿补钙。所以,那时的鸡蛋壳比现在的蛋壳硬。小孩子们又没什么好的游戏,见了面,玩得是顶鸡蛋。你拿一个,我拿一个,攥在手心里,用鸡蛋的小头来一个顶牛比拼。赢了的,开心,寻找下一个对手;输了的,也开心,鸡蛋顶破了,干脆剥掉蛋皮,直接开造(东北话,吃的意思)。
一晃儿,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要自己包粽子了。
在业主会所的瑜伽室里,物业准备了几大盆泡好的江米,洗净、泡好的竹叶和用来捆扎的苇子。
太好了,洗净手,可以直接包粽子了。
包粽子,看着容易,一上手,才知难。
照猫画虎,勉强地包了一个,别人不说,自己看着都不过意。米,没压实,软塌塌的,不饱满;也没包严实,怕是煮起来会成江米粥了。再一个,外形也不对啊,行家包粽子包出来是四角,紧凑实诚,腰身饱满。再看我包的,怎么包都是三角的。这可怪了?怎么回事儿啊?
像模像样经过邻居黄大姐的指点,逐渐找到些感觉。包一个,有那么点意思,看着挺像。再包一个,接近包出来四个角,有进步。但黄大姐说,四个角有了,但没腰身。没问题,接着包。双手配合默契,两三张竹叶铺叠,回弯折出漏斗状,装米要带水装填,压实,竹叶回折时留出一定的余份,注意到不漏米,再略微整整形,形成一定的腰身,最后用苇子捆扎结实,一气呵成,OK,完美(呵呵,自认为)。
刚开始包粽子,还略有些忐忑。一则,自己不会包,身边的邻居包的很地道;二则,家庭主妇多,一开始我竟有些洪常青的感觉。包了一会儿,人渐渐地多起来,才发现还是不会包粽子的占大多数,男士们也有了五七八人。于是,越包越自信,也越包越像,越包越好。
邻里一起包粽子数一数,差不多包了十只粽子,足够两口人吃上两三顿了,大功告成。物业管家又贴心地送了几个煮鸡蛋。
回家后立马就煮了几只粽子,好吃,型也不错,哈哈,还真没煮成粥。高兴,打心底里高兴。高兴的不仅是在端午节吃上了粽子,更开心的这是自己包的粽子。年过半百,第一次成功地学会了包粽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欣喜之余,拍了几张包粽子的照片发到家里的微信群,分享学习包粽子的喜悦、体会和成就。鼓励满满,点赞多多。
聊天中,大妹妹聊到他们所住的园区也搞了包粽子活动,但没搞成。那边还没等活动开始呢,业主中的几个大妈早到了一会儿,抢先下手,直接拿塑料袋把江米和粽叶就给抢光了。
这是怎么了?真的无语。
包一次粽子,我们那么在乎几只粽子吗?我想,在乎的应该是心情。
包粽子的乐趣,在于包的过程,在于包的过程中邻里之间的相识、相助和互动。这样包的粽子,才香甜,才有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