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越来越喜欢一个人,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书,一个人上下班,感觉不与朋友泡在一起 ,独自一人更舒服。我这种状态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啊?” 公众号后台时常有人留下这样的问题,按比率算,还不在少数。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道理,所以决定先讲讲故事。
(二)
上周周末好不容易闲下来,想到《疯狂动物城》好评如潮,又看到霸占了朋友圈的兔子狐狸CP,于是决定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由于低估了电影的火爆程度,没能买到白天场次的票,只好买了午夜场。
那晚下雨,偌大的放映厅里就我一个人,我坐在全场视角最好的地方,买了一桶爆米花和一杯可乐,座椅两旁两个杯位刚刚足够,有种包场的快感。
没有白天场的哄笑声,没有恼人的窃窃私语,没有烦人的手机铃声,只有屏幕里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还有屏幕外一个来找虐的单身狗—我。
拜坏天气坏运气所赐,这是我迄今为止观影感受最棒的一部影片。
电影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雨停了,肚子有点饿,又去夜市把小龙虾羊肉串挨个来了一轮,最后在天快亮的时候回到家睡觉。
幸运的是那一整天都没人找我,得以一直睡到下午自然醒。
醒来后我盯着天花板,小小的屋子空荡荡的只能听见我自己的呼吸声,突然觉着特别孤独,却极其舒服。
我打开电脑,刷了刷网页然后打开文档,开始写文一直到晚上十点钟,效率很高的写完了两个专栏和公号的推送,然后在群里和一众作者们聊聊天打打屁,没有熬夜,不到十二点就睡了。
听起来很无趣很孤独的生活,是吧?
但其实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只是我一个人啊,就在我看电影的那天,候场区只有我和一位女生两个人,验票同时开始,买了同样的爆米花和可乐,电影同时结束,我们从不同的影厅出来,却都是孤身一人。
我想这应该与很多类似二十来岁无房无对象整天除了加班就是工作的年轻人的生活十分相似吧。
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挤地铁,一个人加班,一个人吃泡面,一个人过周末,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看病。这么多的事一个人做,这么多的日子一个人过。
听起来狼狈的很,其实我甘之若饴。
我享受看电影的时候能安静的欣赏剧情,喜欢在工作的时侯可以独自思考,即使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更喜欢去医院买点药然后美美的给自己放个假睡一觉,而不是呼天抢地叨扰一大帮人彰显存在感。
寂寞是一种情绪,而孤独是一种境界。
大多数人依旧停留在寂寞的层面整日空虚无聊,总要找许多的人建立关系排解情绪,倒是无可厚非,只是交际必定耗费精力,即使是酒肉朋友的感情也需要用心经营,这份心力必定是要从你正常的生活中拨调出来的,精力有限工作忙碌,我懒得再去经营一份并不算太重要的感情。
如果只是拿来陪你吃饭陪你看病陪你看电影的朋友,能有多重要呢?
朋友有几个亲近的就够了,少了心累,多了身累。
世界运转太快,没几个人注意你是不是一个人。
群处守行,独处守心,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二)
也许工作几年后就会慢慢学会享受这个过程,但显然更年轻些的朋友遇上这种事通常是很矛盾的。
前几天有位年轻读者私信我,女生,今年刚大一,姑且叫她燕子。说大一第一年快过去了,她还是没能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和我高中时候不太一样,我们高中的时候总有好几个同班同学好到上厕所都粘着,我从来没感觉过孤独是什么。但上了大学后没交到什么朋友,感觉没遇上能交朋友的人,现在整天一个人学习,好孤独啊。我该怎么办呀,是不是该去主动合群找他们玩?”我猜她在屏幕上打出这些字的时候,眉头一定是皱的紧紧的。
我想了想,这样回了她:“学会享受孤独并能体味独处的好处,或许是你成长的第一步。”
思考了一下,又补了一句:“避免无意义的合群,也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不二选择。”
熊子上次也恰巧和我说起相似的一件事。
彼时她刚入职新单位,新进的组里就她一个九零后,活泼跳跃的性格在略显沉闷的部门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说实话,她从来没想过要刻意迎合前辈们而丢失自己的想法,她做的文案和策划充满朝气,她负责的活动也很恰当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单位的新媒体被她做的有声有色,粉丝数和关注度都比之前死气沉沉的样子好了太多。
领导开会的时候点名表扬,部门前辈也对她交口称赞,她没刻意改变自己去迎合多数人,却作为少数人获得赞誉。
熊子嘴甜会说话,分寸拿捏的很恰当,即使是和前辈们的观点相驳也没有影响到平常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不刻意迎合并不代表刻意离群,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职场必须修炼的技能。太合群也不是什么好事,那意味着在群体中失去自我。关键是把握好保有自我与融入群体之间的分寸。
感到不合群,并不是真的不合群,这是由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决定的,而这种能力是可提升的,当你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焦头烂额的时候,或许只是时候不到而已。
(三)
习惯一个人生活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啊。
我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的生活节奏,这个节奏或许并不能与其他人的频率搭的上,但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事,是否能与其他人搭调并不能决定你人生的精彩程度。
也许你有时候会迫切的想要一个人来听你倾诉,可当你真正与其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又不知道该谈什么从何说起,其实实属正常。
有些事是你不想告诉别人的,有些事你觉着没必要告诉别人,有些事是不能告诉别人的,还有些事说再多次也于事无补,最好的方法就是说服自己平静下来。
这世上没有感同身受,也没人能替你走完一生。
无一例外的,没有人能逃避孤独,这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与孤独正面对垒的时候,与其避之不及,不如迎面而上。学会享受孤独,即使过程平淡,结局却一定不平凡。
人生如此,这长长的一路一定是要靠你自己走的,无论是谁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都是孑然一身。
孤独是一道坎却也是一幅盔甲,斩断荆棘趟过沼泽的时候,你穿着孤独带着烈酒,举起手中的剑必定能将这恶龙打败,然后一路勇往直前。
公众号及微博大号转载请简信本人取得授权
网友评论
当初并没有太多触动,可至今那情景,却总愈发清晰的浮现
成年之后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因为以前都是乖乖女,家长和老师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开始学会了享受孤独,每天都会想要有几个小时的私密空间来独立思考。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在那个世界里我才是主角。
孤独责是饱满
孤独是一种态度
你不喜欢所谓「孤独」,与其硬把不合心意的现实掰成意义十足这可真没必要,倒不如改变现状迎合自己的需要,。
你真心喜欢当个独行侠,会需要这些强词夺理的心理安慰来给自己打气么。
生活状态这种个人喜好的选择什么时候也能拿来当鸡汤文的素材了?
特定内涵的东西只会触发你内心关于特定领域的记忆或感情,好比po主在说「孤独」,我们的思绪就被带到「孤独」上,进而联想起自己孤独的经历。
因为,谁没有个怅然若失约不到人,或和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咧。
所以如把文章主题换成强调「社交」我相信作者也能掰扯出让看官感同身受的文字。
当然...
碎片化阅读本身就是为了取悦读者而存在,调动读者的正面情绪才是王道。
很明显这篇文章做到了。
只是...
它依然是朋友圈你看腻了的那些煽动性文章的模式,不过披上层华丽外衣。
巴纳姆效应嘛,看啥都觉得在说自己。