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彭城书院招收第五期国学师资研修班,我毫不犹豫报了名,昨收到通知说同意参学,心里很高兴,但又很忐忑。我担心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我担心自己去了能不能学到什么,我担心自己即使学习了,能不能对自己有所提高,我担心自己学习了,接下来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彭城书院是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温暖世道人心”为宗旨的完全公益性质书院,书院所有国学活动皆为公益性质。最初从网上认识书院后,了解到书院致力国学传承和教育并取得不凡成效,社会影响巨大。想通过到书院学习,能学习到一定的国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传播国学教育的能力,更希望自己在书院这样的氛围中沉淀心灵,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书院在国学启蒙和师资培养方面均有好的经验的成果,希望能学习点滴。后来我的一个同学,区农工办主任到书院交流学习,对书院赞誉有加,并且给我带来更详尽的介绍,使我有了更加想去了解一下的冲动。
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国学学习很有必要,国学不是附庸风雅,而是实实在在提高人的德行修养;也非常重要,没有国学学习,就失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渠道;当然也非常需要,今天社会普遍道德价值观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对社会影响很大,每个人应该自觉、自愿补上这一课,并带动身边人补上这一课。
道德在中国讲了几千年了,但道德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心目中却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建立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我想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要明白并且要实实在在付诸行动的。国学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让人建立道德操守,知言、知礼、知命,从而安身立命,成为君子。现在国学学堂越来越多,而且针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更是遍地开花。这很好,好在让幼儿从小建立起道德观念,头脑中形成道德的概念。但很多这样的启蒙班,他们学习的重点可能存在偏差。他们一开始就让这样小朋友接触《论语》、《礼记》等一些古籍材料,小朋友未必能接受,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打破常规,针对启蒙教育,抛开经典,用最简洁、最易懂的教学素材和方法让学生建立道德观念。比如讲故事,讲孔子的故事,讲孟子的故事,讲有关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小故事,这样学生是不是会接受得更好呢?
不止《论语》,很多国学著作都是先秦典籍,文字晦涩难懂,如果不分层次,不分阶段,全盘拿过来就学,对有些人可能就是囫囵吞枣,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可能还有的学校在传授《道德经》,如果就老子的原文来教的话,我估计没有一个小朋友能听懂并且产生兴趣。小学生如此,就是三四十岁的人如果学习《道德经》的话,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因材施教才是国学教育的根本。
可因材施教又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可能做到像孔子那样,针对每个学生,给出最适合的指导。现在都是大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很难每个人都能指点到位,因此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教导可能更合适。
我曾经写过一篇《人生何时学〈论语〉》,《论语》作为人生修养进阶的教材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但什么时候开始学《论语》最适合,最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在实践中运用,使自己修养有成和对子女的教育有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呢?
我认为是三十五岁以后,这个年纪,他们缺乏对人生的感悟,缺乏对未来的认知,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他们往往稀里糊涂做了家长或随波逐流进了职场,他们行进在人生路上,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意识不到自身的修炼和提高,也缺少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子女的教育的方法。
但他们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工作基本稳定,生活也处于正常,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基本趋于成熟。而且他们在学习中,在工作上,在家庭中都品尝到了困难和挫折,失败和教训,因此他们能在实践中找到以前的偏差或过失,也会思索这些偏差和过失产生的原因,也具备了自省和改过的能力。如果这个时候,补上《论语》一课,好像偶遇知时节的好雨,眼睛会突然一亮,头脑会豁然开朗。《论语》是讲人生的道理,是讲为人处事的方法,是讲人生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就像习武之人的秘笈,入门时根本看不懂,只有到了具备一定基础和认识后,才能发现秘笈的价值。
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正确还有待商榷,我一直想找机会接触国学教育的工作者,一方面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理念,一方面和他们交流探讨什么是行之有效的国学教育方法。正好彭城书院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机会,谢谢彭城书院,我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我只是一个国学的爱好者。同行的很多是大学老师,国学教育的前辈,他们的知识水平、领悟能力肯定要优于我很多,我应该万分虔诚地摆正态度,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能让自己多掌握一些知识,让自己的迷惑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减少一些,我想就不枉此行了。如果再能得到前辈老师的悉心指点和同学的帮助提高,那就更加感恩不尽了。
去彭城书院学习,我充满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