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历史每天读书10分钟宗教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20) 禅宗,静默的哲学

《中国哲学简史》(20) 禅宗,静默的哲学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22:32 被阅读81次

“禅”在梵文中是沉思、精虑的意思。佛教的禅宗是由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的,传到菩提达摩,据说已经28代了。达摩于梁武帝时,约520年-526年,到中国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将心传给慧可,为中国禅宗二祖。后来的神秀和慧能将禅宗分裂为,南北两宗。神秀代表北宗,而慧能代表南宗。慧能是今天的广东人,是弘忍门下的僧人。禅宗有两句话: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前一句是神秀说的,而后一句是慧能说的。分别代表了两种禅宗思想。后来禅宗的思想是沿着慧能的路线发展的。其中后来的空宗和道家结合,达到了高峰。

修行的方法

按照禅宗的说法,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就是不做任何修行,就是不修只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而佛讲求无为,这里的无为和道教的无为有些类似。这种修行的方法的目的,不在于做事以求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本身可能多么好。所以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会为了某种目的而做的意思。要充分相信自己,放下一切,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宗里面说的:不修之修。

顿悟

修行,不论长久,本身只是一种准备工作,为了成佛,这种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顿悟。也就好比修行的一种飞跃。只有飞跃了才有机会成为佛。这样的飞跃时刻,禅师们常常叫做:见道。是一种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一个人顿悟了,就觉得一切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无得之得

无得之得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禅宗有一句话:山是山,水是水。你在顿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在禅宗看来,圣人的生活,无异于平常人的生活;圣人做的事,也就是平常人做的事。他自迷而悟,从凡入圣。入圣之后,又必须从圣再入凡。禅师们把这叫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象征着悟的成就的顶点。更进一步,意谓既悟之后,圣人还有别的事要做。可是他所要做的,仍然不过是平常的事。

相关文章

  • 《中国哲学简史》(20) 禅宗,静默的哲学

    “禅”在梵文中是沉思、精虑的意思。佛教的禅宗是由释迦牟尼佛直接传下来的,传到菩提达摩,据说已经28代了。达摩于梁武...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日记

    今天看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第二十二章:禅宗:潜默的哲学。了解到了中国佛学的三个宗派:禅宗,性宗,空宗(中道宗...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篇一 一、引言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几位先哲对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

  •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关于作者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国际声誉的哲人,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 《中国哲学简史》-佛学&禅宗

    佛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禅宗:达摩、慧能 佛教传入的确切年代有争议,大概是在公元 1 世纪上半叶。传统说法是在...

  • 中国哲学简史:佛家禅宗(一)

    ## 禅宗起源旧说 中文的“禅”是梵文 Dhyana 的音译,英文通常将之译为“沉思”或者“冥想” Meditat...

  • 中国哲学简史:佛家禅宗(二)

    ## 修禅的方法 真正明白“第一义”,也就是对第一义有觉悟、了解,也即对“无”有所意识,这在佛家就叫做“识”。 《...

  • 中国哲学简史:佛家禅宗(三)

    ## 顿悟 按佛家的看法,人的修行,无论是“有为”的修行,还是“不修”之修,其性质都只不过是心灵的准备。 若要真正...

  • 哲学入门阅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他憧憬的未来哲学在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20) 禅宗,静默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vpa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