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会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 刘素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说茶 《驮茶的队伍 汉式马帮》一
在现代文明交通利器来临之前,云南的一切茶事贸易全依靠马帮的劳作与运输。同为马帮,藏族马帮与汉族马帮却有着不同的背景文化与茶叶见知。汉族马帮成就了普洱茶的源起滋味,藏族马帮却是茶马古道上的凿空行者。正是,"行远路兮何惧呼,山穷过往兮无所在"。
云南的马帮做为古老的运输载体,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滇藏公路通车。由此,云南大规模性质的马帮运输才宣告退出历史的舞台。
马帮,用“早前的运输公司”形容比较贴切妥当。它们只能游走生存于大山深处,云南就属于这样的地域。“山外还是山,一直连成川”,红土高原上,一切物品的流通与运输皆指望这些动物们的劳作。当然,还有在烈日下苦灼行走的赶马人。正因他们过于苦甚,“与马也差不了多少”。但是,骡子却是马帮的主力。可能我需要解释一下“骡子”,这样说吧;“毛驴是它父亲,马是母亲”,骡子没有生育能力,是人们把它们拉到一块"配出来的杂种"。耐力好,力气大是其特点。马帮作为“运输公司”,有大有小。大公司有枪,就形成江湖传说中的“镖局”。云南的马帮还多出来一支枪,烟枪。这是马帮汉子们的第二件“武器”。云南人喜烟,这个烟并非大烟,而是云南独有的烟草。
清代时期,云南马帮作为运输茶叶唯一的主力以外,据说易武这个地方,还曾有过使用牛来驮运茶叶的“牛帮”。但"牛帮"毕竟过于小众化,数量极少。加之,牛帮走起来实在慢得不成体统,只是临时应急的办法。
而四川雅安进藏的藏茶就更具其特色,是以人为马的茶事贸易。那儿还曾有过“人帮”。以人力来背驮运送茶叶,呈现了一条"人茶古道"的另类风景,那是一条茶路上的“悲惨世界"。人像牲口一样背负着沉重的茶叶行走在高山雪岭中。驮茶的苦役们迈着一步步生存的脚印,辗转于高山深谷,一不小心,就连同茶叶一起跌下山崖去。一个悲催的生命就此了结,无常之苦事随人,时刻陪伴每一人,任何的怜悯之心也阻挡不了人生必将迎来的悲剧及苦难。而为普洱贡茶运输的马帮,茶事命运却要稍幸一些。向来是不缺银子的,驮出去的是茶叶。在商事成功返回时,茶叶已变成白花花的银两。
马帮汉子就相当于现今的卡车司机,不同之处是他们驾驶的是马匹。悲催的是,他们却是不可以骑马的。马匹均已用于驮运货物,无可乘骑的位置,只能与马儿一块徒步行走。所谓的“驾驶”只不过是在路上赶着马儿走,所以他们便同马儿一般的辛苦了。两条腿的需要跟上四条腿的骡马,辛劳之态不言而喻,彼此都是一群大山里相依为命的苦命动物。照顾管理马匹是他们分内的工作,所驮运的茶叶呢,那是他们长年经营着的饭碗,是一生牢不可变的依靠,须细心的照料与看管,不让其淋湿破损。
在古六大茶山区域,这一带的马帮运输以汉族马帮为主。以云南石屏人的驮茶商队做为主体,大理巍山的汉族木匠为此发明出来专门运输所用的“马驮子”,也就马背上的货架。将货物捆绑于马驮子上,货物每天上下马背便捷方便。古代的路途中通常都有马店,类似于现在的汽车旅馆。一般来说20多公里便有一个能解决食宿的小驿站。驮茶马帮出发前都需要去祭祀一番,焚香一一祭拜,"山神、路神、财神",以求得此趟旅途的顺利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